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Money錢》12 檔高殖利率好股搶先抱)
財政部 2014 年拋出財政健全方案,
其中,與數百萬股民息息相關的
股利可扣抵稅率減半,
引來罵聲不斷,
主要是除了既有股利併入綜所稅繳納、
股利 2% 健保補充保費之外,
可扣抵稅率減半,
又多剝了股市投資人一層皮,
等於一頭牛被剝三層皮!
可扣抵稅率減半政策實施後,
公司分配前一年度股利時,
其中內含 17% 的營所稅,
抵稅額就要減為 50%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可扣抵稅額減半
參與除權息成本增加
在同樣的狀況下,
在可扣抵稅率減半制度實施後、
綜所稅率 20% 計算,
則扣除可扣抵稅額之後,
股利部分還要繳交的綜所稅金額
為 6.6 萬元
亦即,若繼續持有參與除息,
相較以往可扣抵稅率未減半前,
要多付出 3.4 萬元的成本,
這就是新制實施後增加的成本。
投資人需判斷
多出的成本是否值得
投資人可根據自己的持股狀況,
試算新制實施後的成本要增加多少。
反過來說,如果不想參加除權息,
當然就沒有補稅問題,
但要再找出其他一樣獲利可以達到 5%
的穩健投資工具,也有一定難度。
這時投資人要考量的是,
如果長期股票可以穩健配息且順利填息,
並相較以往每年多出 3.4 萬元成本
(僅占持股資產的0.34%),
這多出的成本是否值得,
或是有其他投資工具可以替代,
可以自行判斷。
想了解更多「除權息」的秘訣
↓↓↓↓↓↓↓↓↓↓↓↓↓↓↓↓↓↓↓↓↓↓↓↓↓↓↓↓↓↓↓↓↓↓↓↓↓↓↓↓↓↓
推薦這本《Money錢》12 檔高殖利率好股搶先抱 給你
總價值:NT$ 3189 → 特價:NT$ 168!
(獨家附贈:價值 3189元,除權息高股利紅包股+權證小哥飆股口袋名單、
個股事件行情大解密 只送不賣! 售完為止哦)
本期將介紹:
① 除權息旺季 台股上演兆元除息秀
② 3 招遇見百分百除權息好股
③ 現金減資 發現另類除權息好股
④ 除權息前算清楚 避免賠價差又繳稅
快在除權息前搶先布局...
↑↑↑↑↑↑↑↑↑↑↑↑↑↑↑↑↑↑↑↑↑↑↑↑↑↑↑↑↑↑↑↑↑↑↑↑↑↑↑↑↑
除息前賣掉再買回
證交稅、手續費也須納入成本
此外, 如果都不想參與除息,
打算在每年除息前賣掉、
除息後再買回持有,
變成不拼股息、改拼股價價差,
以證交稅千分之 3,加上手續費
(買賣各千分之 1.425) 以打 5 折計算
(一般券商電子下單手續費折扣),
則賣出再買回的成本為 4.425 萬元,
這也必須納入投資人持股的成本考量。
電子業可扣抵稅率低
傳產股較受存股族青睞
不少投資人認為, 可扣抵稅率減半,
是懲罰長期投資,鼓勵短期投資,
每年在除權息前可能會出現一波棄權息賣壓,
尤其所得稅率因為股利而「向上跳級」的股民,
至少會先賣掉一部分持股,少課一些稅。
有門路的人,乾脆就「錢」進國外投資,
甚至到海外化身為假外資再回台買股,
直接適用股利 20% 分離課稅。
扣抵率減半
影響投資人長期持股意願
扣抵率減半會影響投資人長期持股意願,
尤其是針對所得稅率高的股民而言,
稅賦負擔立即加重,
不過對於所得稅率較低的一般投資人來說,
影響相對有限。
此外,對於許多存股投資人來說,
如果找不到更好、可替代的投資工具,
也只好繼續存股。
電子業因租稅優惠
可扣抵稅率較低
電子業因為租稅優惠的原因,
稅扣得少、可扣抵稅率也較低;
相對的,傳產股的稅賦優惠少,
稅扣得多、可扣抵稅率也較高,
所以扣抵率減半
對於傳產族群的影響較高。
不過,傳產股扣抵稅率減半後
仍然高於電子股(因為電子扣抵率也減半),
如果不計其他影響股價的因素,
傳產股因為股息、
扣抵率仍然高於電子,
仍是存股投資人的主要選擇。
小資女艾蜜莉:
台股現在相對高檔
可以等股價拉回再進場
財經部落客小資女艾蜜莉認為,
台股現在的位置已經在相對高檔,
可選擇的高殖利率股變少,
可以等到股價拉回之後再進場。
依台股過去的歷史來看,
就是 7∼10 年會崩盤一次,
到時候要買多少有多少,
或者每年台股也有比較低迷的時候,
只要買進的價位低,
計算殖利率的分母是股價,
可以鎖住高殖利率的優勢,
又有潛在資本利得可以期待
可抵扣稅率減半
存股族只能想方法自保!
更多除權息小撇步...
推薦這本《Money錢》
12 檔高殖利率好股搶先抱 給你
延伸閱讀: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先按個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