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和基金談戀愛!死抱著賠錢貨不放,小心...賠上你所有的積蓄

別和基金談戀愛!死抱著賠錢貨不放,小心...賠上你所有的積蓄

(圖/shutterstock)

.                                                                                                                                                                                               

 

買基金一定要小心避免的地雷

購買基金的 12 個迷思

投資任何標的前,均須掌握基本概念,

觀念正確才能避免投資誤區。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投資前,再三注意的 12 個迷思

聽起來投資基金的風險其實不小,在我投資之前,

老師有沒有什麼要再三提醒須注意的事情呢?

A:我建議在投資之前,

一定要記得避開以下 12 個基金購買迷思:

 

迷思 1 像股票買賣一樣的「短線操作」

如果是把基金當股票操作一樣「高買低賣」,

這種投資基金的方式是「註定要賠錢的」。

為什麼投資人常會有這樣的買賣邏輯呢?

主要是受了買賣股票追高殺低的方式所影響。

 

另外一個理由可能是「沒有設定停利點的觀念」。

許多投資人都是看到某支基金正處於上漲的趨勢才買進。

但是,這世上並沒有永遠一直在上漲的標的。

假設沒有預先設好停利點,一路追高的結果,

就是容易住進高檔套房,一旦市場反轉轉向空頭,

最後就只能認賠殺出了。

 

迷思 2 因等待而錯過最佳的買進機會

有些基金因為投資的策略及掌握的投資趨勢正確,

所以淨值一直在漲,這個時候,

如果你想要等到基金淨值掉下來再投資,

可能會錯過一個正值處於成長趨勢的基金了。

 

投資基金不宜

× 把基金當股票操作,追高殺低

× 不設停損停利點

 

迷思 3 和基金談戀愛,死抱著賠錢基金不放

不管基金操作績效好壞,當基金套在高檔時,

以為可以靠長期投資「拗」回來;因此,

投資基金前不設停損停利點,總愛和基金談戀愛。

但是,如果你所投資的績效一直落後於同類基金,

代表該基金的操作策略有問題,最好還是趁早出場,

以免愈套愈深。儘管忍痛賣出會讓投資結果立刻出現

「損失」,但是,死抱著虧損的基金而捨不得賣出,

只是繼續讓基金公司賺取經理費而已,

對自己未來的資產增值完全沒有一點幫助。

 

建議投資人可以換個想法,

把「實現損失」看作是「資產移轉」。

也就是說,如果新投資可以獲利更多,

為何還只想到要把錢擺在賠錢的基金上,

然後繼續賠錢呢?

 

迷思 4 常常「跟著市場的流行」買基金

前面建議投資人不要死抱著虧損的基金不放,

但是有許多投資人是看到自己的基金漲幅不如人

(不是虧損)、別的基金卻漲得快,

就趕快賣掉自己手中的基金,改買其他賺錢的標的。

 

假設常常有這樣「見異思遷」情結的投資人,

那麼可得要時時提醒一下自己:

當初選擇這檔基金的初衷本意是什麼?

這些理由有改變了嗎?如果沒有的話,

不妨考慮留個機會,讓原本的基金「長大」呢?

 

 

迷思 5 只看基金的短期績效就決定買進

如果投資人要篩選基金,除了審視它的短期績效之外,

也要觀察它的中、長期績效表現如何?

是不是各期表現都很平均?

還是經常出現「大起大落」的現象?在

此強烈建議投資人在篩選標的時,可以著眼於常勝軍

(就是短中長期績效在同一類型基金都是名列前矛,

通常以排在前面四分之一為佳),而不是單一年度的

冠軍基金。因為基金之所以能夠常勝,代表操作策略、

挑選標的之邏輯正確,所以績效才能一直維持在前幾名。

 

迷思 6 認為基金已經是「分散風險」的工具,

投資基金就不必再「資產配置」了

許多投資人都以為,只有投資股票才需要資產配置。

其實不是!因為基金這項金融商品,

主要是透過基金經理人協助挑選、買賣股票,

而投資股票會因為某些產業的趨勢而變化;

