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有多少人總在失去後才感到後悔,
曾經將父母的關心視為理所當然,
而當生活不如意時,
卻又會想起
曾經用溫暖和愛關懷著自己的父母,
若能夠在年輕時就能體悟這個道理,
也不必在想要孝順父母時,
感嘆已經沒有機會了...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以前公司的對面是澳洲領事館,
有時候碰到了人太多,就會來公司借筆,
遇到了聊得來的民眾也會寒暄幾句,
因為如此,我知道了小佳的故事。
小佳畢業後,認識了一個澳洲人,
不顧爸媽反對,堅持和他在一起
那時候,
她已經5年又20天沒有見過自己的爸媽了。
在專科畢業後,小佳認識了一個澳洲人,
兩個人很快墜入愛河,
男人希望小佳跟他回澳洲,
他會娶她、讓她幸福,
小佳相信了。
即使爸媽覺得不可靠,
認為小佳的決定太過草率,
但她還是堅持要和男人一起離開,
離家前的一個月,
小佳每天 都在跟爸媽吵架
還說了很多難聽、傷人的話,
她覺得爸媽一輩子都不會原諒她了,
因為連她自己都無法原諒做出這些事,
說出這些話的自己。
小佳在離開時,
只留了一張紙條,
上面寫著三個字:我走了。
到了澳洲,
小佳才發現 男人早就結婚了..
在基本的安置之後,
男人就不太管她了,
身無分文的小佳,也沒有一技之長,
日子過得很辛苦。
可是她拉不下臉回家,
小佳只能硬撐下去。
在餐廳打工勉強維持基本生活,
白天的忙碌讓她可以暫時忘卻
離家出走的愧疚感和孤單
但總在夜深人靜時,
又再次被這些情緒包圍。
">)
只能報喜不報憂,小佳悔不當初
和爸媽報平安時,
總告訴他們:
「男人對我很好,我不必出去上班」。
小佳不敢打電話、不敢說想家,
她始終覺得對不起爸媽,
連基本的孝順都做不到,
她告訴我:
「妳知道最糟糕的是什麼嗎?
離開前,我對他們說的最後一句話
竟然是『我恨你們』,
我甚至沒有好好跟他們說再見。」
其實我們和小佳都一樣,
總能在當時找到責怪爸媽的理由,
從小我就一直想成為
一個精神科醫生或是心理醫生,
你知道為什麼嗎?
因為我的爸媽。
他們想讓我成為律師、公務人員
或乾脆在金融圈當個女強人,
只要是社會階級高的職業都好,
我媽媽只在乎這個,
她一直給我壓力、逼迫我符合她的期待,
卻從來不關心我的感受,
大多數時間,我都很孤單。
我決定逃離讓我痛苦的家...
