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面板產業復甦,
大尺寸面板報價持續上揚,
法人看好第 2 季面板產業,
紛紛調高目標價。
雖然好消息頻傳,
但台灣這幾年面對面板業人才流失,
以及中國面板廠產能持續開出,
中長線隱憂不小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面板雙虎友達、群創
淡季卻傳好消息
台灣的面板雙虎友達(2409)、
群創(3481)傳來好消息,
第 1 季雖是淡季,卻繳出不錯的成績單,
友達首季營收達 885.57 億元,
季減 3.6%,年增 24.5% ;
群創營收也回溫,
今年首季營收約 860.26 億元,
季減 3.8%,年增 52.5%。
外資看好面板產業
調高目標價
看好面板產業,外資陸續調高目標價,
認為雙虎在第 3 季前,營運可望逐步走高。
法人認為,面板雙虎第 2 季獲利將持續成長,
預估友達每股純益為 1.17 元,
群創為 1.41 元,下半年若報價持續走揚,
友達及群創全年每股純益將超過 3.5 元。
群創股價
創 2015 年以來新高
美系外資維持雙虎買進評等、
目標價同為 17.1元;
歐系外資則把群創目標價調高至 17.3 元,
且重申「優於大盤表現」評等;
日系外資對群創的目標價上看 17.8 元;
在外資報告齊喊讚的加持下,
雙虎股價維繫多頭人氣,
群創股價 4 月 17 日一度來到 15.2 元,
一舉創下 2015 年 7 月以來新高。
面板平均尺寸放大
廠商下半年營運有撐
電視面板轉往大尺寸發展主要原因有二,
面板廠為進行產品差異化布局,
避開市場上供給較為充足的 55 吋產品,
進而轉往更大尺寸發展。
其次,第 1 季電視面板價格仍然居高不下,
國際電視廠商進而積極布局
較有獲利空間的大尺寸產品
如 65 吋、75 吋等高階產品,
今年 75 吋電視面板出貨片數,
有機會從去年的 70 萬片,
成長至 150 萬片,年增高達 114%。
電視面板平均尺寸
躍升 2 吋達 45.5 吋
種種因素使得今年 60 吋以上電視面板
出貨比重可望由去年的 3.6% 提升到 5.2%,
同時帶動電視面板平均尺寸躍升 2 吋,
達 45.5 吋,
隨著平均尺寸持續放大,
面板需求量將維持不墜,
面板廠下半年報價跟獲利可望持續升溫。
台灣面板隱憂:
中國快速崛起
受惠於面板景氣回溫,
台灣面板雙虎表現不俗,但隱憂仍存在,
如中國這幾年面板業快速崛起,
因倚靠國家大力扶持,
接連有中國廠商來台高薪挖角,
這些廠商吸納台灣資源,
壯大自家面板廠商的實力,
逐步對台灣廠商造成威脅,
台灣面板廠除了面對中國技術逼近,
也面臨人才缺乏新血的隱憂。
韓流、紅潮夾擊
台灣腹背受敵
WitsView 研究部副總邱宇彬指出,
因台灣面板技術能量強,
中國廠商當時
為加快學習曲線大幅吸納台灣人,
但這幾年隨著中國技術日益純熟,
逐漸培養出自家面板的競爭力,
台灣人才能帶來的優勢越來越少,
對岸廠商已開始挖角半導體相關產業人才,
而非面板人才。
人才流失
受限於技術無法量產
除了人才流失外,
最近幾年生態體系逐漸成熟的
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面板,
台灣受限於技術也無法大量量產。
目前 OLED 技術領導廠商以南韓廠商為主,
其中智慧型手機所需的中小尺寸面板
由三星顯示器(Samsung Display)掌握;
電視用 OLED 大尺寸面板以樂金顯示主導,
坐穩龍頭寶座。
台灣面板廠
活化舊產品防邊緣化
發展 OLED 需要龐大資金,台廠籌資不易,
邱宇彬表示,台灣面板產業除了缺錢外,
相關供應鏈也不完全,
要全面發展 OLED 技術有相對難度。
以代工起家的台灣面板廠商
面臨大國 OLED 技術崛起,
要如何站穩面板供應鏈的一環呢?
邱宇彬表示,
台灣面板廠應該維持專業面板廠的角色,
且持續把成熟產品專精化、
舊產品活化,
才不會逐漸被邊緣化。
自由市場競爭激烈
期待台灣面板廠能殺出血路!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先按個讚哦!
更多勵志人心的故事 ...
推薦這本《Money錢》2017 年 6 月號第 117 期 給你
本文由 Money錢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