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保險沒有辦法預防疾病,
或是避免意外事故發生,
但保險是「付出公平合理的保費,
集結眾人的力量,在事故發生時轉嫁風險」的好工具,
如用 1 萬元保費得到 100 萬(倍)的保障。
若沒有保險,沒有其他人的幫助,
單靠自己力量,難以抵擋事故的衝擊,
悲劇往往因而發生。
保險是個好工具,
但買了就可以高枕無憂嗎?
那可不!
正義哥分二部分說給你聽…
(贊助商連結...)
購買保險增強風險耐受能力
保險不是有買就好,
還要買對險種、買夠額度!
1. 險種:
針對問題選對保障商品
以國人聞之色變的癌症來說,
由於醫療技術進步、DRGS制度的實施,
導致住院時間縮短,
所以建議「一次給付型」的
癌症/重疾/重大傷病險為主,
輔以住院「實支」醫療險,
儲蓄險、意外險在這方面沒有幫助。
需針對不同問題,
購買相應的險種來解決。
2. 保額:
保額足夠才能抵擋風險
若癌症治療需要 500 萬,
只購買 50 萬保額的癌症險是無法抵擋的,
所以保額要足夠。
在相同保額下,「定期」初期保費
會比「終身」來得便宜,
因此優先採定期險來規劃保險。
3. 做好理財規劃增加資產
定期險至後期保費會變高,
如 100 萬保障一開始只要繳 1 萬元,
但後期需繳 10 萬元,
保險效益(槓桿)逐漸變低,
因此需在前期
做好理財規劃、累積資產,
以因應後期的風險衝擊。
4. 差額理財
利用定期險初期保費低的特性,
做足保障之外,
可拿剩餘的錢
(如與終身險保費差額)投資理財。
例如相同保障下,
終身險一年要付 65 萬,
定期險付 5 萬,
就可以拿 60 萬做理財規劃。
5. 複利累積資產
許多人認為一年 3%、
5% 的投資報酬率太低,
但若每年能穩定獲利,
長時間的複利報酬是很可觀的。
以每年投入 60 萬,共投入 20 年為例,
3% 和 5% 在第 21 年的總金額
約為 1661 萬和 2083 萬,
是不是也很不錯?!
所以說,保險是當你無法靠自己抵擋風險時,
轉嫁給保險公司的好工具,
甚至,即便你有足夠資產,
若保險效益足夠,
同樣可以把風險轉給保險公司承擔。
保險要選對險種、買夠保額,
並且在年輕時做好理財規劃,
增加自己的資產,
在保險效益不佳的後期,
即便沒有保險,
也能靠自身的力量來渡過難關。
※ 延伸閱讀
★ 終身壽險保障不大,買了還會喪失理財機會?!
★ 保額足夠,才能有效轉嫁風險!
★ DRGs會對我造成什麼影響嗎?
★ 風險來臨時,不同保險規劃兩樣情
★ 買樂透都會估了,為何保險要傻傻的買?
CMoney推出免費APP
> 【保險對夠好】
我們從保戶的立場成立保險資訊媒合平台,
希望幫助消費者保險買對不買貴,
也讓專業的業務員有機會服務更多消費者!
立刻掃描 QR code!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先按個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