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
“我們生活在一個很荒誕的時代——
手機沒電了,就代表那個人失聯了。”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發展,
我們的工作、社交甚至吃穿住行
都與它息息相關,
手機已經逐漸成為了我們生活中的必需品。
與此同時,
手機也收藏了我們越來越多的生活痕跡。
一般情況下,一支手機裡面,
都會有著朋友之間的聊天記錄、日常拍攝的照片影片,
甚至還會下載了一些專門團購的app、
訂票訂酒店的app、銀行app、醫院app等等,
只要一旦被使用,就會在上面留下記錄。
這些被記錄下來的點點滴滴,
成為了我們隱私的一部分。
如果說通過一部手機能夠瞭解一個人,
也絲毫不會誇張。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雖然許多人都把手機當作是
一位知曉自己很多秘密的朋友,
設置了各種各樣的鎖屏密碼,
但是也不能完全避免
需要把這位元朋友帶出來介紹給大家的時候。
翻看朋友的照片,
不小心侵犯了對方的隱私
前不久,朋友Amy趁著暑假,
就興高采烈地從國外回來看看。
難得回來一趟,
自然也少不了約上一群朋友出來敘舊。
聚會上,Amy不斷給我們介紹著
她豐富多彩的國外生活,
小到平時在宿舍裡跟舍友做一頓黑暗料理,
大到在課餘時間橫跨三個城市的自駕遊事件,
都很大方地跟我們分享。
後來,Amy說到旅行中有趣的地方,
還拿出手機跟我們分享當時拍攝的照片,
大家也很自覺地一個傳一個地觀看。
大部分的人看完了,
都是直接遞給了下一位,
又回過頭來繼續跟Amy聊天。
突然,一位朋友“哎呀”了一聲,
把我們的眼光都吸引了過去。
順著她的目光,我們看到了Amy的手機,
手機上面是Amy跟男朋友親熱的照片。
雖然說尺度沒到限制級,
但是也足夠讓人尷尬。
Amy既驚訝,又有點無奈地說:
「我的旅遊相片,明明就跟私人照片間隔那麼遠,
你還能翻到也真是挺厲害的。」
那位朋友連忙為自己辯解:
「我也不知道你手機有這種照片,
不然我都不會翻著看了。」
「大家都沒有翻到,怎麼就你翻到了?」
Amy的性格原來就屬於比較直來直往,
再加上在國外生活了一段時間,就變得更加直接,
「這一次,是我沒有特別聲明讓大家不要亂翻,
所以這也是我自己的問題啦。
只不過下一次翻看照片的時候,
希望大家別不小心滑太遠,
不然嚇到大家就不好了。」
世界上最尷尬的事情之一,
估計就是當一個人給另外一個人看他的手機照片,
而另外的那一個人順手滑了滑螢幕,
看到了不該看的照片了吧。
雖然說這只是一個滑滑手指的小舉動,
但是裡面藏的卻是為人處世的大細節。
我願意敞開給你看的東西,
你來看我很歡迎,
但是我也需要有我自己鎖起來的小秘密。
亂翻照片以及社群軟體
都是不尊重人的行為!
除了亂翻照片,
亂看別人的臉書、instagram
也是一種容易讓人感到不尊重的行為。
有一次,壹休看到一條特別有趣的Po文,
就想著拿給朋友也看一看。
因為朋友剛好坐在壹休的對面,
所以壹休很自然地就把手機遞給她了。
可是,明明只是十來個字的文,
她卻看了好幾分鐘。壹休感到很奇怪,
就問朋友怎麼還沒看完,
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
朋友差點都把壹休的臉書翻透了。
雖然說壹休的朋友圈裡面沒有什麼不見得光的東西,
但是朋友的行為,也讓壹休感到不是那麼舒服。
於是,壹休就趕緊拿回了自己的手機。
沒想到,朋友突然來了一句,
「剛才xxx找你,說下午三點你有沒空,
她有2張電影票問你要不要一起去看。」
壹休瞬間覺得很奇怪,內心不斷提出疑問:
「我不是設了訊息通知不顯示詳情嗎?
怎麼她這樣都能知道?」
朋友倒也不介意,自己說出了原因:
「我剛才看到xxx找你,反正xxx我也認識,
我就幫你點進去看了。」
說完之後,朋友頓了頓,還小聲嘀咕了一下:
「怎麼xxx不找我去看呀,我跟她也熟啊!」
當時壹休內心的吐槽簡直猶如滔滔江水源源不絕:
「我邀請你進來我的客廳坐坐,
你居然還跑到我的房間睡覺?」
不過,鑒於還是比較熟悉的朋友,
所以壹休就婉轉地跟朋友表明了自己的感受,
希望朋友下一次不要那麼“自動”地幫壹休看訊息了。
朋友一臉委屈地說:
「你也沒說不能看呀,我怎麼知道!」
可是,就算跟對方聊天的人你也認識,
並不代表著你就理由查看他們的談話。
經過一番交談後,
朋友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
下定決心以後要多注意這些問題。
隱私跟界線不應該靠口頭約束
相信這個世界上,
用“你不說,我怎麼知道”來做藉口的人一定不少。
因為別人沒說不許亂翻照片,
就去亂翻別人照片;
因為別人沒說不許看聊天記錄,
就去看別人的聊天記錄;
因為別人沒說不許看自己的支付寶,
就故意去看人家的支付寶餘額。
他們從來沒有想過,
什麼叫“隱私”,什麼是“界限”。
如果每件事情都要靠口頭約束,
那麼兩個人的相處也太累了。
不同人的修養,
在“你不說,我怎麼會做”和
“你不說,我也會做”之間,
體現出了不一樣的差距。
如果好奇手機裡的內容,
也請經過對方同意
兩個人之間哪怕關係再好,
感情再深厚,
也不要拿著別人的手機當作自己的手機。
對方給你看的照片,
你可以大膽地看,
對方給你聽的語音,你可以大膽地聽。
但是,對方給你的自由,
也僅適用於對方給你畫出的框框。
如果你好奇某些手機裡面的東西,
你大可向對方詢問,
得到對方允許之後再去觀看。
人與人交往,
要知道什麼是對方的界限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
最簡單的規則就是要知道什麼是大家的界限,
並且對這種界限保持一定的尊重,
不要一意孤行強行越界,
否則只會對雙方的關係產生不好的影響。
千萬不要以為自己的越界只是真性情,
其實這在對方的眼裡可能只是情商太低,
分寸感差。
誰也不喜歡別人隨便窺探自己的世界。
“我可以讓你走進我的世界,
但是我也需要我自己的空間。”
尊重相互的界限,
是兩個人最好的默契。
(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享下班】粉絲團
我們立志成為 上班族的好朋友!
不管你是什麼職業,不管你是什麼角色,
當你覺得人生苦悶找不到方向,
就看看享下班的好文,
讓你享受人生!
上班前的 543,下班後的幸福學,
按個讚,品味好文章,
讓自己變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