一次採訪,下跪 3次!董卿:想要別人尊重你,靠的是 「深到骨子裡」的教養

網路文章分享

網路文章分享

  • 2017-12-07 13:58
  • 更新:2020-11-30 16:18

一次採訪,下跪 3次!董卿:想要別人尊重你,靠的是 「深到骨子裡」的教養

 

一個人身上的教養是什麼?

就是讓每個人感到愉悅和舒服,

就是從來不讓別人難堪。

以下幾個告訴,

讓我們看到什麼是真正的「教養」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董卿為了照顧輪椅上的老人

也表示對他的尊重 她選擇跪下採訪

最近被董卿的一段採訪給刷屏了。

起因是在前不久播出的《開學第一課》中,

董卿採訪了我國著名翻譯家許淵衝老先生。

因為許老先生腿腳不便,

一直坐在臺上,董卿站著採訪,

老先生需要擡頭仰視她。

為了照顧到坐在輪椅上的老人,

也為了表達對老爺子的尊重,

她選擇:跪下採訪,

跪一會就站起來活動一下,

需要問答的時候,再跪下去。

 

短短三分鐘時間,她三次下跪。

就這樣在舞臺上跪著與老先生談笑風生。

節目中她不經意間展現的小細節,

令人肅然起敬。

她會在老爺子說話的時候側耳傾聽。

也會在老爺子和她對視的時候,

趕緊俯下身子和他平視,

甚至跪得更低,選擇仰視。

一舉一動,一顰一笑,

每一個動作都恰到好處,

讓被採訪者舒服自然,

毫無違和感,給人如沐春風般的感覺。

 

無論是受傷的警察、殘疾的孩子

她穿裙子或褲子 她都會下跪採訪

有人說這是因為老先生德高望重,

但是回首過去,這不是董卿第一次「下跪」,

無論是負傷的警察,

還是年幼殘疾的孩子,

無論她穿的是裙子還是褲子,

她都會跪著採訪。

 

選手因重感冒唱不好

評審居然打斷表演:

不要唱了 快滾吧

同樣在一個歌曲選秀節目中,

一位選手做完介紹努力演唱,

就因為自己當天重感冒,

嗓子發揮不好,

結果評審女老師當即打斷選手的表演,

喊道:「你不要唱了,快滾吧」,

全程嫌棄鄙夷。

這段影片網上曝光後,人們紛紛指責她:

「評委再厲害,也沒有謾罵羞辱他人的權力,

連‘尊重’兩個字都學不會,

讀再多的書,拿再多的獎有什麼用?」

當看到董卿才知道,

一個女人最高級的魅力,

不在於每天用多少

昂貴的化妝品粉飾自己,

也不在於穿多少名牌靚麗的衣服,

而是舉手投足間散發出的教養。

而這種教養,不僅僅是在董卿身上看到,

它應該鑲嵌在每一個人的骨子裡。

 

 

教養和家庭有關,與年齡無關

現在很多調皮的「熊孩子」

在公共場合上,完全看不到素質

現在一提起孩子,

很多人第一反應都是熊孩子。

確實,不知什麼時候開始熊孩子

成為這個時代的產物。

電影院裡,他們不看電影,

一直在旁邊嘰嘰喳喳,

隔三差五的踢下你的座位。

餐廳裡,他們不吃飯,

折騰完飯桌上的菜,再折騰下服務員,

最後將「魔爪」伸向周圍的食客。

每次看到這樣的孩子,

很多人都會忍住滿腔怒火,

拿他們沒辦法,只能嘟囔一句:「真沒有素質。」

但其實,教養和父母有關,和年齡無關。

 

但也有些孩子

撿起大人丟下的素質

曾經在馬路邊監控影片中看到,

一個上學的男孩,

看到路邊癱倒一地的自行車,

默默把它們一輛輛扶起來。

 

在河北某地一場演唱會結束之後,

觀眾們紛紛離席。

就在這時,

一個年齡看起來 6 、7 歲的小姑娘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只見她一排一排的走著,

