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 尊重不同,是最深層次的修養

網路文章分享

網路文章分享

  • 2017-11-06 18:04
  • 更新:2018-07-17 15:00

學會 尊重不同,是最深層次的修養

(圖/shutterstock)

.

世界太大,各人不同,

連我們自己都有無數矛盾的時候,

你又為什麼不能接受別人和你的不同呢?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1、同事 C 被嘲笑結婚年齡仍不婚

還有人 PO 文取笑她

在網上看到一個吐槽的貼文,內容大致如下:

PO 文者就職於一個  3 線城市的穩定單位,

有個關係好的同事 C 。

有一天,

PO 文者勸 C 接受別人的介紹,

抓緊完成自己的終身大事。

結果 C 很認真地回覆說:

我不想找男友,你得接受生活的多樣性,

誰規定一定要找男友才是正確的道路?

雖然 PO 文者當時打個哈哈滑過了這個話題,

但內心是非常不以為然的。

 

大家都取笑她的「不切實際」

比如,整天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高談夢想;

年近 30 不想找男友,還想出國深造;

學一些跟工作不相干的事,想去一線城市打拼等等。

發帖者似乎想要在網上尋找到聯盟,

共同聲討這個「不正常」的同事。

讓我意外的是,

底下的留言居然大部分都在支持 PO 文者,

甚至發言嘲笑 C 。

 

我深感震驚,

這個世界真的太喜歡以己度人

母親曾遭受貧窮,

就要逼女兒和感情深厚的男友分手,找個有錢的;

父親曾居無定所,

就要讓孩子揹負重重的貸款買房子;

長輩逼孩子趕緊結婚;

社會歧視同性戀……

而這些所有的問題,

原本都不該是問題,

只是人缺乏了最起碼的包容心。

仗著自己處在大眾立場,就肆意評判他人,

試圖強迫他人按照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去生活。

但是,

世界這麼大,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

本來就沒有哪一種是絕對正確的。

有人喜歡吃豪華料理,

就有人喜歡吃街邊小吃。

如果對他人的「不同」,

做不到認可,

為什麼連最起碼的包容和尊重也做不到?

 

 

2、有一個長輩,得理不饒人

總強加自己觀念在別人身上

退休了的他,沒事就喜歡刷朋友圈。

尤其喜歡盯著家庭小輩的動態。

但凡是有人發了他覺得不合適的內容,

他就會直接回復叫你刪掉,

甚至直接私聊開始教育你。

大段大段的文字發來,

字裡行間都帶有一種不容反駁的優越感。

非得你承認自己錯了,

他才會滿意地停止對話。

最後,幾乎所有的小輩都對他屏蔽了朋友圈。

可見,強行灌輸自己的價值觀有多令人討厭。

 

生活中,

強行輸入價值觀最常見的現象

恐怕就是過年時,

七大姑八大姨對你個人生活的質詢。

彷彿不戀愛不結婚不生孩子的人,

無論其他方面發展得如何,都是罪人。

崔永元在的演講裡曾說過:

真正的教養,是懂得包容別人的不同。

 

一個人是否真正有修養,

看他如何對待「不喜歡」的人事物

我想,這也是我後期越來越不喜歡《歡樂頌》中曲筱綃的原因。

劇中,她從剛開始私下聯繫邱瑩瑩男友,

揭露對方的渣男本性;

到自作主張地去查王柏川;

再到當眾揭穿樊勝美與人合租的事實……

種種行為,

都被曲筱綃理直氣壯地解釋為「為她們好」,

但我從中卻只看到了她的自我中心和優越感。

生活中「曲筱綃」其實並不少見,

總喜歡——以自己為尺度衡量別人

因此,也就不難理解,

為什麼她一遇到意見不同的時候,

變得急躁、有攻擊性。

這一切,都暴露出了她的修養不足。

生活中的「曲筱綃」其實並不少見,

她們最喜歡做的事就是——以自己為尺度衡量別人。

 

一個真正有修養的人,

應該是會包容他人的不同,

絕不是不顧他人的想法和感受,

以「為你好」為名,強行灌輸自己的價值觀。

 

享下班】粉絲團

按個讚,品味好文章,享受生活從現在開始!

 

3、蔡康永主持《奇葩說》:

社會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進行激烈的辯論,

導師們各種金句的頻出。

在《奇葩說》裡,

「不同」才是最美的,

沒有人會因為你大齡未婚說閒話,

沒有人因為你「不務正業」看不起你。

「我到了《奇葩說》才 1 年,

卻有機會講出了很多在《康熙來了》 12 年都沒有說出過的我想的事情。

在這裡,我找到了一個理想社會。

這個社會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不用害怕跟別人不同。」

這個節目的真正的意義,

不是辯出哪個答案是真理,

或者哪個答案支持人數會多,

或者哪位選手的辯論技巧更好。

而是讓更多不同的聲音能夠有一方舞臺。

 

學會接受別人的「不同」,

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上的一門課。

要知道,

你可以對某些事物報以理解和寬容,

但別人沒有義務跟你一樣。

當你能用包容的態度去接納差異,

也許你會發現,

正是這些不同才造就如此美好的世界。

 

 

4、白先勇和陳文茜是好朋友

但陳文茜對他的作品不感興趣

當年,白先勇曾憑藉《牡丹亭》轟動兩岸三地。

按說朋友發生這麼大的事情,

陳文茜應該多加關注,

但實際上,她卻絲毫不感興趣。

 

白先勇得知後,

體諒且尊重陳文茜

非但沒有不高興,

反而很少在陳文茜面前提《牡丹亭》的演出情況,

更不會請她發表意見。

但這完全不妨礙兩人繼續做朋友。

陳文茜後來表示:

「對此,我非常感謝。

他可以創新,我可以頑固,

誰也不去說服誰。」

 

也許,這就是最高級的修養,

接受別人的「不喜歡」,

也尊重別人的「不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三觀和感受,

如果你不能完全理解,

請試著學會尊重,

學會包容,學會去理解你不理解和不理解你的人。

正如德國古典哲人康德所說:

我尊敬任何一個獨立的靈魂,

雖然有些我並不認可,

但我可以儘可能的去理解。

現在加入好友

用好文章 投資自己的腦袋 🔥

40 歲以下的你 一定要看,

解決你生活上的 各種煩惱!

 

本文轉載自 微文庫,原文 於此

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責任編輯/Winni)

 

網路文章分享

網路文章分享

來自網路的好文章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