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退休前務必做好轉嫁健康風險的準備
但「來不及」的人該怎麼辦?
如果鄭大勇夫妻在退休前買到足額的醫療險保障,
每次住院都能獲得理賠;
如果黃坤玉在健康時,就投保一次性給付癌症險,
現在就不用擔心退休金可能會被無法預期的疾病拖垮…
相信若有保險做支撐,他們的內心不會如此擔憂。
但這些「如果」對他們來說,
現在想要購買符合自己需求的保障,都已經來不及,
鄭大勇夫妻年齡逼近投保上限65歲,
體況也不見得符合投保規定,
而黃坤玉曾罹患癌症,幾次嘗試投保都被保險公司婉拒。
因此,如果還來得及,
在退休前務必做好轉嫁健康風險的準備,
但已經「來不及」的人,又該怎麼辦?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人生風險莫過於
「生、老、病、死、殘」
當中「病」與「殘」的花費最為可觀,
尤其是殘廢或進入長期照護,費用更是難以估計,
若家庭中一位成員罹患重大疾病,
甚至因意外或疾病致殘,都可能拖垮家中經濟。
事實上,不論是疾病或殘疾,
都可以透過保險商品轉嫁風險。
「與健康相關的醫療險,
都必須在風險還沒發生、體況最佳時投保,
才有機會將未知的醫療風險轉由保險公司負擔。」
磊山保經業務副總陳綺芬說。
能轉嫁「病」與「殘」風險的險種包含重大疾病、
住院實支實付醫療險、殘廢、殘扶、長照及類長照險等,
都要在體況最佳時購買,核保通過的機率最高。
「想要安穩退休,退休金不被疾病、長期照護的費用侵蝕,
醫療險是退休前該買齊的保險。」陳綺芬強調。
「病」與「殘」
人生扛不起的2大風險
只是, 有哪些保險是退休前一定要有的保單?
一般建議實支實付住院醫療險、
殘廢或殘扶險及重大疾病險這3類保單不可少,
若規畫保險的預算有限,順序該怎麼決定?
磊山保經業務總監賴柏翰指出
先從扛不起的風險買起
第一個扛不起的風險應是長期照護,
重大疾病次之,一般疾病則最後。
所以投保順序是殘廢或殘扶險、重大疾病險,
最後才是實支實付住院醫療險。
賴柏翰解釋,
因疾病而開刀住院一次的費用約莫10多萬元,
一般中產階級都負擔得起,
甚至與親友情商都有機會能借到,
「如果明天被宣判罹癌,或者因一次車禍而癱瘓,
長期治療費用是不是能自己負擔得起?」賴伯翰強調。
文章繼續 ↓ ↓
--------------------------------------------------------------------------
這 8 檔「產業冠軍股」漲不停
台股高檔 也能安心買進!
最新一期 Money錢11月號
全台便利超商、各大書局現正熱銷中
線上立刻搶購>>贈送599元理財寶抵用劵
--------------------------------------------------------------------------
文章繼續 ↓ ↓
殘廢、殘扶險理賠範圍大
月給付不打折最好
許多人疑惑:長照、類長照、殘廢或殘扶險怎麼挑?
了解挑選原則前, 要先知道這3類型保單的差異。
長照險以巴氏量表為理賠依據,
要符合能理賠的標準相對比較困難,
加上保費貴,導致投保率很低,
因此市場發展出類長照險,若罹患保單上的疾病,
例如腦中風、失智症等而進入長期看護狀態,
就能申請理賠。
但類長照險仍只針對特定疾病
若是因意外而導致癱瘓
則不在類長照理賠範圍內
於是近 3 年保險公司推出殘廢、殘扶險,
以殘廢等級表作為理賠依據,
強調不論是因疾病或意外致殘,
都可以拿到一次性理賠金及月給付金,
保障範圍最大,是目前市場的主流商品,
最紅時每天銷售量可超過 1,000 張。
進一步來看,殘廢、殘扶險怎麼挑?
應以定期、終身不還本型商品為主
目前市面上有定期、終身型不還本、終身型還本商品,
若考量預算,應先以定期、終身不還本型商品為主,
預算很充足,再考慮終身還本型商品;
終身還本型商品年繳保費約在 10 萬~ 20 萬元,
終身不還本型商品保費約是還本型的 6 ~ 7 折,
定期型則更便宜,但只保障到 75 歲。
殘廢、殘扶險的理賠方式
是一筆一次給付金及月給付金兩者相加
投保時最好能拉高一次給付金的保額,
畢竟在意外或疾病發生時,
能拿到一大筆金額接受較好的治療會比較安心。
最後,則考量月給付殘扶金的理賠比例。
目前市面上月給付殘扶金只針對 1 ~ 6 級殘理賠,
不過有些保單會理賠全部保額,
有些則是按殘廢等級表比例理賠,
例如殘扶金月給付 3 萬元, 6 級殘時理賠 50% 保額,
被保險人只能拿到 1.5 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