把遺落在地上的熒光棒一個個撿起來,

一雙小手都要抱不過來了,

還在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撿。

同樣處在「熊孩子」的年紀裡,

這個小姑娘已經懂得公共場合垃圾不能亂扔,

走的時候要自覺帶走,

但轉身看看周圍行色匆匆的大人,

只好幫大家把遺留的垃圾熒光棒撿走。

他們在看完節目之後,著急找出口,

著急打電話跟朋友炫耀演唱會的盛況,

唯獨留下吃完用完的垃圾。

在他們心裡,這些東西不用管,

反正會有清潔阿姨來清理。

僅從這一點我們不難看出:

小女孩拾起的是垃圾,

大人們丟下的卻是素質。

 

 

現在也有很多「倚老賣老」的老人

霸佔公共場合 還理直氣壯

有熊孩子就有熊老人。

現在越來越多的老人:

「倚老賣老,為老不尊」

的醜態頻出。但這其實也跟年齡無關。

還記得前不久霸佔籃球場跳廣場舞的大爺和大媽嗎?

大爺大媽們每天在籃球場圈地為王,

一個想打籃球的小夥子們前來理論時,

他們立馬露出凶狠的表情,

直接甩一句:「我們每天都在這跳舞,

憑什麼要讓給你們?」

吵架還不算,仗著自己人多勢眾,

甚至圍毆小夥子,大打出手。

每次看到這裡都想說一句:

把公共場合變成私有財產還這麼理直氣壯。

 

同樣的年紀,

也有人替別人著想

同樣是大爺,一公交車上,

有人給白髮蒼蒼老人讓座,

老爺爺婉言謝絕說:「把座位給更需要的人吧,

年輕人每天上班很累也需要休息,

我身體很好,別為我擔心」。

真正有理的人從不會用嘴炮和拳頭說話,

這樣的行為不過是沒教養的表現罷了。

你以為孩子年齡小,

有些孩子卻做了很多大人都做不到的事情。

你以為老人年齡大,

他們中的一份子卻不遺餘力的向我們展示:

不是老人變壞了,是壞人變老了。

但有一點確定無疑,

熊孩子如果繼續這樣沒素質,

總有朝一日會變成熊老人。

說到底:一個人的素質與父母有關,

與家庭有關,與年齡無關。

 

 

教養與財富無關

電動車撞上轎車 電動車車主下跪道歉

轎車車主還動手打人

最近看到了這樣一條令人震驚的新聞。

在瀋陽某地,一輛電動車撞上了一輛起亞。

本來就是一個簡單的交通事故,

但接下來發生的一幕卻讓所有人髮指。

電動車的車主是一個 50 多歲的大爺,

因為賠不起錢,只能給女車主下跪。

而這位女車主呢,

見勢下車就開始抽大爺的耳刮子,

中間還摻雜著辱罵聲,

最狠的時候直接拿腳踢老人家。

周圍不少過往的行人和車輛駐足,女

車主卻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後來有人發現,

這輛車按照市價賠償大概 1000 多塊錢,

就是這 1000 多塊錢,

讓所有人看到了女車主人性最醜陋的一面。

就算他劃破了你的車,

你也不能在大庭廣眾之下對一個老人大打出手,

這不就是沒教養的表現嗎?

 

國中生騎自行車撞到寶馬

留了道歉紙條 寶馬車主也原諒了他

無獨有偶,幾乎是在同一段時間,

湖北省也發生了一起擦撞。

開學第一天,一個國中生騎自行車去報到,

沒想到一個轉彎,撞上了路邊的寶馬,

還把人家的尾燈給撞碎了。

一開始出於膽怯,

國中生一股腦溜到了學校。

但他坐在教室裡之後,就像一隻熱鍋上的螞蟻,

思來想去還是決定去找車主協商。

在等了車主半個小時之後,

學生給他留下了一張字條。

正是這張字字誠懇的字條,

這一有擔當的舉動,

讓原本無比憤怒的車主漸漸平復了心情。

 

最後他並沒有讓學生賠償,

並且表示:「車雖然破了,

但孩子的留言很讓人感動,這

種善良和擔當是少有的,

我們需要,社會更需要。」

看了這兩件事情也算是明白了,

一個開起亞的司機

可以對一個下跪的老人破口大罵,

甚至大打出手,

一個開寶馬的司機也可以選擇原諒。

得饒人處且饒人,

一個人真正有教養的人,

根本不在於財富多少。

 

 

教養與學歷無關

高材生也會犯下 沒有教養的錯

在不少人眼中,接受的教育程度越高,

就意味著教養越高。

但不久前,清華大學校內發佈了 11 名研究生

(其中有 8 人是博士研究生)

