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國際投資機構用來評估
中國經濟狀況的綜合性指標
投資美人對GDP(國內生產毛額)
這個名詞應該不陌生,
知道是用來衡量一國經濟能力的指標,
但美人們是否聽過「克強指數」
(Li Keqiang Index)?
這是國際投資機構用來評估
中國經濟狀況的綜合性指標,
以現任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
的名字來命名。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專制體制下所產生的假象
中國灌水的GDP
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更是過去 30 年
推升全球經濟成長的重要引擎,
因此經濟表現深受全球投資人關注。
不過,中國政府發布的
GDP相關統計數據,經常被質疑
有「灌水」或「美化」的嫌疑,
畢竟過往長期在
「經濟成長掛帥」的政治環境下,
各地方領導為了彰顯本身「績效」,
傾向往上呈報比較漂亮的數據。
3 大指標編制克強指數
不會報喜不報憂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
2007 年任職遼寧省委書記時,
喜歡透過該省的「耗電量、
鐵路貨運量、貸款發放量」3 大指標,
分析評估當時遼寧省經濟狀況。
他認為,這 3 大指標不會有
「報喜不報憂」的疑慮,
比政府公布的GDP相關統計數據
更能真實反映經濟狀況。
英國知名政經雜誌《經濟學人》
後來在 2010 年結合中國的
「新增工業用電量、新增鐵路貨運量、
新增銀行中長期貸款」,
編制推出「克強指數」,很快受到
花旗銀行等國際投資機構認可。
GDP結合克強指數
工業用電占 40%
在花旗銀行編制的克強指數中,
鐵路貨運占權重 25%,
銀行貸款占 35%,工業用電占 40%,
這是一個簡單的回歸分析結果:
把GDP增長速度和這 3 個指標
增長速度間建立一個模型,
來對比擬合程度。
在 3 大指標當中,工業用電量
是判斷經濟走勢的最重要指標,
可以準確反映中國工業生產的
活躍度、工廠開工率等,
之後是銀行貸款
(跟大企業營運周轉、
投資等資金需求息息相關),以及
鐵路貨運(承載中國最大貨運量)。
從「世界工廠」
轉型為「世界市場」
對國際金融投資業者而言,克強指數
是評估或預測中國
工業生產、企業利潤的重要工具。
不過,中國服務業占比近年持續提升,
而克強指數的工業用電量
並不包含服務業,
隨著中國從「世界工廠」
轉型為「世界市場」,
克強指數未來也需要調整修訂。
工業用電量是判斷
經濟走勢的最重要指標
現在加入好友【獲得股市 最新消息】
本文由 女人變有錢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