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第一眼見到台灣鐵人三項公司董事長林澤浩,
從身形與體態完全看不出他已過了不惑之年,
當他知道採訪主軸是運動,一開口就直說:
「現在是我人生的最低潮。」
去年林澤浩因為受傷被醫生禁止跑步 1 年,
好不容易忍了 3 個月,終究還是敵不過內心的鼓動,
「現在我開始做簡單的訓練,
因為不能運動,感覺人生少了目標。」
從他的語氣聽得出有一絲懊惱。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出身於霧峰林家及國泰家族
卻一頭栽進運動產業
林澤浩雖然含著金湯匙出生,
但他沒有高不可攀的傲氣,
反而親和力極佳。
讀私立復興小學時,他就是游泳健將,
國中赴美國求學,接觸美式足球、
曲棍球等耐力型運動,讓他深深著迷。
問他「最喜歡的運動是什麼?」
他說,在不同時期迷上不同類型的運動,
舉凡自行車、游泳及跑步等,
偏好的運動項目每隔一段時間就轉換,
不變的則是對運動的熱愛,從來沒停歇過。
1999 年,林澤浩在國外接觸鐵人三項比賽後,
讓他更是一頭栽進運動產業。
成立公司引進國際鐵人賽
讓台灣好山好水被看見
林澤浩早期都在國外參加鐵人三項,
深刻感受到國外賽事的高規格要求及精緻,
他心想台灣也有好山好水,
有機會應該要讓外國人也親自體驗,
而這樣單純的想法促使他接觸世界鐵人公司(WTC)
並取得授權,2010 年成立台灣鐵人三項公司,
讓台灣成為第 3 個引進 IRONMAN 的國家。
公司第一次舉辦鐵人三項國際賽,
「意外」獲得好評,約 800 人報名參加,
破了當時台灣三鐵參賽的人次紀錄。
林澤浩強調,鐵人三項這項運動的特別之處
在於參賽者必須完成騎車、跑步及游泳3項運動,
門檻並不低;
很多人騎自行車、游泳、跑步是因為興趣
或為了促進身心健康,
但參與鐵人三項的心態
絕對不會是為了健康或覺得有趣。
鐵人三項純粹以比賽為目的,
如果事前沒有做足準備就無法順利完賽,
根據統計,想完成鐵人比賽
平均每周至少要花 15 至 20 小時訓練。
集中應酬、跑步去公司
精打細算賺運動時間
舉例來說,林澤浩把 30% 訓練放白天,
下班後安排剩下的 70%,
在晚上應酬與隔日晨泳的兩相權衡之下,
他會把應酬日集中安排在周一至周四,
把周五開始到下周一的白天,訂為密集訓練日。
他解釋,周五晚間下班後可以練跑步,
周六是固定騎腳踏車的日子,
而周日白天是跟家人聚會的家庭日,
可以抽空上健身房,晚上能提早休息,
得到充足睡眠,
這樣周一早晨就能做晨泳訓練。
鐵人產業每年產值至少 60 億
林澤浩:望透過運動行銷台灣之美
鐵人三項跟自行車或馬拉松不同,
鐵人三項的賽道長,同時也是裝備的競爭,
林澤浩因此也投入鐵人裝備門市及訓練課程,
他預估,以每位參賽者平均付出 20 萬元來計算,
鐵人產業每年產值至少 60 億元,成長空間很大。
目前台灣鐵人賽參與人數平均年成長 3 成,
林澤浩認為,產業的成長動能來自舉辦更多賽事,
目前台灣鐵人三項公司的經營重心
除了國際 IRONMAN 及 Lava 鐵人等賽事,
也持續推動賽事專業化與國際化,
希望透過運動帶動觀光進而行銷台灣之美。
林澤浩連出國都騎 1.5 小時腳踏車去機場
如此毅力與自律,令人佩服!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先按個讚哦!
更多勵志人心的故事 ...
推薦這本《Money錢》2017 年 5 月號第116期 給你
本文由 Money錢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