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
在銷售過程中,
我們往往會遇到以下的幾種情境:
1.你們的產品價格太貴了
2.今天不買,過幾天再買
3.我去別家看看再說
4.不用說了,你要多少錢賣我?
5.今天不買,等你們做活動的時候再買
6.價格已經到底限了,但客戶還在拼命殺價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如何應對 難搞的客戶?
遇到這些情況,
我們又應該怎樣去應對呢?
通過長期的蒐集與整理,
為門市銷售人員提供了如下,
關於六種情境的處理方案。
包括錯誤處理的方法、
問題診斷、銷售策略等。
分析的相當透徹,
希望能幫到各位銷售界的朋友:
銷售情境1:
你們的產品價格太貴了
錯誤應對:
1.價格好商量 …
2.對不起,我們不能殺價!
問題診斷:
客戶買東西時都會想要便宜點,
這是客戶的一個正常的消費心理,
並不是決定他買不買的主要問題。
銷售人員在接待客戶的時候,
會面對客戶成百上千的問題,
但這些問題歸納分類後
其實只有兩種問題:真問題和假問題。
我們的很多銷售人員並不知道
客戶的問題中大多數都是假問題。
客戶問「能不能便宜點 」
就是一個典型的假問題,
「能不能便宜點」 只是
所有消費者的一個習慣用語,
作為一個老練的銷售人員
根本沒有必要就 「能不能便宜點」開始討價還價,
而是應該在客戶關心價格的時候引導他關注價值。
第一種回答是不戰自潰的消極銷售行為;
第二種回答則是一廂情願,
強迫消費者意願的武斷行為,消費者很難接受。
策略:
當消費者關心價格的時候,
銷售人員應當因勢利導,
讓客戶關注商品的使用價值。
把客戶關心貴不貴
改變為,值不值!
銷售情景2 :
我今天不買,過兩天再買
錯誤應對:
1.今天不買,過兩天就沒了。
2.反正遲早都要買的,不如今天買就算了。
問題診斷:
客戶說「 我今天不買,過兩天再買」
一定是有原因的。
而兩種回答,都顯得有點一廂情願,
難以引起客戶的共鳴。
銷售人員:好的,沒關係。
兩天您想買什麼樣的,
是進階款的還是基本款的?
銷售情景3:
我去別家看看再說
錯誤應對:
1.去哪家不都一樣嗎?
2.不要再看看了,你如果要買,我算你便宜點。
問題診斷:
「去哪家不都一樣嗎」
強留客戶的理由太簡單,無法打動客戶。
「不要再看看了,
你如果要買,我算你便宜點」
雖然能起到一定的挽留客戶的作用,
但是給客戶討價還價留下了伏筆,
使接下來的銷售人員陷入了被動。
策略:
客戶說「我去別家看看再說」,
這可能是一種心理戰術,
也可能是客戶沒有找到中意的,
銷售人員首先要判斷客戶是哪種情況,
然後針對性地進行引導。
銷售情景4:
不用說了,你要多少錢賣我?
錯誤應對:
1.最多只能便宜 50塊錢,不能再多了。
2.那就 430塊錢吧,這是最低價了。
(原價是500塊,原本是打算 450賣對方)
問題診斷:
客戶說「不用說了,你要多少錢賣我?」,
恰好證明客戶想買這款商品,
這時候的銷售人員應當著重介紹
這款商品有哪些適合客戶的地方
和介紹這款商品的優越性,
而不是一味地消極讓價。
策略:
客戶永遠關心的是價格,
而銷售人員永遠要介紹的是商品的價值。
要讓客戶看到價值大於價格,
讓客戶感受到物超所值,
客戶才不會也不敢一味地追求低價格。
銷售情景5:
今天不買,等過兩天你們有促銷活動時再買
錯誤應對:
1.等到有促銷的話,不一定會有貨耶!
2.(無言以對)
問題診斷:
本案的第一種回答,
雖然比較真實,但缺少策略,
無法讓客戶回心轉意。
而第二種情況則比較消極。
策略:
每次促消活動都有個特點:
活動期限內的銷量會有所增加或明顯增加,
但活動之前和活動過後的一段時間內,
銷量會很不景氣,
原因是活動前的廣告和宣傳
會使得消費者持幣待購,
而活動期間聚集的人氣和銷量
也透支了活動過後相當一段時間內的銷售。
作為一名職業的銷售人員
最主要的職責之一,
就是引導每一個客人
正確的選擇和及時消費。
銷售情景6:
價格已經到底線了,但客戶還是拚命殺價
錯誤應對:
1 .價錢我們已經最低了,不能再殺了
2.再殺下去我們就沒錢賺了
3.我不是老闆,沒辦法作主啦!
問題診斷:
有時不是客戶不相信價格,
而是找不到「買單」的台階下。
銷售人員的三種回答
都存在一個共同的問題:
直白而且對立的話語
容易使銷售人員和客人
都陷入不肯讓步的死胡同。
策略:
一個優秀的銷售人員
除了瞭解客戶內在的需求
更要瞭解客戶的內在需求。
客戶需要購買物美價廉的商品,
這是每個銷售人員者明白的常識,
但是客戶除了有花最少錢買最好東西的需求外,
還有渴望被尊重、被讚美,
卻不是每個銷售人員都能領悟的。
有一對年輕夫妻想買衣服,
但是因 20塊錢討價還價僵持不下,
這時候我聽到那位女士輕聲地說道:
就 20塊錢,讓我殺就算了,
天都黑了,肚子都餓死了。
當時的我聽到這句話後,
就立即吩咐另一位店員去買包餅乾,
我親手將餅乾遞給那位女士,
對她說:價錢不是最重要的,健康更重要,
別把胃餓壞了,先吃點餅乾再說。
當那位女士吃了三片餅乾後,
就再也沒有堅持討價還價了,
三分鐘之內順利成交。
客戶表面上是在討價還價,
實際上他是想通過討價還價
來證明自己是聰明的消費者
並通過這種行為尋找一種安全感。
通過尋找一個公平的價格
來悍衛自己應有的被尊重的地位。
而我在恰當的時候,給了他關心和尊重,
當客戶得到了這種需求後,
20塊錢的討價還價就瞬間顯得不重要了。
(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享下班】粉絲團
立志成為 上班族的好朋友!
陪你度過每一個 辛苦(難熬)的工作時光~
上班前的543,下班後的幸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