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面對生命的抉擇,
我們勢必要選擇一條喜歡的路,
義無反顧的前進,
哪怕遍體鱗傷,鼻青臉腫。
也正因為是自己選擇的路,
理所當然跪著也要走完。
因為生活沒有中間選項,
要麼比別人出眾,
要麼就直接出局!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作者:李尚龍
一、曾經,比賽體制單一化
大學時期我參加英語演講比賽,
在進入賽場後,
評委走來說:今年的賽制變了。
在此之前,
比賽的邏輯很簡單,
你演講結束,
評委和嘉賓開始打分,
按照分數高低去評判,
每個人都在出分之前,
不知道自己的名次。
評分標準的改變:
要麼出眾,要麼出局
可是那次,
比賽規則全部變了。
評委的面前,
只有兩盞燈,
一盞叫做通過,
另一盞叫做離開。
沒有中間選項,沒有待定,
要麼出眾,要麼出局。
時代在推進,
標準審核的趨勢也在改變
那次比賽之後,
我仔細觀察了許多電視節目,
幾乎都變成了這個模樣,
要麼入選,要麼淘汰。
觀眾看的簡單,
評委選的艱難,
雖然形式各異,
但是總體的趨勢都變成了一個樣子:
yes or no,I want you 或者 I don’t want you.
我曾經問過一個電視人,
為什麼這麼殘忍,
搞個待定讓人舒服一點不行嗎?
非要這麼殘忍,
直接就 yes no 了,
搞得人那麼下不了臺?
他給我說了一句話,
我永生難忘:
難道生活不就是這樣殘酷嗎?
二、真實的世界沒有折衷,
不優秀,則淘汰
這個世界其實真的很殘酷,
人就是這樣,
要麼出眾,要麼出局,
沒有中間選項。
而在中國總是多一些中庸的片段,
讓人能舒服一些,
可是這些中庸的片段
不僅增加了我們生活的溫和,
同時也增加了複雜性,
揭開這些中庸背後的邏輯,
背後從來都是殘忍。
朋友面試公司
卻遲遲得不到回覆
有位朋友來北京找工作時投了幾家履歷,
他最喜歡的是一家做風險投資的公司,
那次面試結束後,
他聽到對方說:你回家等消息吧。
他回到家,
焦急的等待著,
直到其他幾家公司都給他發來了回覆,
希望他儘快入職,
他依舊沒有等到那家公司的郵件,
他發郵件給那家公司,
也沒有一個準確的回復,
直到他在放棄發來回覆的那家公司之前,
他通過那個公司內部的朋友得知
自己早就落選了。
他很生氣的抱怨:
為什麼不發個郵件明確的告訴我?
明確告訴我不就行了?
為什麼非要拖著我?
害我差點把別的公司拒了。
拒絕代表敵意,
敵意代表樹敵,
因此折中:待定
我想,這是大多數公司的邏輯,
沒有消息就是被拒絕了,
難道發一條拒絕的消息這麼困難?
難道說一句抱歉你出局了這麼艱難?
後來我發現,
確實很艱難,
在這個社會上,
拒絕意味著敵意,
敵意代表著樹敵,
所以,才在找工作這個領域上,
除了出眾和出局外,
多了第三個選擇:待定。
待定的邏輯,
其實就是沒戲
待定的邏輯,
其實基本上就是沒戲了。
因為這項選項本身不存在,
但是因為怕得罪人,
所以才給了被人這樣的一線希望。
但這項希望背後,
將有可能是更大的失望。
【享下班】粉絲團
按個讚,品味好文章,享受生活從現在開始!
同樣的邏輯也應用在戀愛裡
這些年,
見過許多條件不錯的男女都有備胎,
備胎邏輯讓我一直十分不解,
對於一個被追求的男生或者女生,
難道不應該時喜歡就答應,
不喜歡就應該直接拒絕嗎?
不是。
我們還有第三個邏輯,
就是待定。
我見過一個女生跟男生說:
我不討厭你,
但你願意等我玩夠了再回來,
我們就在一起。
天啊,天底下還有這樣的邏輯嗎?
更詭異的是,
那個男的還同意了,
不僅同意了,
還糊裡糊塗的接受,
最後兩個人結了婚。
後來男人在婚後的幾個月就提出離婚,
理由是他也沒玩夠。
愛情應該是簡單的,
奮勇直追,或儘快拒絕
我所理解的愛情應該是簡單的,
要是喜歡,就奮勇直追,
要是不喜歡,就別吊著別人,儘快拒絕。
中間選項害人,
讓人上不去下不來,
你明明可以改變情感導向
去喜歡另一個女孩,
可是你一想,
我的女神還給我機會呢,
我要好好表現,
老實的等,當好備胎,
不就能在一起了嗎。
等著等著,等到了女神結婚的消息。
折中的選項:
使世界複雜,也使人迷茫
所以,真實的世界裡,
沒有折中選項,
要麼出眾,要麼出局,
折中的選項,
讓世界變得複雜,
甚至讓人迷茫,
你可以表達這種的思想,
但你千萬不要相信,
你總要站一邊,
要不然就更迷茫。
你有想法,
就要表達出來
就比如我曾經問一個朋友,
你想吃什麼,朋友說,隨便。
我說,那你想去吃肯德基嗎,
他說,肯德基有什麼好吃的?
