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 圖片轉載於 commerce )
作者:陳沂庭Chris
轉載自 換日線
編輯導言:最近,半島電視台
製作了一系列《怎麼當個中國觀光客》
(How to be a Chinese Tourist)節目,
開場即針對陸客團在巴黎等
知名景點的「惡行惡狀」聚焦報導,引起熱議。
有人認為大快人心、反映真相;
也有人質疑各國都有行為不檢的旅客,
中國亦有許多彬彬有禮的旅人和學子、移工。
只聚焦陸客、並以負面報導為主軸
是公開的種族歧視。(影片請看導言下方聯結)
換日線請旅居世界各地的作者們,
談談他們眼中的中國旅人/異國旅人,
希望能透過不同的真實經驗和觀點,
更平衡地看待這一群為數眾多、
全球移動的新興勢力。
以下是來自英國倫敦的
換日線作者Chris陳沂庭的分享:
繼續讀下去...
先前在一間英國本土品牌工作7個月,
由於其包款在亞洲頗負盛名,
來店購物的消費者
光是大陸及台灣觀光客就超過半數。
看完半島電視台製作的《怎麼當個中國觀光客》
(How to be a Chinese Tourist)系列節目,
也想藉此機會談談旅外這段期間以來,
我所遇見的觀光客。
「嗓門大之外,其實陸客
沒造成我太大困擾」
首先,單就「觀光客」概括來談似乎有點籠統,
我想進一步細分成由旅行社安排好
全套行程的「團客」,
及獨立規劃自由行的「散客」,
因為旅遊模式不同,行為表現當然會有所差異。
那些在網路上廣為流傳,
或是被媒體披露的誇張行為,
恐怕大多來自於「團客」而非「散客」。
會參加旅行團的多數以老一輩居多,
他們可能不諳任何外語,
寧可花錢請人代辦交通、食宿等一切雜事,
才敢放心在外遊玩。
或許是因為這樣的「舒適圈」,
難免讓他們有時忘了自己身處在別的國家。
另一方面,有參加過旅行團的人都知道,
團體行程原則上就是「按表操課」,
一天可能同時要跑好幾個景點,
幾乎無法按照個人意願彈性調整停留時間,
也因此他們普遍會比較急躁。
( 圖片轉載於 換日線 )
大陸人口高達 13億,
城鄉差距才造成「什麼人都有」
我相信素質低落的「陸客團」確實不少,
畢竟大陸人口高達 13億,
不僅城鄉差距大、教育水準參差不齊,
發生不符期待的失序舉止當然相對較多。
但就我個人與陸客接觸的經驗而言,
除了婆婆媽媽們的嗓門比較大、
見到亞洲臉孔劈頭就說中文之外,
基本上他們沒有為我帶來太大困擾。
有些台灣人,
一提到「陸客」就鄙視...
我其實不是很喜歡有些台灣人
一提到陸客就開槍的鄙視態度,
事實上部分台灣「奧客」
在國外的行徑有時也不遑多讓:
我遇到買東西不停拗折扣,
甚至要員工價的普遍都是台灣人。
有次還被台灣領隊無視公司規定,
威脅我要滿足旅行團的要求,
否則就不再帶客人來店裡消費。
(影片轉載自 換日線)
惡劣行徑不分國籍,
倫敦市民一樣「狂」
後來我轉換跑道到商品價值更高的精品業,
來購物的觀光客
變成以中東、奈及利亞的富豪居多,
購買奢侈品的客層又與一般的消費者不同,
遇過自以為有錢就是大爺的中東人,
言談之間對我們頤指氣使,
但也有一些單筆消費
就超過 9千英鎊的高端大戶,
態度比一般人還和善。
所以我總覺得凡事都有例外,
無論是哪個國家一定有差勁的旅客,
若真要比根本比不完,
旅客素質終究得歸咎於個人問題,
沒必要與國家、種族連結在一起。
英國人不永遠「彬彬有禮」!
亂小便、打架、騷擾 也很常見!
例如很多台灣人對大陸人的刻板印象
就是沒秩序、愛插隊、隨地吐痰,
或是公然在公眾場所小便,
但這些現像在大家認定為
相對進步的歐美國家卻也沒少過。
以我目前所待的英國倫敦為例,
由於地鐵上沒有限制飲食,
時常可以看到大家把垃圾留在車廂,
甚至在眾目睽睽之下,
把吃完的炸雞骨頭直接往後頭扔。
有些郊區的地鐵站由於沒有廁所,
有人還會在候車室小便,
導致整個空間都是尿騷味。
更不用說許多喝完酒的英國人了,
莫名會對週邊的人言語騷擾、
跟陌生人吵架、打架等失態行為也屢見不鮮。
每次搭夜鐵或夜巴,
總會徹底顛覆以往英國人
在我心目中彬彬有禮的既定形象。
別讓「刻板印象」,
阻礙了我們 彼此瞭解的機會
還記得前陣子紅遍全球的
「凱利教授直播」嗎?
一位白人教授在接受現場專訪時,
一對小姐弟意外闖進直播畫面,
最後被一名亞洲女子急忙帶離房間。
這段影片隨後在網路上爆紅,
許多人開始在臉書及推特留言,
指出那名「保姆」看起來很害怕,
擔心其工作不保,但事實上她是小孩的母親。
後來不少文章針對這現象進行討論,
「為什麼大家的第一反應會假定她是保姆?」
提到這個例子是想說,
我們時常會不小心被刻板印象左右,
進而標籤化某個群體的樣貌。
學會「放下成見」,
才能 享受旅遊
面對大陸觀光客,如果一開始就預設立場,
認為他們都是一群沒水準的旅人、
失去客觀認識的機會,不免有點可惜,
有時放下成見可能還會有意外驚喜。
最後,作為一個在外晃蕩的旅人,
相較於關注哪些遊客的行為是否合宜,
我更在意旅遊目的地治安是否安全?
小偷、扒手的偷竊行為是否猖獗?
畢竟個人生命受威脅或東西失竊,
對我來說總是比那些聒噪或失禮的行徑,
更令人措手不及。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Vickie
熱門文章:
台灣人,你怎麼不生氣?──無人聞問的機場接駁系統,與浮濫卻未配套的高鐵站
還在「台灣南波萬」與「強國玻璃心」?醒醒啊!台灣人,請嚴肅面對中國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