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不是這個時代的稀有品,而是「必需品」!一位父親想告訴 全天下爸爸的衷心建議

網路文章分享

網路文章分享

  • 2017-03-17 18:03
  • 更新:2018-07-17 09:53

爸爸不是這個時代的稀有品,而是「必需品」!一位父親想告訴 全天下爸爸的衷心建議

(圖/shutterstock)

 

「爸爸」佔了我們家庭生活中,

很重要的份量,

許多作為父親的人,

選擇在外打拚,

努力賺錢讓家裡過得很好,

但是,有一位父親,

提出了不同看法,

他衷心的建議全天下的父親......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父親的角色,對孩子而言,

有多重要?

佛洛姆(著名心理學家)說:

「父親是教育孩子,

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在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中,

也有一章專門討論父親角色:

「父親對孩子的影響非常重要,

許多孩子終其一生,

都把父親視為他們的偶像或最大的對手。」

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

父親很多方面的教育,

是母親替代不了的。

 

前段時間,

見了著名育兒專家王榮輝老師,

和她交流了很長時間。

父親對孩子有多重要?

她舉了個例子:

孩子一歲左右的時候,

開始會爬,

許多家長為了省事,

會讓孩子坐在學步車裡。

其實這對孩子的發育來說非常不利,

爬行多的孩子平衡感會很好。

而沒爬行過的孩子,

平衡感很差,

運動能力會差很多,

甚至會影響到他未來整個身體的發展。

而孩子爬行這個行為,

大部分是需要父親陪伴的。

現在,

許多兒童用品是為方便大人而生產,

至於對孩子成長是否有利,

卻沒有去深究。

對於家長來說,

讓孩子安全地坐在學步車裡,

肯定會比陪著他到處爬輕鬆。

 

 

 

這一點我感觸特別深──

孩子一歲多的時候,

我就陪著他爬了很多。

到了三四歲,

他經常和另外一個小女孩玩,

兩個人到處跑,

我兒子就算被絆腳了,

可能翻個跟斗就自己調整過來了,

而那小女孩從小沒爬過,

摔跤的時候,

都是直挺挺地摔下去,

我見到過好幾次。

 

還有一次,

讓我感受到父親對孩子的重要。

那天,我陪兒子在公園裡玩,

還有其他四五個小朋友。

我陪他們玩了一會兒舉高高,

四五個孩子排隊,

我舉一次放下,

然後輪到下一個。

這樣輪了四五次,

我舉得手都發酸了,

和孩子們說,

需要休息下。

其他孩子就自覺離開,

去玩其他的了。

可其中一個男孩子,

就一定要我多舉幾次,

我覺得他很重,就說:

「要不要讓叔叔休息下。」

他突然就發脾氣,哭了起來。

我有些莫名其妙。

這時他媽媽走了過來說:

「這孩子他爸爸從來沒有陪他這麼玩過,

所以想你陪他多玩幾次。」

 

孩子是最敏感的,

當他缺少什麼時候,

內心裡會非常渴望。

 

 

一個孩子,

如果長期由母親帶,

只享受過母愛,

父親長期缺失的話,

對他成長會有很大影響。

 

佛洛姆在《愛的藝術》中說:

「母親的體驗是一種消極的體驗,

我什麼也不做就可以贏得母親的愛,

因為母親是無條件的,

我只需要是母親的孩子。」

 

母愛是一種祝福、是和平,

不需要去贏得它,

也不用為此付出努力。

 

母親有其缺陷一面。

這種愛不僅不需要用努力去換取,

而且也根本無法贏得。

 

父親是有條件的愛,

父親的原則是:

我愛你,

因為你符合我的要求;

因為你履行你的職責;

因為你同我相像。

 

父愛應該使孩子對自身的力量和能力,

產生越來越大的自信心,

最後使孩子成為自己的主人,

從而能夠脫離父親的權威。

 

一個成熟的人,

最終能達到他既是自己的母親,

又是自己的父親的高度。

我所說的父愛,

不是你看著孩子好玩,

然後就陪他玩一下,

掐掐他的臉蛋,

捏捏他的皮膚。

不是的。

 

父愛是一種花大量時間和精力的陪伴。

 

我知道很多男人是這樣的:

拿著孩子當玩具一樣,

好玩,逗他玩一下,

然後更多時間是把他扔給媽媽,

因為覺得媽媽帶孩子是天經地義的事。

 

那樣的愛,

至少不能叫做完整的父愛。

 

真正的愛,

應該是花時間去陪伴,

陪他玩,陪他讀書,陪他運動,陪他跑步,

陪他每一步的成長。

 

我帶孩子是有經驗的。

不能說全職,但也算半職。

 

其實我們是雙職工家庭,

兩個人帶孩子,

這麼多年也沒有請人,

因為自己帶放心。

我每次都是帶他走出幼兒園,

陪他走很長的路。

 

有的人請阿姨接送孩子,

孩子放學了,

不讓他和其他小朋友玩,

一定是馬上拉回家,

打開電視,讓孩子不吵不鬧。

她想落個輕鬆,

但孩子總是喜歡跑,

還得追,還得跟,是很累。

 

 

帶孩子,

還需要巨大的責任心,

一片刻都不能放鬆。

 

有一次,我所在的城市,

一名兩歲左右,

學會走路不久的孩子,

在小區路上被一輛保時捷壓了,

保時捷車速很慢,

是孩子太小,跑到了車的死角,

發生了這起悲劇。

 

從新聞上看,

帶孩子的人負有很大的責任,

因為從孩子跑出來,

離開大人視線,

至少有幾分鐘。

 

一個才剛學會走路,

對什麼都充滿好奇的孩子,

讓他在小區路上離開你視線幾分鐘,

那是多危險的事。

 

孩子的安危容不得一點忽視,

父親如果沒有巨大的責任心,

如何保護孩子安全地成長?

