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示意圖 擷取自: fwdder )
作者: 林立青
我對公務機關的信任,
以及對於法律的質疑開始崩解,
是從一件很小的事情開始的。
大概在我剛退伍的時候,
前往一個大型建案工作,
工作內容是帶著工人們進入管理甚嚴的工地。
那段日子稱不上開心,
尤其是我當時發現,
台灣的社會歧視無所不在。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一名 25歲外配 到工地工作
警衛 卻刻意用台語 討工作證
我還記得那個外配大約是二十四、五歲上下,
約略和我同齡,
是一個很年輕的大陸女孩,
和泥作師傅一同前來。
那是一家子,
為首的大伯帶著弟弟、弟媳一同承包泥作。
這個陸籍女孩與丈夫、大伯一起到場。
大門管理的警衛在進場登記姓名時,
開始嘴賤了起來,
直嚷著台灣人以後要沒有工作了什麼的,
他一面要求要有工作證,
一面刻意地,全程用台語跟我對談。
(示意圖截取自: kknews )
明明不用工作證 就可以工作
打電話到 市公所、內政部,卻只會說廢話
我還記得我那時候的手機是NOKIA N78,
很緩慢地連上網路後,
秀出查到的資料給警衛看,
堅稱「現在不用工作證也可以工作」。
警衛則被這樣的全新訊息弄到惱羞成怒,
不斷說他看過警察來工地抓外配。
口說無憑,我沒有文件為證,
我們就在現場僵持著,
直到大工地主任到場,
同樣的廢話再重複一次,
還接連在警衛室打電話,
從市公所一直打到內政部,
每個公務單位都廢話連篇,
巴不得你立刻斷線。
工地主任表示等晚點巡邏的警察到時,
直接問就好。
我們從八點弄到十點,
那個女孩子的臉色沉悶而無語,
她的丈夫在路邊抽菸,
整台貨車連同車上整套的泥作工具和土牛,
就這樣在太陽底下曬著等著。
終於到後來,巡邏的警察到場了。
警察來了,卻說:
來做工喔?不要到時候跑了
警察爽快地表示:「現在開始不抓外配工作,
不管哪一國來的,只要有居留證就好。」
於是我們拿出居留證,
警察豪爽地說那就要讓人家工作。
原本想著終於有個好警察來秉公處理了,
結果那警察不知道為啥,突然說:
「來做工喔?不要到時候跑了。」
那警衛也因為沒面子,
惡狠狠地撂下話:「看你做多久!」
之後雖說是進場了,
但是很長的一段時間裡,
工地現場氣氛都不太好。
連那個女孩子借我的機車去買礦泉水,
無聊的警衛也要盯著問有沒有駕照云云。
後來我們逐漸熟識,
我吃過女孩和婆婆一起包的粽子,
看她為丈夫縫製的補丁,
見她每天用嬌小的身體甩起水泥,
在土牛旁邊攪拌,
再用長勺遞給丈夫、大伯。
用一小時就知道,
她是整個工班中重要的小工。
(示意圖截取自: kknews )
之後我到公務機關 要文件
卻只看到 公務員推卸責任
後來我到了警察局,
想請警察給我一份文書,
但警察表示他們只是不抓了,
至於為什麼不抓,他們也不知道。
到了市公所,市公所的志工們搖頭晃腦,
完全不能理解我要這種東西幹啥。
之後我又去了外交部,
等了半天也沒回應,
承辦員要我自己去找警察。
最後我終於放棄,
埋下我畢生以取笑公務員為樂的意識形態。
取笑和嘲諷,
往往只是弱者宣洩無力感的做法。
公務員們依然「好官我自為之」,
他們的愚蠢只是反映我們社會低能的代表而已。
這種自以為沒有歧視的偏見無所不在。
我們自以為用居留證上的註記就能給予平等,
就能夠保障他們的生活和工作,
但實施起來,就是歧視的根源。
那警衛從一開始的嘴賤,
到後來的惱羞成怒,
這種無法徹底根除的刻板印象,
後來轉換成貼在人身分上的標籤久久不去。
舊有工作證申請表單上那些官方的文字列表,
讀來更是令人噁心而憤恨。
各處都可以看到
這些女子 努力活著
我還是在各處看到
這些女子認真而努力地活著。
有時候她是鐵工,在那毒日曝曬之下,
用著鐵線綁起鋼筋。
有時是清潔工,在角落收著垃圾。
有時她幫丈夫貼著瓷磚,
而有時候在工地門口騎車送便當,
在檳榔攤剪檳榔,
在路邊攤切菜煮麵、蹲著洗碗。
她們薪水不高,待遇也絕對稱不上好,
往往還要操持家務,甚至照顧長輩。
在這個不景氣的時候,
她們幾乎不可能沒有工作。
儘管待遇令人絕望,
她們卻認真地做著。
為什麼勤奮的人
卻不被大家尊敬?
