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蘭:人生最不重要的,就是「分數」... 出了社會,誰管你第幾名?

天下文化

天下文化

  • 2017-04-10 17:20
  • 更新:2020-11-16 14:35

洪蘭:人生最不重要的,就是「分數」... 出了社會,誰管你第幾名?

 

【編聊邊看,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現代的社會,

已經不適用過去科舉時代,

成績不能決定一個人的一生榮辱,

會做事、能在自己的興趣中發光發熱,

比好成績重要太多了!

身為家長的你,

還要這麼在意孩子的成績單嗎?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朋友從小就是第一名

進醫學院,卻怎樣都考不贏別人

一位朋友向我辭行,要回美國去了。

我很驚訝,

因為他才在學校附近買了房子。

他苦笑說:「沒辦法,

不想讓孩子重蹈我的覆轍。」

 

原來他從小到大讀書一帆風順,

不曾考過第一名以外的名次,

進入醫學院後,

發現全班都是各地的第一名,

他雖全力衝刺,仍然考不過別人。

從不曾嘗過失敗滋味的他,

不能理解「人上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

幾次考不好,自信心喪失後,

精神就崩潰了,後來轉念化學。

出國後,雖然順利的成家立業,

卻一直快樂不起來。

 

 

兒子參加棒球隊

他發現兒子 不能接受「失敗」

他兒子念小學時,

鄰居們組織了一個棒球隊,

在附近的公園練習,

爸爸們義務做教練,

他礙於情面,不得不參加。

在練球過程中,

他發現他的獨生子一開始不能接受失敗,

一輸球就會哭、發脾氣,

不肯再去練球。

但是鄰居孩子會一直來叫,

勉強去了幾次以後,

孩子開始了解比賽一定有輸贏,

慢慢接受「這就是人生」的事實。

 

孩子們 在球賽中學習

如何 不指責他人

有時候打完球,

漏接球的孩子會被隊友指責,

這時教練就會說:

「你能保證你自己永遠不漏接嗎?

你今天指責他,

下次可能就換他指責你了。」

教練教他們

「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的道理,

事情一過去就放下,

才不會影響打球的心情。

孩子從經驗中學會不去責怪別人,

勝不驕、敗不餒的運動員精神。

同時,球賽是團隊賽,

必須每個球員都盡力作出他最好的表現,

同心協力,團隊才會贏。

 

 

朋友體會到打球的重要

後悔把時間 都拿去「讀書」

這種團隊精神

正是二十一世紀職場所必須要有的態度。

朋友開始熱中送孩子去打球,

也後悔自己小時候所有時間都花在考第一名上,

沒有去外面跟同學玩,

使他失去成長中重要的歡樂與生活中的學習。

 

回台後,他想組球隊

卻沒人願意放下「功課」來練球

回台後,他積極想組織球隊,

卻發現國二的學生根本沒有時間運動,

更不要說找出大家共同的時間去練球。

家長和老師也都看不到運動

對孩子身心發展的重要性,

雖然他一直強調運動使大腦分泌多巴胺,

這個正向的神經傳導物質,

可以減少國中生的憂鬱症;

打球可以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朋友是人生旅途的助力,

好朋友更可以紓發課業所造成的壓力,

增加孩子的抗壓力。

 

但是一切都敵不過升學的現實,

他即使要出錢出力,

也找不到願意來練球的孩子。

 

 

兒子的運動員精神

在台灣 卻被說「吊兒郎當」

他孩子「只要盡了力,不在乎輸贏(成績)」

的運動員精神,

在台灣變成異類,被評為「吊兒郎當」。

他不願孩子學到踩著別人的頭往上爬、

自私自利的人生態度,

又無力改變現狀,只好辭職回去美國。

 

他告訴我,醫學院沒念成的陰影

到現在都沒有走出來,

始終覺得人生少了一塊。

他要他的孩子早早從運動中

練習如何接受失敗而不氣餒,

建立他正確的人生觀。

 

我聽了很感嘆,

人生最不重要的就是功課,

出了社會後,誰管你是第幾名?

我們卻為了功課,

失去了培養孩子接受挫折、

團隊精神、人際關係的機會。

 

不曾嘗過 失敗滋味的孩子,

他的人生 會是怎樣?

但丁(Dante,1265-1321)說:

「道德可以彌補智慧的缺點,

智慧永遠沒有辦法填補道德的空白。」

我們一再為課業而犧牲孩子人格成長的機會,

沒有想過一個不曾嘗過失敗滋味

(或是,更符合台灣現況一點的說,

一個不曾嘗過成功滋味)的孩子,

他的人生會是怎樣的呢?

我們應該及早讓孩子知道世事有贏有輸,

勝敗是兵家常事,不足掛齒,

更不值為此而否定自己,賠上一生。

 

看更多好文,拉近你與孩子間的距離:

 

本文摘自 歡樂學習,理所當然

作者: 洪蘭  / 出版社:天下文化

未經授權,請勿侵權! (責任編輯 / Alodia)

( 首圖來源 / 洪蘭FB )

天下文化

天下文化

堅持「傳播進步觀念,豐富閱讀世界」的理念,帶給讀者知識、啟發、創意、以及實用的多重收穫,持續引領台灣社會與國際重要管理潮流同步接軌。 出版超過3,800萬冊、4,000種書籍,全年發行量可堆砌59座臺北101的驚人高度。

堅持「傳播進步觀念,豐富閱讀世界」的理念,帶給讀者知識、啟發、創意、以及實用的多重收穫,持續引領台灣社會與國際重要管理潮流同步接軌。 出版超過3,800萬冊、4,000種書籍,全年發行量可堆砌59座臺北101的驚人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