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
網路時代演進非常快,新名詞「 Web 4.0 」
已悄悄引起討論。
到底下一個世代的網路世界會呈現怎樣的面貌呢?
大趨勢是什麼?
新創公司如何善用新趨勢加強競爭優勢?
我從這些年輔導新創公司的實務經驗,
歸納出 4 大社群網路新趨勢,提供讀者參考。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廣告)
趨勢 1 小社群取代大平台
臉書的使用人數於 2017 年再創歷史新高,
正式突破 20 億大關,
但其中出現了幾個警訊,
令人不禁懷疑臉書是否即將開始走下坡?
首先,臉書雖然使用人數創新高,
但是用戶分享的原創內容卻比去年大幅衰退了 21%。
從另外一個層面分析更為有趣,
減少分享內容的使用者族群,
竟然是以 20 歲以下的年輕人居多。
臉書對年輕人已經不酷了
根據研究,年輕人普遍的想法是,
現在的臉書已經不酷了。
由於越來越多長輩加入臉書行列,
在動態消息跟打卡等都會被分享的情況下,
不想被掌握行蹤的年輕人,
遠離臉書這種包山包海的「大平台」,
轉向其他較小型的功能性社群。
舉個最近在台灣社群網路圈很知名的例子,
一款叫做「狼人殺」的網路遊戲,
玩法跟古早的團康遊戲「殺手」很像,
融合了推理、鬥志、群眾氣氛、意見領袖等元素,
加上無遠弗屆的網路功能,
下載人次在短時間突破百萬。
傳統的社交行為,經過網路推波助瀾,
形成了另一個強而有力的社群網絡。
趨勢 2 直播可以創造上萬元的營業額
直播不啻是近年最蓬勃的網路趨勢,
然而,在一窩蜂的風氣之下,
許多直播平台面臨到找不到商業模式,
或者用戶黏著度不高的問題,不用多久,
市場一定會進行激烈的整併淘汰賽。
然而,善用直播這個趨勢,
可以發揮極大的槓桿作用。
以我經營的迷你倉產業而言,
有越來越多年輕人利用直播的低成本、
高效益特性,進行電商的線上直播拍賣,
許多商家也把臉書直播當作銷貨出海口。
一個小時的直播時間,
常常可以創造上萬元的營業額。
仔細計算下來,一個月若能開 20 場直播,
以毛利率 3 成計算,就有 6 萬元的利潤,
效益十分顯著。
趨勢 3 只要有哏 人人都是明星
自媒體時代來臨,
背後代表的意義就是「人人都是明星」,
只要你有哏,能產出原創內容,
就有機會帶來莫大商機。
利用現在越來越方便的社群平台和直播,
相較以往經營一個媒體,
可能需要數千萬甚至上億元資本,
在自媒體時代,
可能只需要一支手機就能成為媒體。
但在自媒體時代,如何將流量變現呢?
常見 5 種媒體盈利模式
以下歸納幾種目前常見的自媒體盈利模式:
廣告:依照點閱人數的多寡,跟廣告商分潤。
業配(代言): 許多生活用品、
小家電都會找網紅代言或寫業配文。
衍生影音創作:比較有人氣的網紅,
甚至可以推出自己的單曲、微電影等。
例如台灣有名的聖結石、這群人等。
打賞: 粉絲買虛擬禮物贈送直播主,
在粉絲互相競爭之下,往往可以創造驚人金額。
電商: 累積「鐵粉」,搭配電商網拍來賣東西,
可以創造更大的收益。
例如現在最有名的自媒體電商「486先生」,
銷量大到讓家電廠為他們打造特規商品。
趨勢 4 VR/AR
虛擬實境(VR) 、
擴增實境(AR)是近來最興盛的創業項目,
引起市場旋風的包括去年推出的手機遊戲寶可夢,
雖然後來因為遊戲性夠,熱潮衰退得也很快,
但相關的 AR 與 VR 應用,依然如火如荼地發展。
我認為,社群網路應用最能夠發揮 AR/VR 功能,
傳統的社群網路缺乏了即時性和真實性,
使得人跟人之間的互動有一道隔閡。
然而,利用擴增實境或混合實境,
可以打破網路和現實生活的界線,
充分發揮社群、社交的功能。
舉例來說,我曾接到一個新創團隊的輔導案,
內容是利用擴增實境打造類似寶可夢的交友平台,
其中的神奇寶貝由網紅正妹取代,
針對需要做線下活動的商家,
進行付費的露出,
充分發揮了抓寶和認識正妹等社群網路的吸引力。
相信類似的應用,未來應該會更蓬勃發展。
現在加入好友
各式財經知識 從此不再錯過!
►點此加入LINE好友
►點此加入粉絲團
本文由 Money錢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更多內容資訊...
推薦這本《Money錢》2017 年 10 月號 ( 121 期 ) 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