我又問,那麥當勞可以嗎?
他說麥當勞有什麼好吃的,
我繼續問,那你想吃什麼,
他說隨便。
那麼,這就不是隨便。
你有想法,
就要表達出來,
就好比別人問我,
李老師,您有什麼忌口嗎?
我一定會說,
不好意思,我不能吃辣。
我一定不會說,隨便。
三、中庸永遠是最好的方式?
你可能說我極端,
說我們就是在這個極端的世界裡變壞的,
所以,中庸永遠是最好的方式。
的確,看起來應該是這樣,
可我們也就是在這樣環境和思維下
變得迷茫、裡外不是人。
加班,和情人約會,
到底應該選擇什麼?
比如我們晚上要加班,
女朋友又鬧著要一起吃飯,
你到底應該選擇什麼?
中庸的邏輯就是你加班到十點,
然後陪女朋友吃夜宵。
你以為兩個人都不得罪,
其實老闆怪罪你,
為什麼其他人加班到十一點,
你提前了一個小時走,
女朋友抱怨你,
為什麼這麼晚才來陪我。
其實我們真的可以跟女朋友說,
不好意思今天加班,
明天一定陪你;
也可以跟老闆說,
我女朋友今天生日,
她對我更重要一些,
你隨便扣錢吧。
得罪一方,
其實能減少很多痛苦
看似得罪了一方,
其實自己減少了很多痛苦,
你完全可以協調的更好,
注意,我沒有否認中庸,
當世界本身就極端時,
也許你選擇走中間的方向,
路卻是更難走。
人就是一個不停糾結、
不停選擇的動物
有時減少幾個選項真的能説明你很多忙,
人就是一個不停糾結、不停選擇的動物,
年齡越大,越應該在生命中做減法:
減少一些不走心的朋友,
減少一些沒必要的資訊,
減少一點讓自己不開心的生活方式。
選擇,能讓你減少很多麻煩
畢竟每個人都不可能顧及到每一個人,
你要學會去做選擇,
選擇,能讓你減少很多麻煩。
我們都有這樣的時刻:
擺在我們面前的兩條路,應該怎麼選擇。
許多人都在兩條路上徘徊著,
或者自己開闢了一條中間的路,
走的累,走的慢,還走的痛苦,
為什麼不能選擇一條,
勇敢的走,忘掉另一條呢?
要知道,最壞的選擇就是不選擇。
有人會問,如果兩條路,
非要選擇一條,
不讓我走中間,走錯了怎麼辦?
這就是人生,
選擇就拼命往前,放棄就不要後悔。
何況,沒有一條路是白走的,
有些路就算沒有理想的結局,
這條路周圍的風景,
也是這輩子最美好的記憶。
所以在做這件事情之前,
你必須暗示自己:
要麼出眾,要麼出局。
義無反顧前行,
才有更好的收穫。
四、許多學生問我:
工作?繼續讀書?
曾經有許多學生問過應該考研究所
還是應該工作,
而且他們問我的時間,
往往是在10月份,
要知道,12月份就要開始考研究所。
他們放棄不了不上不下的工作,
也放棄不了
已經迷糊複習兩個月的考研究所,
時間又很緊迫,
於是,他們選擇折中的方式:
一邊工作,一邊考研究所。
白天工作疲憊不堪,
晚上看書三心二意,
到頭來,
被公司辭退,
考研究所還失敗。
做任何事情之前,
一定要有破釜沉舟的決心
許多人的思維就是這樣,
在做一件事情之前,
沒有破釜沉舟的決心,
又什麼也不肯放棄,
尋找著中間選項,
然後唯唯諾諾的前行,
這樣的結果就是患得患失、不盡全力。
可是,你是否發現,
最後幾個月背水一戰決心考研究所,
或者咬緊牙關放努力工作時,
勝率自然就大了很多,
當然你可以說,
要是我這麼做都失敗了怎麼辦?
但至少你盡了全力,
不後悔了,總結失敗的原因,
擦亮武器,迎接下一次戰鬥。
大不了從頭再來,
大不了大器晚成
另外,你這麼年輕,
為什麼怕失敗,
大不了從頭再來,
大不了大器晚成。
其實這就是年輕時最好的選擇:
要麼出眾,要麼出局。
選擇了就堅持,
放棄了就別後悔。
選擇一條喜歡的路,
義無反顧的走
選擇一條喜歡的路,
義無反顧的直行前進,
哪怕遍體鱗傷,鼻青臉腫。
自己選擇的路,跪著也要走完。
生活沒有中間選項,沒有捷徑,
就算有,
也是你走到終點時,
回頭隱約看到的那條小路。
無論路多麼繞,
路邊的風景,
永遠是不可替代的、最美的經歷。
現在加入好友
用好文章 投資自己的腦袋 🔥
40 歲以下的你 一定要看,
解決你生活上的 各種煩惱!
本文轉載自 rs66,原文 於此
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責任編輯/Win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