養育孩子最大的成本就是時間成本。

 

如果你是認真自己帶孩子,

就知道投入的時間成本有多少。

 

 

現代父親很忙,

想著自己在外賺錢了,

回家自然就把帶孩子的責任,

扔給了妻子,老人,或者保姆。

 

而許多做母親的也習慣了這樣的狀態:

男人在外辛苦了,

在家自然就可以什麼都不做。

 

如果男人是家裡的主要經濟來源,

不知不覺就成了家裡的權威。

而實際上在家庭生活中,

是最不需要權威的。

 

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中說:

「如果家庭中某一位成員特別重要,

或是被認為其價值遠遠大於其他家庭成員,

那就太不幸了。」

 

如果父親脾氣暴躁,

試圖掌控家庭中的其他成員,

那麼他的兒子對於男人的概念就會有所偏差。

 

他的女兒則會更加痛苦,

在未來的生活中,

她們都會將男人看成「暴君」。

 

對她們來說,

婚姻就意味著某種屈從和奴役。

 

我們總是認為,

經濟基礎決定社會地位,

在家裡也是,

誰賺得多,誰自然有發言權。

誰能力強,誰就可以對其他人指手畫腳。

有些在外賺錢的男人,

把錢給全職媽媽的時候,

還帶著一些施捨的心態,

覺得自己養活了一家人,

有多麼的了不起。

對於一個家庭來說,

如果男人有了這樣的想法,

是很危險的。

 

無論妻子是否對家庭收入有所貢獻,

都不會存在誰賺了錢,

錢屬於誰這一類問題。

 

阿德勒就曾說:

「需要特別強調的一個重點在於,

即便父親是家庭的主要經濟支柱,

這也是夫妻共同的收穫。

他絕不可擺出一副施予者的模樣,

把家庭中所有他人都變成接受者。」

 

對於和諧的婚姻來說,

真相是,

他去賺錢只不過是家庭勞動分工的結果。

許多父親利用他們的經濟地位,

來作為統治家庭的理由。

 

家庭中不應該存在「統治」,

任何可能導致不平等感的事情都應當避免。

 

很多人以為,

我是不賺錢的那種人。

因為經常帶著孩子在玩,

有一段時間,

社區裡有幾個老人以為我沒上班。

其實我是公司上班人士,

出勤率還特別高的那種。

 

其實,

帶孩子也就是平衡各種關係。

你覺得陪孩子重要,

自然會拒絕許多邀約,

做出自己的選擇。

你覺得應酬喝酒重要,

那也是一種選擇。

 

每個男人都可以成為好父親,

就是看你如何做選擇了。

孩子就在那,

不斷成長,

他不會管你是否帶他看他陪他,

慢慢地,就長大了。

 

我一直很自豪的就是,

沒有錯過孩子每一步的成長。

 

當我第一天把兒子從醫院接回來,

生怕他睡不好,

靠在我胸口上睡了一個晚上之後,

這五年多來,只要我不出差,

都沒離開過他。

 

不是說我有多好,

而是覺得,

既然生了一個孩子,

總得陪他長大。

 

阿德勒說過:

「一位父親的職責可以概括為幾句話。

他必須證明,

自己是妻子的好伴侶,

是孩子的好夥伴,

也是社會的好成員。」

 

他必須妥善處理生活中的三大問題

——工作、友誼和愛情。

還必須在照顧和保護家庭時與妻子平等合作。

 

我相信我們並沒有忙碌到沒有陪孩子的時間,

我也相信孩子成長需要我們陪伴。

 

孩子成長的時間過去就過去了,

永遠不再回來,

錢可以再賺,

但孩子成長並不會等你。

 

你留給他財富,

還是一起玩遊戲的美好?

你教他去尊重女性,

還是用錢就可以買來愛情?

你教他熱愛運動熱愛生活,

還是讓他懦弱狹隘?

等等這些,都和父親有很大的關係。

 

我是個身體力行的執行者:

我自己讀書,但我從不要求別人讀書;

我自己鍛煉,但我從不要求他人去鍛煉;

我自己寫字,但我從不要求別人也來寫。

 

我也一直在努力做好父親,

但這一次我破例,

呼籲更多男人能夠做好這個角色。

 

所以,我希望——

我希望你和孩子能夠有一種經常玩的遊戲,

孩子長大了也會一直記著這個遊戲。

 

我希望你能培養孩子有一種運動愛好,

這愛好可能和你現在喜歡的一樣,

以後你們可以父子同台競技。

 

我希望你能和孩子一起正確對待異性,

對待愛情,這可能會影響孩子以後的婚戀觀。

 

我希望你和孩子能夠和平對話,

不存在權威,相互之間都講道理,

可能會讓孩子懂得合作。

 

我希望你一直愛著孩子的媽媽,

給孩子做一個榜樣。

我希望你就算哪一天真的不愛了,

也給孩子留下一些美好的印象,

相信孩子也會理解。

 

我希望你做一個好爸爸,

因為這不應該是時代的稀有品,

而是時代的必需品。

(文章來源)

網路文章分享

網路文章分享

來自網路的好文章收集

來自網路的好文章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