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只是為了生存,而忘了如何生活...送走一千個癌末病患的日本醫師:別等來不及,才後悔莫及!

天下文化

天下文化

  • 2017-08-07 17:06
  • 更新:2020-11-02 17:49

老夫老妻

 

【編聊邊看,我想讓你知道的是】

每日行程總是固定,一睜開眼,

趕著洗漱、趕著首班車、趕著午休、

趕著下班打卡、趕著末班車,

最後趕著躺上床,卻不趕著入眠。

捨不得讓這專屬自己的時間溜得太快,

總想著,現在辛苦些,多賺點錢,

老了就能安心的悠然度日,

但,若是年輕時拚過了頭,

過度勞累,等到年紀漸長,

早已無法像當初那樣自由的活動身體...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文/大津秀一

 

身體若是不好

旅行不是想去就能去

可能有人覺得旅行任何時候都可以去。

但是生病之後的旅行,可沒有那麼簡單。

到了終末期,就更困難了。

 

問題不只是體力。比方說,

使用醫療用麻醉藥止痛,

的確勉強可以出國,

但是這也需要辦理各種手續。

有時還需要準備英文

或當地語言的介紹函,

以因應萬一在國外

突然感到身體不適時,

這些都需要花時間準備。

曾經有一次,一位食道癌末期

並有頻繁吐血症狀的患者,

希望搭飛機在國內旅行。

當時航空公司寄來許多資料,

我看了之後也覺得確實都是必須的資料。

雖然現在記憶已經有點模糊了,

但仍隱約記得自己填寫了許多事前指示,

比方說在何種狀況

氧氣最多可以使用幾公升等等。

這些都需要記載得相當仔細,

是項相當費事的工作。

 

患者在機上突然劇烈吐血時

狀況會有多麼嚴重,當然很容易想像。

特別是這類末期患者,

誰也不敢保證絕對不會發生,

所以一般的醫院

當然不會贊成時日無多的患者出外旅行。

 

有問題就全怪醫護人員

讓終末旅行更難成行

根據醫院方針的不同,

有時甚至會採取較嚴格的規定,

例如:因為有病情突然惡化的可能性,

所以禁止外出,因為可能誤嚥,

所以完全禁止飲食等等,

都是在現今社會,醫護人員擔心

惹上官司而不得不採取的保身之道。

另一方面,這種病患缺乏自由,

以及只要一有任何問題

就全部歸咎於醫護人員的態度,

也顯示了社會精神貧瘠的窘態。

 

人難免一死。我認為,

不妨允許瀕臨死期的患者

擁有某種程度的自由

(當然不包含違反公共秩序及善良風俗的行為)

就算真的會因此剝奪一些患者的生命,

只要患者和家屬是在

責任自負的前提下提出要求,

應該不用規定得那麼嚴格。

可是現今的社會已經變成寬以律己、

嚴以待人,所以實在很困難。

 

 

旅行的心願最好趁

還能自由行動時實現

有點離題了,總之,

終末期的旅行難度很高,

不僅在制度上需要處理許多繁雜的手續,

要是身邊的人不認同,還可能遭到反對。

另外,如果生命只剩下不到半年,

體力會慢慢衰退,經常有患者

因此而無法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實際上,如果想去的是國外,

或者國內較遠的地方,

要成行並不容易。

而且就算去成了,

光是前往當地的路程

就會耗掉大半體力,

在當地可能根本沒有餘力

享受旅行的樂趣。

 

如果有精神方面的疾病,

當然有可能藉由旅行得到改善,

但是也有可能無法打從心裡享受旅行。

所以,我想不需要我提醒各位也知道,

旅行的心願最好趁

還能自由行動的時候儘早實現。

 

 

以最後一趟旅行

結束人生的人們

當一位坐輪椅的八十多歲男性

開口說想去夏威夷時,

我真的嚇了一跳。根據推測,

這位患者只剩下兩、三個月的生命,

而且老實說,我從來不曾

在他身上感受到強靭的生命力,

萬一在飛機上出事……

不,以他當時的狀況,

病情隨時都有可能突然惡化。

 

