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小房子,大夢想
Tiny houses,Big dreams
門前花草滿地,伴著兩把小搖椅,
屋後花園草坪,
不論閒坐、聊天,都萬分愜意。
看到這樣一幅溫馨場景,
你會不會誤以為進了富人別墅區?
擁有這樣一座田園「別墅」,
想必也是很多人的夢想。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那如果這個坐落在底特律一社區 25 套風格各異,
把古典優雅風到現代工業風,
都完美演繹的花園「別墅」,
幾乎白送給你,誰會信?
你別不信
租滿 7 年,這房子就歸你
租金也是相當便宜,每套迷你別墅 23-37㎡,
租金每月才 300 美金,換算成台幣 9000 出頭,
冬季因取暖費每月多繳 32 美金(約台幣 970 元)。
如此換算下來,每坪才 5800 元!
重點是租滿 3 年,你將自動獲得房子部分質押權,
而 7 年後,這房子就完全歸你了,
什麼產權證,土地證…一樣不落。
底特律作為知名的汽車之城,
在美國也算得上是二線城市,
如此換算下來,每坪才 5800 元,
而且還能提前享受 7 年,簡直不可思議。
別急,原來這並不是什麼高檔社區,
而是當地慈善組織 CCSS
Cass Community Social Services 發起的「微房計劃」,
目的就是讓買不起房的窮人,
擁有自己的房子,過上體面的生活。
這一計劃一經公佈,
25 套房子收到超過 600 份申請,
而一個簡短的影片介紹,也獲得 1200 萬次點擊。
小屋計畫是為了幫助
最需要幫忙的人們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通過申請,
小屋計劃針對的客群非常明確:
子女較多,無力負擔房租的家庭;
自小在福利院長大,無所依傍的年輕人;
養老金收入低,居住條件較差的老人;
以及前些年經歷金融危機,
房屋被收回,信用破產又無法貸款的家庭。
這群人之前要麼流落街頭,
住在收容所、教堂,
或者政府提供的廉租房,對他們而言,
擁有自己的一套房,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實際上,美國不少城市都建了面向低收入群體出租的小屋。
然而周邊環境卻相當雜亂,
本著節約的原則,根本沒有獨立的廚房和浴室。
貧民窟人們自己搭建的房子,
更是連基本的建築安全都難以保障。
相對來說,經過規劃設計的小屋,
不僅屋前有草坪,屋後有花園,環境也相當的舒適自在。
房子再小,也是家,無論這個家貧窮或富有
它都是一家人滿滿的回憶和情感
項目發起者和負責人 Rev.Faith Fowler
除了通過小屋為人們提供溫馨便利的生活,
他更想打造的是一個完整的社區生態。
他說:
房子再小,也是家,無論這個家貧窮或富有,
它都是一家人滿滿的回憶和情感。
自從母親死後,有著切身經歷的 Fowler
從 1994 年開始在收容院服務,
如今她已帶領 70 多名員工,100 多位義工,
為無家可歸者提供食宿,為殘疾人提供義務服務…
然而真正讓她煩惱的卻是,
幾十年來不間斷地幫助,
真正改變弱勢群體命運的情況卻微乎其微。
如何真正改善窮人的情況
而不僅僅是提供緊急救援
就像 CCSS 口號上說的那樣:對抗貧窮,提供機會。
他說:想到了蓋房子,一般人可能會有點錯愕,
房子和改善貧窮有關係嗎?況且窮人根本買不起房子。
Fowler 說:這你就不懂了,在美國只要有了房,
申請貸款成功的機率會大幅提高,
而貸款利息反而會降低,
而且交了房產稅後,還可以減免相當一部分消費稅…
而搬進社區裡人們相處融洽,
互相幫忙,你幫我理髮,
我幫你帶孩子或修下水道,
各自發揮所長,25 戶人家成了一個美滿的大家庭。
看完這樣和諧美滿的小房子,
小編超級心動
你們看完這樣的「微房計劃」,有什麼感想?
版權屬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cMoney責任編輯:Sing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