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女兒,如果有人 想和妳發生 親密關係...知名導演:請妳記得 這件事是一切的前提!

三采文化

三采文化

  • 2017-07-25 17:53
  • 更新:2020-10-22 14:22

父女

 

【編聊邊看,我想讓你知道的是】

當懵懂的孩子逐漸長大成人,

不論是對自己抑或是他人的身體,

總會開始產生好奇

而父母該如何告訴他們應有的身體界線?

是直接了當地說出一切,

還是拐彎抹角,隱隱約約透露出似是而非的知識...

更煩惱的是,該告訴他們可以相信他人,

還是直接對世上心懷不軌的壞人寫下註解...

 

選擇這篇文章,是因為我們發現

很多父母不知道該怎麼教育孩子「性」

作為父親的知名導演盧建彰,也遇到同樣的難題...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作者:盧建彰Kurt

 

假如有一天,

有人想要跟你發生親密的可能,

我覺得先去創造親密的關係,

再來創造親密的行為。

 

不要太體貼你的身體

但是要重視自己的身體

爸爸我最近在讀一本很有趣的書,

作者是個饒舌歌手,

紐約尼克隊的加油歌是他寫的,

也是個私人包機公司的老闆。

光這兩個身分就讓我很想讀這本書,

最妙的是,他找了一個

前海豹特種部隊成員到家裡訓練他。

全書讓我不斷地笑著,然後又張大嘴。

因為真的很誇張呀,

誰會在零下二十度大風雪的日子說:

「現在外面陽光普照、溫度宜人,

實在好適合跑步。」

然後就出去跑九英里啦?

根本是莫名其妙啊,但,這好像都是真的。

 

讀了這本書,讓我現在只要趴著寫稿,

開始有點不專心想偷看臉書時

(對,對於想認真工作的人來說,就是偷看),

就會起來然後趴到地板上做伏地挺身。

你總是趁機站在我旁邊,

一邊笑著,一邊推著我上下起伏的身體。

一天下來,我可以做上近兩百下,

可見我有多麼認真做運動,

也有多麼不認真寫稿。

 

他非常重視身體,也非常不重視身體;

他重視身體的鍛鍊,但不重視身體的哀號,

他認為環境是可以靠意志力去改變的。

像溫度就是一個主觀感受而已,你可以勝過肉體。

一邊在讀的時候,

我就一直想起聖經說的「不要體貼肉體」這句,

乍看覺得很奇特的組合,

誰會把體貼用在這種地方啦。

但讀了這本書後,我倒是有了一些體會,

原來平常我們都是過度體貼肉體。

海豹講了一句話,很有趣,

不,應該說,他講的很多句話,我都覺得很有趣。

比方跟有趣有關的,

他說「不一定要有趣,但一定要有效」,

我就覺得很有趣

(天啊,我這樣算是在繞口令嗎?)。

 

 

我們得了 有趣缺乏症

除了抱怨 卻什麼都沒做...

我們的生活似乎太重視有趣了,

導致看待每件事似乎都覺得不夠有趣。

我們得了有趣缺乏症,

隨時都處於一種需要刺激的狀態,

老是覺得煩、老是覺得悶、老是覺得無聊;

覺得自己無聊、覺得世界無聊,

想做很多事讓自己感覺活著,

卻又什麼都沒做,除了抱怨。

老實說,那也許也是我們瘋狂購物

卻不滿足的原因之一。

不過,我更在意的是,對付自己的身體。

他在意身體、對付身體、尊重身體,

然後就比較是個人。

或者,應該說,他就比較能掌握自己。

那應該就比較能掌握世界了。

 

(中略)

 

在你兩歲的時候,有位姊姊先走了,

她跟爸爸同是台南人。

但這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在二十六歲過世了,

說起來,因為差二十四歲,她應該是跟你同個生肖。

我之所以講這,

多半是因為仍舊難以啟齒,想拖延點時間,

因為作為爸爸的我,其實不知道要怎麼辦好。

我又做了五十個伏地挺身,整理了一下情緒。

我本來想要大罵的,但是,那沒有太多意義,

而且恐怕反而會讓你不理解。

她的死,是個悲劇,但也該是堂課,

我們這些大人都漏上的一堂課,

我也不夠懂,但我得面對,試著跟你談看看。

(編按: 作者此處指的是 林奕含 )

 

 

你尊重你的身體

別人也該尊重它

以後你可能會有喜歡的人,但至少試著理解一件事,

你的身體是奇妙的組成,你在意它,你也對付了它,

你平常花了很多力氣鍛鍊它,因為你尊重它,

同樣地,別人也該尊重它。

任何親密的事都可以發生,只要你準備好。

記得運動時每一次的呼吸、記得每一次的掙扎,

你都在好好地對待你的身體、你都在讓自己更好;

所以,對方一定也要是站在一樣的位置,

跟你一樣尊重你、跟你一樣關心你、

跟你一樣把你當一回事。

 

當然,對方可能會欺騙你,這是可能的風險,

爸爸我也沒有解決方案。

因為世上真的有壞人,

或者該說有不尊重自己也不尊重別人的人,

他們在騙別人之前先騙了自己,

騙自己這樣做會快樂但其實只有空虛和更空虛,

你得小心這種人,可能是世上最糟的人。

假如,有一天,

有人想要跟你發生親密的可能,

我覺得先去創造親密的關係,

再來創造親密的行為。

 

世界不會變好,但你可以

 

孩子的教育不能等,一起看更多好文:

 

本文摘自:《世界不會變好,但你可以》

作者:盧建彰  出版社:三采文化

本文由 三采文化 授權轉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侵權!

(責任編輯:CMoney編輯 / Ting) (圖/shutter stock)

三采文化

三采文化

閱讀在生活中不曾改變, 它讓我們看見一句話的力量,足以撼動你我的人生。而產生一本書的力量,更足以改變全世界。 三采文化:http://www.suncolor.com.tw/

閱讀在生活中不曾改變, 它讓我們看見一句話的力量,足以撼動你我的人生。而產生一本書的力量,更足以改變全世界。 三采文化:http://www.suncolor.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