「您真的想去嗎?」聽我這麼問,

這位慈祥的老先生望著天——

應該說是診療室的天花板,

仔細想了一會兒後,

用認真的表情看著我,

只說了一句:「我要去。」

 

這時候他的語氣相當堅定,

看著我的眼睛也炯炯有神。

「我父親一直很想去,

請醫生幫幫忙吧。」

站在一旁的女兒也開了口。

我想他一定很想實現這個夢想,

因為我可以強烈感受到

他的氣勢和意念。

「我知道了,我想沒問題的。」

「那這些資料麻煩您了。」

她吐了吐舌頭,拿出了一大疊資料。

「呃……」

跟往常一樣,

一想到費時又費力的行政文件,

我整個人就憂鬱了起來,

但是為了實現患者的心願,

我努力撰寫不擅長的英文資料。

 

幾個星期後,這位患者回來了。

跟他離開時一模一樣,坐在輪椅上

接受診療的他雖然說不上有精神,

但也不算虛弱。

「旅行怎麼樣呢?」

聽到我這麼問,沉默寡言的他

瞬間露出了難為情的模樣。

 

「他好像非常……非常開心。」

女兒替他回答了問題,

我也替他覺得高興。

之後,又過了幾個月,

他離開了人世,但是聽他的女兒說,

因為有了美好的回憶,

他本人很高興,家人也很滿意。

讓他羞澀卻開心的夏威夷之旅,

對我來說,至今仍是一個難忘的回憶。

 

 

所以,在病入膏肓之前,

最好儘量多去旅行。

就算只剩下幾天的生命,

只要患者本人和家屬想去,我認為都應該去。

不過,如果很明顯會給其他人帶來麻煩的話,

很遺憾的,我想還是放棄的好。

如果沒有這種問題,應該有嘗試的價值。

 

另外,我在其他地方也曾經說過,

我還認識一位在死前一天

和家人一起去日本海的患者。

他深深愛著某個跟

某超級強國總統同名的城市。

熱愛水上運動的他,就連聊到琵琶湖時,

眼睛也會像湖面一樣閃爍著晶亮光芒,

更別說是聊到日本海的驚濤駭浪了,

我想他的內心一定

也會隨著巨浪不斷翻滾。

就在他只剩下幾天生命的某一天,

他熱切希望能在臨終前看到大海。

 

京都市不但位在內陸,離海也遠。

可是他還是希望無論如何都要去看海。

因為這已經是最後一次了。

他的家人也都願意和他一起完成這個夢想。

於是,大家一起開著車,一路往北方駛去。

 

在小濱海岸的沙灘中央,他停下了輪椅。

他在沙灘正中央滿足地看著大海,深深嘆息。

最後一次看海的樣子,應該是很滿足的吧。

外出回來後,或者說,從造訪他最深愛的大海

這趟最後的小旅行回來後,他在隔天嚥了氣。

深愛大海的男人,一定在望著大海時,

堅信這就是他人生的終點。

這是一種不留下任何遺憾,走完人生的方法。

 

如同坂本龍一在〈鐵道員〉歌詞中所寫的,

「如果有煩惱就去旅行吧」。

一般來說,等到身體無法動彈後才想去旅行,

會比平時更加困難。

所以,即使沒有煩惱,我也想告訴大家,

隨時都可以去旅行,

旅行將可以幫我們洗去後悔。

 

死前會後悔的25件事

 

看更多好文,成為更好的自己:

 

本文摘自《死前會後悔的25件事》

作者:游祥禾 / 譯者:詹慕如 / 出版社:布克文化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 / 左編 )

( 首圖來源 / shutterstock )

天下文化

天下文化

堅持「傳播進步觀念,豐富閱讀世界」的理念,帶給讀者知識、啟發、創意、以及實用的多重收穫,持續引領台灣社會與國際重要管理潮流同步接軌。 出版超過3,800萬冊、4,000種書籍,全年發行量可堆砌59座臺北101的驚人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