違紀處分的公告,卻讓很多人瞠目結舌。

他們受處分的理由如下:

婚外與他人交往,

在宿舍內留異性過夜並毆打對方,

甚至在女生的衛生間內偷窺。

出軌、毆打和偷窺,

這些行為實在難以匹配上國內最高學府的出身。

說到底,教養可以彌補文化的缺陷,

文化卻彌補不了教養的空白。

 

在社會底層卻

直擊人心靈深處的小人物

相反,我們看過太多處在社會最底層,

卻直擊人心靈深處的小人物。

提到他們,我們總會聽到這樣的聲音:

這個人是清潔工,素質一定很差。

這個人是農民工,素質一定很差。

這個人是流浪漢,素質一定很差。

但現實真的是這樣嗎?

 

外送員因下雨晚到,被客人辱罵

最後還沒收下餐點

曾經瘋傳網絡的外送店員被業主怒罵的影片嗎。

北京某個下暴雨的晚上,

一位外送店員因為下雨送餐晚點,

業主非常不爽,怒罵幾十分鐘拒收外送。

外送店員多次賠禮道歉,

希望收下外送,

不然就白跑一趟還要罰錢。

於是業主不斷推搡店員。

是的,外送最終還是被拒收了。

戶主一邊辱罵著,

一邊將外送扔出去,讓他「滾」。

面對客人惡劣的態度,

店員非但沒有還口,

反而一直在聽,

中間插縫解釋一下。

在暴雨天氣送餐遲到,還被辱罵拒收,

我們無從知曉店員當時的心聲,

大概很無奈,但更多的是自責吧。

最後,店員撿起外送,

留下的一個落寞的背影讓人心疼不已。

 

事後很多人替他抱不平,

他卻堅持錯在自己:

畢竟因為我的失誤給人家造成了困擾嘛。

住在光鮮亮麗大廈裡的年輕人髒話連篇,

靠雙手掙生活的外送店員卻謙遜有禮。

後來他被一檔美食節目邀請去,

嘉賓阮經天又問他,當時是怎麼回事。

小哥就說了句:“天氣不好,客人抱怨了一句。”

阮經天說:“這個和我瞭解的情況不一樣哦。”

一直到最後小哥都把所有的錯攬在自己身上,

只是在一旁淡淡的笑著。

 

現實生活中,

也看到了很多類似的事情

現實生活中,

我們還見過農民工夫婦

為了不弄髒商店裡的地板,

把鞋放到外面,赤腳進去。

 

大風中颳倒的自行車,

一個路過的流浪漢能主動一一扶起,

縱使外表衣衫襤褸,但心靈比任何人都透徹….

 

在地鐵裡,一位裝修工人坐在安全帽上,

湊近一問才知道,

是覺得身上灰塵多,怕弄髒座椅。

 

一位農民工師傅急著去取錢,

因為剛從工地下來,

怕把櫃檯前的地面弄髒,

就拖鞋跪著進去,

保潔人員說:「沒事,我可以再拖一遍」,

但這位農民工說:

「不想給你們添麻煩,我很快就走」。

 

 

讀書多或少 

不會成為一個人教養的決定因素

讀書多與讀書少的區別,

或許會影響一個人的眼界和知識儲備,

但卻永遠不能成為一個人教養的決定因素。

薄伽丘曾經說過:

「貧窮不會磨滅一個人高貴的品質。」

教養可以彌補文化的缺陷,

但文化卻彌補不了教養的空白。

教養,體現在為人處世的方方面面,

但它背後傳遞的卻是

一個人的家教、性情和格局。

真正有教養的人,

不會在公共場合喧鬧喊叫;

不會駕車時永遠開著遠光燈;

不會隨便拿別人取樂,

不會讓別人尷尬和難堪……

 

真正有教養的人,

就是讓周圍的人舒服、愉悅、放鬆。

在這個社會,

無論你外表俊醜、學歷高低、

金錢多少、年齡大小,

想要別人尊重你,

靠的是一個人深到骨子裡的教養。

 

看更多好文,提升自我價值:

 

本文轉載自 視覺志,原文 於此

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首圖來源 / weiwenku )

網路文章分享

網路文章分享

來自網路的好文章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