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政府操盤,人民挫勒等!同樣的退休金,美國人每年多 7%,我們卻只有...
年金改革是最近相當熱門的話題,
為了因應年金破產問題,
政府勢必要做出適當的改革,
然而目前看到的改革方向大概就是
多繳、少領、晚拿等幾個選項。
除此之外,似乎沒有其他辦法,
但真的是如此嗎?
我們相信,任何改革對部分既得利益者,
一定有不同的見解和認知,
當然也難免會有許多不滿與衝突,
但如果在多繳、少領、晚拿的改革原則下,
只是確定破產的時間延後一點,
那麼問題還是沒能獲得解決。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我們以為,一個制度的改革
應該是為了長治久安,
但目前看來,高舉改革大旗的主政者,
似乎也只是為了虛應了事。
既然改來改去也只是早死晚死的問題,
那麼就有部分人士
提出基金管理績效改善的方案。
是的,在人口老化, 出生率低的前題下,
政府退休基金支出大於收入的狀況
已成為既定事實,
那麼提高資產池裡的投資績效,
當然也成為可能的方向,至於結果如何
則端視操盤者對於投資文化的養成
及資產配置的認知。
資產管理必須承擔風險
政府部門卻在逃避風險
從國內外投資市場的過往經驗,
可以看到一個確定的事實,
就是投資人只要秉持長期投資、
資產配置、降低成本
及紀律執行 4 個原則,
長期累積下來,
追求合理的 5%~7% 年化報酬是可被實踐的。
但我們回頭看看
這幾年台灣政府管理的退休基金績效,
想要期待年金不破產,似乎是緣木求魚。
加州公務人員退休基金
年化報酬率約 7%
最近有新聞指出,
美國加州公務人員退休基金 20 年下來,
年化報酬率大概為 7%,
相對於台灣退休基金的 3%,差異相當大。
看到這裡, 許多人也許想問
「美國加州公務人員退休基金
承受的投資風險應該很大吧!」
殊不知風險承擔是資產管理的必要因素,
但在我們政府部門的投資文化當中,
對於風險卻是避之唯恐不及,
如同害怕考試不及格一般,
好像賠錢就是不對的,
管理基金人員的心態更是擔心
「有功無償、打破要賠」,
自然就「少做少錯、不做不錯」應付了事。
應敦促政府基金管理部門
捍衛長期穩定績效
但資產管理的文化
就是必須面對某種程度的虧損可能,
然後透過「長期投資」加上「資產配置」,
忍受稍有震盪、緩步上升的過程,
才有可能達到這樣的報酬率啊!
我們應該敦促政府基金管理部門,
從資產管理文化革新開始,
放棄政客的本位主義,
不要為了延續政權
而拿人民的退休金當作護盤工具,
以政治家的思想,
建立長期投資文化與資產配置策略,
維護公務員客觀價值,
為捍衛長期穩定績效而堅持。
除了監督政府的退休基金操作績效,
一般家庭也要重視個人的財務規畫。
所謂靠山山倒、靠人人跑、靠自己最好,
只有自助才能人助。
過去國人的投資習慣都傾向短期炒作,
期望在短時間內就能快速致富,
這是很不切實際的夢想。
理財不是發財
應先找出問題再尋求解方
首先,我們對於投資理財要有正確的認知,
理財不是發財,
過去大家只要一談到投資理財,
就直接問:「告訴我要買哪一支?」
「哪一支現在是低點?」都在要明牌,
停留在買貨的概念。
正確的理財觀念:
先找出問題
其實正確的理財觀念應該是先找出問題,
再去尋找能解決問題的工具和商品才對。
就如同我們生病時,
不經過掛號、醫師診斷、病理檢驗,
也沒有處方箋,
就直接跑去藥房抓藥,這樣相當危險!
我們必須了解諮詢和規畫的重要性,
市面上沒有任何一個商品
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
生活中不管遇到任何問題,
特別是與財務相關,
一定都要先經過諮詢,
了解問題本質與相關需求,
再去找尋解決方案。
獨立客觀的財務顧問就是擔任醫生的角色,
與客戶的關係應該建立在解決問題上,
而非買貨與供貨的關係。
協助客戶將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口上。
所以我們首先要改變的是,
對理財要有正確的認知。
資產管理文化是什麼?
其次,要有資產管理的觀念,
究竟什麼是資產管理文化呢?
首先是長期投資股票。
很多人過去唯一獲利的經驗是不動產,
就認為不動產是最好的投資,
這是大錯特錯,
從各式各樣歷史數據來看,
不動產過去成功愉快的經驗,
未來不見得可以持續,
而股票過去失敗痛苦的經驗,
未來不見得無法改變。
做好財務規畫
讓人生多一分保障
大部分人的思維,
都是按照過去愉快的經驗累積,
相信未來會有相同的經驗,
因而完全不碰股票,
但我們看看加州公務人員
退休基金 20 年下來的報酬率,
平均每年都有 7%,
相當不錯也很不容易,
但那是因為它把一部分資金長期投資股票。
其次則是要資產配置,
除了股票以外,也要適當地購買一些債券,
分散資金來降低投資風險。
每個家庭
都應做好財務規畫
最後,提醒每個家庭
都應該做好財務安全規畫,
也就是去思考短、中、長期
你需要的生活品質,
建議透過專業、認證過的財務顧問來規畫,
因為專業的財務顧問能針對個人需求,
協助你思考生活上必要的開銷及花費,
並且將目標量化為數字,
然後量身訂做合適的財務規畫,
協助你達成各種財務目標,
追求心理上的快樂與滿足。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先按個讚哦!
更多勵志人心的故事 ...
推薦這本《Money錢》2017 年 6 月號第 117 期 給你
本文由 Money錢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