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川普上任以來的主要經濟政策之一是提振美國貿易,
簡言之就是出口少繳稅,進口多加稅。
其實這個政策以前也曾經流行過,
當時叫做「重商主義」,
但最後是失敗告終
重商主義是 15 至 17 世紀相當盛行的經濟學理論,
當時主流想法是國家普遍都想追求貿易順差,
而且是由國家來干預經濟,
用立法和行政措施實施中央集權穩固,
好讓國家致富,
像大家在歷史課本讀到的東印度公司,
就是當時國家授予某家公司壟斷貿易
權利的最佳例子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重商主義的成功
貿易互通多貿易順差增加
重商主義一開始是成功的,尤其是航海霸權興起,
貿易互通多了以後,貿易順差也跟著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當時雖然還沒有法定貨幣的觀念,
但以物易物或用金屬當媒介很盛行,
背後都有與金或銀兌換的固定比率,
等於各國間有固定的匯率。
當全世界屬於固定匯率的環境,
貿易順差的國家自然會擁有持續的金或銀流入,
衍生到後來,擁有多少真金白銀,
變成各國極力爭取的目標。
重商主義的失控
各國鼓勵出口、限制進口
到最後重商主義失控了。
因為各國都變成鼓勵出口、限制進口,
如此貿易變得失衡,貿易順差也減少了,
於是開始有人把腦筋動到其他方法上,
像去占領其他地方挖黃金白銀,
各國紛紛響應造成殖民主義的興盛,
甚至引發戰爭。
當時與其他國家長期處於貿易逆差的
是英國和中國,
英國很愛中國茶與絲綢,
但中國人對舶來品沒什麼需求,
最終引發鴉片戰爭。
後來經濟學的思維
已經不再是重商主義的零和遊戲,
而是強調比較利益法則,對雙方都有利。
川普貿易政策:指責順差國
傷己七分、傷敵三分
回到 2017 年
現在的川普政策
就是指責與美國有順差的國家,
想以行政或立法手段干預,
這與重商主義精神無異。
但他沒想到的是,每個國家順逆差的原因不同,
用人為手段最終可能失敗。
例如美國與墨西哥的龐大貿易順差,
其實是美國車廠和墨西哥勞動力的互利行為,
而和德國及日本的問題
是來自於對方的關鍵零組件技術較強,
以及兩國人民不愛美國車等因素,
因此川普貿易政策像打七傷拳,
甚至可能變成傷己七分、傷敵三分。
提高美國出口產品的附加價值
才是川普真正應該做的事
另外,現在不像當時有固定匯率制度,
任何措施經由匯率自由浮動的調整,
都會讓川普政策大打折扣。
其實川普該想的是,
如何讓美國車廠從墨西哥工廠獲利,
該怎麼課這些獲利所得稅比較好。
而貿易順差
最終還是來自於貿易條件(Terms of Trade),
也就是一個單位的出口品可換到多少進口品,
越高代表該國商品價值越佳。
提高美國出口產品的附加價值,
才是川普真正應該做的事。
無論重商主義是好是壞,
各國還是自保重要....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先按個讚哦!
更多勵志人心的故事 ...
推薦這本《Money錢》2017 年 5 月號第115期 給你
本文由 Money錢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