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
很多人常會問,要如何才能存到錢?
為什麼同樣工作 3、5 年,
別人戶頭有 6 位數以上的存款,
自己卻連 5 位數的存款也只是偶爾才看到,
新富聯合理財規畫顧問公司副總經理黃正勳表示,
其實生活上,
有些連你自己都不知道的消費壞習慣,
已經使你注定存不到錢。
黃正勳整理了以下 5 個一般人常犯的壞習慣,
讓我們可以提高警覺。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1. 吃喝少一口,每月省下不少錢
早餐
早上固定要喝一杯 25 元的奶茶,當作一天的開始嗎?
恭喜你,這樣每個月 500 元跑掉了;
如果你嫌奶茶不夠醒腦,需要咖啡來提神,
代價就會提高到 700 元∼ 2,500 元。
午餐
中午用餐時,
如果其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選擇跟同事吃簡餐,
順便閒聊紓解上班的壓力,以簡餐一份170 元∼ 220 元計算,
這個小開銷又讓你每月多支付至少 1,000 元∼ 2,000 元。
中午吃完飯不免口渴,來杯手搖飲料吧!
月支出就會多1,000 元。
晚餐
還沒算接下來的晚餐行程,
或偶爾跟同事在公司叫外送的下午茶點心呢!
不僅如此,上班如果趕時間,
或是平常為了方便,多搭了幾次計程車,
一個月 500 元又不見了;那跨行提領的手續費呢?
隨手買幾個地攤上喜歡的小飾品,
或是100 元∼ 300 元的配件等,
這些都是不在意的小錢。
隨便算一算,每月可能都會超過5,000 元。
2. 賣場亂購物,回家才發現超支
看似合理的消費 無形之中吃掉你的錢
現代人常會去大賣場添購日常生活用品,
結果本來只是要買早餐要喝的牛奶,
結果買了試吃攤位上的香腸、水餃、羊肉爐;
架上可以降膽固醇的燕麥片,買二送一機會難得;
銷售員在示範的拖把好像滿好用的;
洗髮精、牙膏、衛生紙都在特價;
男生的刮鬍刀也推出新的產品;還有大包裝的零食⋯⋯。
回家時變成拎了一大袋「日常生活必需品」,
看似合理的消費,結果家裡的牙膏、洗髮精足夠洗大半年了;
冰箱裡的食物還有一堆等待料理;
早餐都外食的你,有吃燕麥片的習慣嗎?
你原以為在大賣場買「100 元有找」的特價牛奶,可以省錢,
卻沒想到後續多了好幾百,
甚至上千元的消費金額,無形之中你可以存的錢又少掉了。
「沒關係,用完家裡還有」的心態 讓你花更多
而且大賣場的東西通常都是多分量的包裝,
消費者不僅容易迷失在促銷的折扣戰裡
(尤其是週末假日的大賣場),
買了大半年都用不完的物品囤積在家裡,
還要擔心東西是否會放到過期;
就算是不會過期的商品,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
當東西的量多時,你在使用上,其實是比較不珍惜資源的。
譬如隨意抽取的衛生紙、每次擠出大量的牙膏或洗髮精、
開冰箱就有飲料喝,
都是因為「沒關係,用完家裡還有」的心態作祟。
況且去大賣場還有交通與時間的成本,
為了買一個東西就去大賣場,
到底有沒有真的省到錢,其實不難比較得出來喔!
3. 工作壓力大,老是想犒賞自己
現代上班族的工作壓力大,
所以很習慣用消費來犒賞自己的辛勞,
讓壓力有宣洩的出口。
週末一定要去餐廳吃飯;
月底買一個包包或衣服來獎勵上個月的辛勞一點不為過;
辛苦了一年,百貨週年慶開打,怎能不趁機大肆血拼,
不然安排一趟出國旅遊好了,
吃好、睡好的頂級行程,才算對得起自己。
然後,存款就隨著一次一次的消費,漸漸變少,
所以你又開始努力工作想存錢;
然後又因為工作辛勞,需要用消費來緩解,周而復始地不停下去。
並不是你自己的辛勞不值得慰勞,
但如果你也落在這樣的循環裡,工作只會愈辛苦,也愈存不到錢。
4. 網購太方便,分期付款是禍首
信用卡付款 會讓你花錢沒感覺
想要存到錢的人,
通常我們都會建議盡量少用信用卡支付開銷,
因為你會花錢沒感覺。用現金消費,
鈔票消失的速度你絕對可以感受得到。
但拜網路購物方便之賜,確實提供我們生活上的許多便利性,
用滑鼠一點,就可以輕輕鬆鬆完成整個購物過程,
而且網路商城標價低的商品不少(小錢),
又可以分期支付,東西還幫你送到家。
分期付款 讓你高估自己的消費能力
如果你有這樣的消費習慣,對存錢來說簡直就是一種毒藥。
因為對於消費支出,
在當下你會完全沒有感覺,「想要」的欲望可以隨時被實現,
等到帳單來時,才知道是多麼痛的領悟。
尤其,分期付款的消費習慣,其實是在透支你未來賺的錢。
分期付款會減輕你擁有這個商品的壓力,
讓你高估了當下自己的消費能力,
其實你可能買了一個現在負擔不起的商品。
幾個分期付款累計下來,至少大半年以上的時間,
你每個月的收入都拿去分期付款了,哪還有錢存下來?