如果我們判斷人的標準,
是用刻苦,是用勤奮,
是用力爭上游的努力和對於生活的認真,
去決定一個人的品格,
那我們不可能看不出來她們值得擁有尊敬,
我們又怎麼能夠允許這個社會
將她們分別列上不同的標籤呢?
我們既然知道
以一個人的經濟條件
去斷定其社會階級以及地位是錯的,
並且深惡譴責,
那又為什麼不改變對她們的看法呢?
再對弱者身上貼標籤
只會把他們推到 更邊緣處
較我們富裕的,優待以禮;
較我們貧困的,輕藐排斥。
從歸化申請到婚姻皆是如此。
這種不基於一個人的道德品行
而只看出身所訂下的規定,野蠻而暴力。
人與人天生就有體能、個性與智力的差異,
有的人強,有的人弱,
有的人文化和我們不同。
如果我們的社會再對弱者加上標籤,
那無疑是將他們推往這個社會的更邊緣處。
而一些謠傳和政治的挑撥,
使得這些原本就處於弱勢的女子們,
更成為社會上幾乎無聲無息的人。
你看不到她們的無助,
更聽不見那些哭聲。
有些運氣不這麼好的因所嫁非人,
家暴之後無處可去,
她們的任何選擇都成為非法的控訴。
當她們默默為我們付出時,
我們視之為理所當然;
當她們試圖反抗時,我們立即排斥。
非我族類者,其心必異。
所有的標籤蜂擁而來,
忽略她們那為數不多的選擇,
也掩耳不聽她們的控訴。
一個標籤能夠解決的,就不用理解。
極端的案例成為理所當然的歧視角度,
讓她們更不被看見。
大家嘴巴說著「尊重」
實際上卻用酸言酸語 嘲弄她們
但事實是,她們在工地
忍受惡劣的空氣、咬手的水泥、
渾身濕透而浸滿汗水的衣物,
以及隨時可能受傷的環境。
在車陣中穿梭,發放沒人要看的建案廣告。
在餐飲店的大鍋前煎炒炸,
在水槽旁洗無盡的碗盤,
和我們一般勞工一樣,甚至待遇更差。
即使我們的社會說要尊重,
但依然有些酸言酸語,
刺激並且嘲弄著她們,
這些台灣媳婦只能裝傻回去剪檳榔,
又或是甩頭繼續手上的工作。
但只有說話的人以為她們聽不懂。
實際上,她們什麼都懂。
我每每懷疑,
為什麼大家不去直接面對
這些存在於我們身邊的女性,
不去直接理解和關心,
不去從她們身上觀察和體悟,
反而要聽信恐懼與謠言。
我往往在接觸後,
都被她們堅韌無比的生命力而感動,
甚至自慚形穢,也真心認定,
她們值得我們這個社會更好的待遇。
但願如此。
本文出自《做工的人》
作者: 林立青 出版社:寶瓶文化
(責任編輯:CMoney編輯 / Alodia)
【book可能的任務】粉絲團
透過閱讀,開拓知識
透過閱讀,增加話題
透過閱讀,放鬆心靈
我們提供「書摘」、「讀書心得」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