尋找我認為的「自我」
隨著我的成長,我想和其他人建立關聯,
我想成為「有意義的人」,
「被其他人需要」、「對其他人重要」,
那些我在家沒有的感受,
當時我以為成為精神科醫生,
能幫助我實現這一點,
因此我申請了每一所外縣市的大學,
能夠離家越遠越好。
雖然並沒有考上醫學院,
但我也順利地搬離家裡了,
在外讀書的這段期間,
我總是在想,
下次過年我會回去、
明年暑假我會回去…
但總是少了一個衝動,
而我要的答案或者渴望,
也一直沒有實現。
除了必要的幾通聯絡,
我幾乎不太打電話給爸媽,
一旦被問起最近的生活,
也只是用一句「還行」就草草打發,
我不是想刻意敷衍他們,
而是從內心覺得他們不必知道,
便在我們之間樹立起一道高牆,
拒絕讓他們進入我的生活。
有一天,
爸爸打給我:「你媽媽生病了」。
你想像不到我有多害怕,
到現在我還無法好好談論這件事,
我工作上有不錯的表現,
像我媽媽期待的那樣,
她差一點就看不到了,
我也差一點就沒有機會和她說再見。
後來我才知道,
媽媽不是不愛我,
只是她愛我的方式,
不是我期待的方式,
我就不願意去理解。
人生最遠的距離,
不是你站在我的對面,
卻不知道我愛你;
而是等我終於能夠說出我愛你,
你卻不在我的對面了。
最痛苦的不是分開,
而是分開時沒有好好告別。
; color:rgb(68, 68, 68); font-family:open sans,helvetica,arial,sans-serif; font-size:14px">小媽媽‧老女兒劇照)
不讓爸媽擔心,就是最好的孝順
俗語說:「爸媽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意思是爸媽還健在的時候
不要輕易外出,
如果真的要外出,
也要有規矩,不要讓爸媽擔心。
以前的我根本不以為然,
但是當我意識到
爸媽並沒有辦法陪伴我一輩子時,
我才開始變得更有耐心,
變得願意傾聽,
願意了解並滿足他們的需求,
學會好好說話。
以前的我有多勇敢,
現在的我就有多膽怯,
年輕的時候,天不怕地不怕,
長大後,卻越來越膽小,
開始在意爸媽給予我的
這平凡卻寶貴的生活
現在的我,
坐計程車會把車牌號碼傳給爸媽、
盡量在晚上10點以前回家、
學習照顧身體、運動健身、
出差前也會把詳細行程告知爸媽。
以前總覺得他們的叮囑
太「多餘」太「嘮叨」,
現在時時刻刻謹記於心,
不會再覺得他們大題小做,
而是用心去執行。
我特別害怕,
怕他們老了沒有依靠;
怕自己會後悔,
怕他們等不及,
我最怕,
那些說不出口的愛成了悼詞,
那些說出口的惡語反而成了永恆。
「我」不是我一個人的責任,
還有對我爸媽的責任,
只有我好好活著,
才不會讓他們傷心,
能夠過著更好的日子。
我們都不願承認爸媽變老這件事,
因為它太殘忍
子女和爸媽的關係
往往要經歷兩次陣痛,
一次是生活在爸媽的羽翼之下
但開始爭奪獨立自主,
一次是面對爸媽的衰老。
第一次陣痛以前,
爸媽在子女關係中占據主導權;
第二次以前,
爸媽子女通過漫長的磨合
不斷調整彼此的距離;
之後,主動權卻到了孩子手裡,
重塑著和爸媽的關係,
我們都已經安全度過第一次陣痛,
那麼,你還記得
你什麼時候承認了爸媽的衰老?
">)
一旦我們不得不承認,
我們也只希望,自己已經盡力了,
讓他們過上舒適的日子;
能夠抱著爸媽,
告訴他們:「我愛你,請你們也好好愛自己,
要一直一直平安健康下去。」
父母在,人生即有來處;
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原來,無論走多遠,
最深的牽絆都是自己的爸媽。
後來呢,我就回家了,
爸媽和孩子在一起生活,
總會有衝突、甚至爭吵,
但我覺得幸福,
因為這爭吵也是我懷念的一部分。
小佳曾打過電話給我,
她向爸媽坦白了一切,
在年底回家時,
她感到無比的輕鬆。
在太多的奔跑和跳躍之後,
上天總有辦法讓一切歸位。
每個孩子一開始愛他們的爸媽,
等長大了,
他們開始怨懟爸媽,
有些時候,他們原諒爸媽,
等到再大一些,
孩子讓深埋的愛重見天日,
他們開始保護爸媽。
如果可以,
我希望時間可以過得慢一點,
讓辛苦一輩子的爸媽,
因為我的成長而驕傲、
因為我的陪伴而快樂、
爸媽是我最甜蜜的責任,
因為我愛他們勝於自己的生命,
看完快點去抱抱自己的爸媽吧!
能夠有家人陪伴在身邊,
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趁還來得及告訴他們:我愛你,謝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