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
前情提要
在上一篇文章
單親媽媽小茹遇人不淑
還背負龐大債務
針對她手中的 20 多張保單
專家點出她的財務結構有 3 個問題:
1. 保險保錯人
2. 買錯險種
3. 債務高,每月還款壓力大
那麼知道問題後
又要如何調整呢?
一起來看看吧...
(贊助商連結...)
調整建議
單親的小茹,為了給小孩好的環境,
從事八大行業,不但辛苦,健康風險也高。
值得慶幸的是二個小孩都已上高中了,
只需再熬個幾年,
孩子成年後,責任就慢慢減輕了。
目前保險首重的
仍是小茹的身故保障及意外傷殘保障,
如發生事故,
可提供二個子女至成年的生活費及教育費。
其次是住院醫療及重大疾病保障,
因為是單親又從事高風險行業,
如果需要住院醫療而造成收入中斷的話,
對家庭財務的影響也大於一般雙薪家庭,
所以應提高保障額度。
未成年子女容易發生意外傷害或疾病,
醫療保障也必須兼顧,
但因受袓父母照顧,較無照顧者收入中斷之虞,
所以額度不必像小茹那麼高。
保險規劃重點,
以『最少保費、買最高保障』為原則。
應選擇高保障、低保費的保險商品,
避免保費支出造成經濟負擔。
《建議一》
以小換大或以租代買
降低房貸壓力
一心只想給小孩子好的生活環境,
讓小茹忘了考量有没有能力持續支付房貸的問題,
結果造成了惡性循環的財務壓力,
我們強烈建議小茹要以小換大或以租代買,
才能有效降低財務壓力。
快追蹤「保險業務員沒告訴你的事」
教你如何買保險對、夠、好!
《建議二》降低不適合保單保額
取回解約金、還清貸款、空出保費
目前入不敷出的情形已相當嚴重,
不但無法提高保費預算,
還要降低目前的保費支出,
才有新增保額的空間,
所以應該先把不適合的保單給減除,
再購買適合的保單,
並且利用解約金還清保單貸款,
降低利息支出。
《建議三》
以定期型的保單補足責任缺口
小茹的家庭責任
隨著二個小孩慢慢的長大成人而降低,
在補足保障缺口時,
應以符合需求又能把錢
花在刀口上的定期型保單為優先選擇,
可有效降低保費支出。
規劃結果
小茹的財務問題
主要來自於強烈希望擁有屬於自己的房子,
以至於造成債務過高,形成惡性循環,
更讓自己深陷恐懼,
經過溝通後,小茹聽取專業建議,
把房子賣掉,先以租代買,
並且還清所有貸款,
財務立即改善,
入不敷出的情形立即轉為每月可有結餘。
由於小茹對於醫療保障
(重大疾病+住院醫療+癌症醫療)需求偏高,
如全部達成會讓保費暴增,
不符合比例原則
(註:風險不代表一定發生,
如果因恐懼風險而投入大量金錢,
造成資金排擠,反而不利其他財務需求),
因此保障缺口先以達成一半目標為原則,
如果未來財務能力有再進一步提升的話,
再補足差額。
至於二個小孩子的保障,
雖然從小茹期望的保額來看,仍有缺口,
但以一般未成年所需保額來看,
目前的保額應該足夠,
不需要再增加,徒增保費壓力。
經過這次的規劃,
雖然保費支出仍然偏高一些,
但整體的財務結構已明顯轉佳,
主要是破除了小茹的買房迷思,
換取更大的資金運用空間,
也獲得更寬廣的人生。
案例啟示
雖說保險是為了彌補因發生事故
而產生財務上無法承受的損失,
但因為風險事故並非必然發生(除了「死」以外),
所以對於保額的需求不能無限上綱的往上加。
每個家庭的財務能力不同,
所能編列的保費預算也是有限的。
雖然身為父母的都希望為家人
準備無後顧之憂的保險額度,
但礙於現實,總是需要取捨,
應該把保費花在最需要保額的家庭經濟支柱身上。
一個完整的家庭保障規劃,
應該把所有家庭成員的需求
放在同一個保費預算的天平上評估,
這樣才能在有限的預算底下,
讓每一分錢,發揮最大的保障效益。
從 A 到 A+ 的顧問職涯路
想成為專業的理財健診師嗎?
台灣唯一!
IFA 獨立財務顧問產業說明會!
讓你的金融職涯更上一層!
9/9 台北場報名連結
CMoney推出免費APP
> 【保險對夠好】
我們從保戶的立場成立保險資訊媒合平台,
希望幫助消費者保險買對不買貴,
也讓專業的業務員有機會服務更多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