因此,投資基金也得要講究資產配置的觀念,

適當地將資金分配到不同的基金族群,才能夠進一步

分散風險,持盈保泰、享受市場輪動的收益。

 

迷思 7 認為投資基金可以保證「穩賺不賠」

要提醒投資人的是,任何一種投資都會有風險。

至於風險的種類有很多,就如前面所言,有信用風險、

市場風險、匯率風險⋯⋯等。建議投資人應該在購買基金前,

事先詳閱公開說明書,並且瞭解自己的風險承受度如何,

以免買到跟自己風險屬性不相稱的金融商品。

 

迷思 8 學股票信用交易方式,

用借錢的方式投資基金

如果投資人投資基金的資金來源是來自借款的話,

一旦有來自於債權人催繳的還款壓力,

可能會在不恰當的時機,被迫出清、贖回原本持有的基金。

 

如此一來,可能該賺到的收益沒有賺到,甚至還可能虧錢

(基金還有所謂短線交易的罰則,更是會額外增加交易成本)。

所以,基金投資的錢,應該是自有且多餘的閒置資金,

而不適合來自於借貸款,原因就在此。

 

迷思 9 經常忽略匯率的風險

所謂的匯率風險,就是當投資人買進的基金是以外幣計價,

當贖回款折換成台幣時,就有匯兌損失發生的可能,

並讓原本賺錢的基金變成「賠錢貨」,投資人不可不慎。

 

 

迷思 10 將手續費低視為選購基金的標準

也就是說,投資人常因收費費率不同(可能沒有折扣)

而放棄可能創造高績效的基金。手續費高低,

當然跟自己的報酬率有關;然而試問:

一旦該基金的報酬率始終不見起色,每年都是負數,

就算免手續費好了,投資人還會願意把錢拿出去讓人虧錢嗎?

更何況一位出色的基金經理人,理當要有比較高的報酬;

如此一來,手續費收取比較高,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迷思 11 「舊不如新」,新基金比較好

投資人常覺得,淨值低的基金比較容易漲,

淨值高的基金比較不易獲利。特別在市場走多頭的時候,

新募集的基金也成為最好賣的標的。

 

然而,如果基金經理人的選股策略正確、

投資組合調整得宜,其淨值就是可以無限上漲的;

相對地,如果選股選得不好,淨值再低的基金

仍可能繼續下跌,絕對不是淨值低就比較容易漲。

 

更重要的是,當市場處於低檔之際,

舊基金其實要比新基金來得更具優勢。

這是因為舊基金已經布建好持股,

正可等待新基金進場抬轎,舊基金以逸待勞就行了。

 

 

迷思12 以為熱門基金才漲得快,

且「跟隨明星經理人才是王道」,

因此經常習慣「聽明牌」!

很多台灣人買股票是跟著老師進出操作,

或是道聽塗說地相信「內線消息」。

但投資人輕信基金名牌背後所代表的,就是

「高報酬、高獲利的背後,其實存在著極高的風險」。

 

這些投資人的心態是「賭博投機」,而非真正檢視

自己的理財需要並謹慎地執行資產配置。如此一來,

基金公司為了生存,就不得不迎合廣大客戶的

需求及口味,頻頻創造「名牌」。而在過度包裝、

行銷之下,投資人也不見得能占得好處。

因為,唯有基金公司和投資人目標一致,

並且達到「雙贏」的局面,投資人才有可能繼續賺錢。

 

正因為投資人對基金存有以上迷思而導致投資失敗,

因此建議以投資理財輔助生涯規劃,

只有清楚瞭解未來個人的財富生涯規劃,

搭配基金投資理財,才能達到原始設定的目標。

 

投資勿聽信明牌

只會讓你愈賠愈慘 

 

現在加入好友

各式財經知識 從此不再錯過!

點此加入LINE好友 

點此加入產業研究中心社團

點此加入粉絲團

 

本文摘自:

3天搞懂基金買賣

作者: 梁亦鴻   出版社:寶鼎 

 

 

本文由 寶鼎出版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侵權!

(責任編輯:CMoney編輯 / TS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