5. 吃到飽方案,買到不一定賺到
前一陣子新聞在討論,電信吃到飽方案是否要取消;
也常聽友人在電話那頭說:沒關係我的是吃到飽方案,
通信費講不完的。既然講不完,那不就浪費了嗎?
運動中心或健身房,也會有年會員的入會方案;
加入之後你隨時可以去使用,不限時數或次數,
這也是吃到飽方案的促銷概念。但是你真的會去幾次?
餐廳裡面,提供多樣的各式餐點,名副其實的吃到飽。
但你的肚子能夠裝進幾樣?或是為了累積點數換禮品,
明明是「消費換點數」,最後變成「累積點數而消費」;
看似買起來先占便宜,但最後卻沒時間去的度假行程或住宿券;
百貨週年慶的滿額消費券回饋,最後為了湊500 元過消費門檻,
買了你不會用的商品。這些消費行為,當下都好像有合理的解釋,
在暗示你:我很便宜、買到賺到、這樣的支出很划算。
但是,你往往也會忽略了自己真正的需求是什麼。
錯誤觀念:將每個月花剩的錢存下來
上述的消費壞習慣其實隨時可見;因為商家各式的行銷方案,
就是針對引誘你消費的壞習慣設計的;
不小心留意,每個月上萬元的存款就不見了。
另外,許多存不到錢的人,
共同特徵是「每個月花剩下的錢才會存下來」。
聽起來好像很合理,但是你同時也會發現這些人,
不僅沒有控管自己的開銷上限;不曾想過自己的存錢目標,
所以完全都不清楚自己的錢都花到哪裡去。再加上那些消費壞習慣,
每月收入到月底時,怎麼可能還會有多餘的錢存下來。
趁著新的一年才剛開始,
趕快檢視你過去的消費壞習慣,
為你的存款做好把關工作。
除了「消費」有許多壞習慣會影響到一個人的積財成績之外,
「使用」的習慣也會帶來漏財的可能。
消費之外,使用習慣也會影響積財能力
在一個世界級的牙膏公司裡,
為了使目前已近飽和的牙膏銷售量,
能夠再加速成長,總裁不惜重金懸賞,
只要能提出足以令銷售量成長的具體方案,
該名業務主管便可獲得高達 10 萬美元的獎金。
所有業務主管無不絞盡腦汁,
在會議桌上提出各式各樣的點子,
諸如加強廣告、更改包裝、鋪設更多銷售據點,
甚至於造謠攻擊對手等,幾乎到了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
而這些陸續被提出來的方案,顯然不為總裁所採納。
一位進到會議室為眾人加咖啡的新進小姐,無意間聽到討論的議題,
怯生生地問道:「我可以提出我的看法嗎?」
總裁瞪了她一眼,沒好氣地道:「可以,不過妳得保證妳所說的,
能令我產生興趣,否則妳隨時得準備走路」
這位女孩信心滿滿地笑了笑說:「我想,每個人在清晨趕著上班時,
匆忙擠出的牙膏,長度早已固定成為習慣。
所以,只要我們將牙膏管的出口加大一點,
大約比原口徑多個 40 %,擠出來的牙膏量,就多了一倍。
這樣,原本每個月用一條牙膏的家庭,是不是可能會多用一條牙膏呢?」
總裁細想了一會,率先鼓掌,會議室中立刻響起一片喝采。
牙膏公司的創意,正好可以發現我們「使用」牙膏如果不省一點,
銀子可都流到牙膏公司的「陷阱」裡去了。
不是嗎?可見,消費之外,使用商品的習慣,
也很容易影響到我們積財的能力!
培養良好的「使用與消費」習慣
幫你存下許多不必要的開銷費用
本文摘自:
《 50 歲 不再為錢煩惱 》
作者:方天龍 出版社:今周刊
【book可能的任務】粉絲團
透過閱讀,開拓知識
透過閱讀,增加話題
透過閱讀,放鬆心靈
我們提供「書摘」、「讀書心得」等等
↓↓按個讚,與您一起「閱讀」更多好文章↓↓
本文由 今周刊出版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侵權!
(責任編輯:CMoney編輯 / TS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