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
(資料來自於:MONEY錢120)
統一跟統一超的跌勢是可預估的
統一(1216) 與統一超(2912)7 月 27 日停止交易,
當晚,統一集團宣布賣出原本持有 50%上海星巴克經營權
給美國星巴克公司,交換取得台灣星巴克 100%的經營權。
這筆交易讓統一集團進帳 280 億元,
相當於原本持有上海星巴克 17 年的獲利,
但市場並不埋單,上海星巴克持股較多的統一超 3 天後的股價,
從高點起算下挫達 11.3%。企業獲利下降股價下修幅度
可以預估我們從這次事件中可以觀察到一些事:
統一和統一超的股價會跌多少元、跌幅多深,其實是可以預估的。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當企業每股盈餘(EPS)下降,股價也會一併修正,
推估算式是:下修的股價=下修每股盈餘×本益比。
其實這起股權交易,對統一 EPS 的影響僅下降 0.118元,
以當時本益比 23.5 倍來算,預期股價將下修 2.8元(0.118×23.5),
也就是預期統一會從 7 月 26 日的 60.5 元跌到 57.7 元。
同樣的算式,得出統一超理論上會從 288.5 元跌到 260 元。
3 天後,統一跌到 57.9 元,統一超跌到 256 元,實際狀況接近預估值。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數值是本益比,合理的本益比是 12~20 倍,
台積電(2330)近 5 年 EPS 成長率將近 20%,
本益比落在 15 倍左右,我認為很適合做為標準值。
再看看中華電信(2412),近幾年 EPS 無太大變化,
本益比卻維持在 20 倍左右,由於它被視為穩定的定存股,
投資人對其報酬率的要求相對低,即使台積電持續成長,
但投資人仍願意付出較高代價買中華電信股票。
一旦成長不如預期
高本益比股票跌得兇
正常的本益比範圍約在12~20 倍左右,
為什麼統一和統一超的本益比會遠超過 20 倍?
有 3 種可能性:
① 當企業非常穩定,安全性相當於債券(報酬率3~5%),
投資人願意為了同樣報酬付出更高價格,進而推升本益比。
② 預期企業會持續成長,本益比也許會高達25~30倍,
但這不代表它要 30 年才會回本,因為隨著每年獲利成長,
回本速度會越來越快,最終落在合理範圍。
③ 投資人一頭熱,用過高價格買進股票。
這 3 點雖然可以讓個股因此享有高本益比,
但要小心,相對的,當高本益比股票穩定性
或成長不符預期時,股價會急遽下跌,本益比也會大幅改變。
預期股價的估算方法是:
預期EPS×下修後的本益比。
一個比較經典的案例是宏達電(2498)2011年 4 月時股價來到 1,300 元,
當時的近 4 季本益比高達 35.1倍,EPS成長率一度達60%。
但高成長不可能無止盡,當營收失去成長動能,
股價開始快速下跌,本益比一路下修到 20 以下,
一年後股價跌到 400 元左右。
回頭看統一超的例子,股權交易前,上海星巴克占統一超盈餘近 10%,
統一超本益比高達 29.6 倍,如果不是法人預期它尚有未反應
在財報中的成長潛力,那就是投資人一頭熱。股權交易後,
投資人應關注的是,若過往對統一超成長性的預期是來自上海星巴克,
那失去上海星巴克後,市場給予統一超的評價(本益比)是否下降,是觀察重點。
學會如何預期股價,
增加你的準確度,有效提升勝率!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先按個讚哦!
更多勵志人心的故事 ...
推薦這本《Money錢》2017 年 9 月號 ( 120 期 ) 給你
本文由 Money錢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