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動態 越多人「按讚」,生活越有「成就感」...你也中了「這些」臉書毒嗎?

天下文化

天下文化

  • 2017-03-17 18:07
  • 更新:2017-04-11 09:22

FB動態 越多人「按讚」,生活越有「成就感」...你也中了「這些」臉書毒嗎?

(圖/shutterstock)

作者:喬治.艾克羅夫, 羅伯.席勒

 

有關電燈的發明,最棒的一點就是開關。

當你不需要照明時,就可以把燈關上。

你打開臉書,當然也可以隨時關上,

但根據我們訪談的耶魯學生所言,

臉書用戶往往缺乏自律,

即使知道關上臉書可以過得比較快樂,

還是一天到晚掛在臉書上。

 

我們的訪談基本上都是這樣進行的:

受訪學生先講述自己使用臉書的原因,

例如他們想要「跟朋友聊天」、

「追蹤最新消息」等,

但用著用著不久後,情緒就像挪威劇作家

易卜生(Henrik Ibsen)的作品那樣逐漸增強,

很容易就被臉書上的動態消息或朋友訊息牽動,

對臉書產生愛恨交織的感覺。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臉書 按「讚」數多

讓人產生「成就感」

因此,臉書的功用不只是原先設定的那樣,

使人群互相連結成為好友,

而是讓你透過這樣的媒介

進入一個「可獲得慰藉的平行宇宙」,

至於在現實生活中拙於社交的人,

也可能在臉書上結交無數好友。

能夠進入耶魯就讀的學生,

都是通過激烈競爭的佼佼者。

招生組人員曾經告訴 2009年入學的新鮮人,

來申請耶魯的人個個都很優秀、才華洋溢,

如果重新審核,錄取的恐怕會是完全不同的一群人,

而且校方對於新選擇不會後悔。

 

即使已經魚躍龍門,進入耶魯這樣的名校,

在激烈競爭的氛圍下,學生還是渴望得到別人的讚許。

可能是基於正常的適應能力使然,

學生們會自動創造平行宇宙,

爭取另一種敬重的貨幣:

從臉書的按「讚」數獲得成就感。

 

 

臉書 使人沉迷 甚至

讓許多人 為了讚數而活

只不過臉書這個平行宇宙會令人沉迷,

執著於粉絲或好友數和按讚人數。

有一位受訪學生告訴我們:

「你不能一天到晚貼愛犬照,因為那樣太無聊。

你得貼真正有趣、新鮮、吸引人的東西才行。」

另一位學生則感嘆很多人為讚數而活,

一天到晚想在臉書上獲得更多人按讚,

她反而懷念起幾年前沒有按讚機制的年代。

還有另一個耶魯學生告訴我們,

臉書用戶喜歡張貼炫耀文,讓她看了很刺眼:

「我討厭臉書的一點是⋯⋯像現在,

我在天寒地凍的紐海文,

其他人都跑到陽光普照的地方。

我想離開、不要看,

但實際上卻一直盯著別人的沙灘照,

想像自己也在陽光閃耀的地方。」

 

 

臉書讓人 產生「嫉妒」

讚數少 甚至會有「挫敗感」

我們對耶魯學生進行訪談得到的發現,

和以柏林洪堡大學(Humboldt University)學生

為調查對象進行的研究結果相符,

該研究調查「臉書使用者的情緒」。

當被問及使用臉書時,

為什麼會讓人產生挫敗感或精疲力竭,

回答該題的學生為 86%,

其中約 5分之 3的學生提到社交因素,

例如「嫉妒」、「讚數很少」、「社交孤立」、

「沒被邀請參加某個活動或聚會」等。

儘管有 30%的人提到「嫉妒」這項因素,

但在被問及上次使用臉書時的感受,

只有 1%的人承認自己嫉妒別人。

 

 

臉書大受歡迎 因為

人都渴求「友誼」

臉書到底是好或壞?

這個社群網站只讓人按讚、不給「噓」(dislike),

表示你只能肯定別人的貼文。

奇怪的是,接受我們訪問的學生,

沒有人提到他們為別人按讚時覺得快樂。

不過,在臉書上的每一次按讚,

其實都是一種慷慨的表現,

它讓按讚和獲得讚的人獲得榮耀和尊敬。

接受我們訪問的學生也指出,

臉書的平行宇宙也會在真實世界中

帶來強烈、良好的互動,

他們的臉友通常也是真正認識的朋友。

 

的確,臉書大受歡迎,

顯示人都渴求真正的友誼。

如果你所有朋友都在臉書上貼文、互動,

你不上臉書就像大家都去派對,

只有你一個人不去。

 

 

本文 擷取自:《釣愚:操縱與欺騙的經濟學》

作者:喬治.艾克羅夫, 羅伯.席勒

出版社: 天下文化

 

本文由 天下文化 授權轉載, 原文 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侵權!
(責任編輯:CMoney編輯 / Vickie)

 

 

book可能的任務】粉絲團

透過閱讀,開拓知識

透過閱讀,增加話題

透過閱讀,放鬆心靈

 

我們提供「書摘」、「讀書心得」等等

↓↓按個讚,與您一起「閱讀」更多好文章↓↓

 

 

天下文化

天下文化

堅持「傳播進步觀念,豐富閱讀世界」的理念,帶給讀者知識、啟發、創意、以及實用的多重收穫,持續引領台灣社會與國際重要管理潮流同步接軌。 出版超過3,800萬冊、4,000種書籍,全年發行量可堆砌59座臺北101的驚人高度。

堅持「傳播進步觀念,豐富閱讀世界」的理念,帶給讀者知識、啟發、創意、以及實用的多重收穫,持續引領台灣社會與國際重要管理潮流同步接軌。 出版超過3,800萬冊、4,000種書籍,全年發行量可堆砌59座臺北101的驚人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