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作者:李開復
看到有關 Uber的許多留言,
我還是清晰表達一下我的看法:
繼續看下去....
UBER 方便+經濟效益+安全
是推動科技進步的 重要步驟
(1) Uber/Lyft/Didi/Grab/Ola/GoJak
代表的共享經濟不只是「另一種計程車」,
而包括了:未來出行的趨勢
(加上電動車、自動駕駛)、
未來交通的創新
(共享無人駕駛自動接送,大部分人不用買車了;
大部分車只要載一個人,馬路交通規則都會改變)、
新的工作方式(司機可以用閒置時間增加收入)、
更精確的搭配帶來的方便+經濟效益+安全、
從乘客到送餐送貨會讓 影響力從出行到物流貨運,
還有人工智慧大數據的後台 更是最大的革命。
以上每項每個國家 推動科技進步的重要步驟。
不一定要 Uber來做,
但是如果徹底 錯過這次革命,
那肯定會阻礙 社會經濟的進步。
UBER 退出台灣
讓其他科技公司 對台有所顧慮
(2)Uber退出台灣以後,
應該很難再歸來。
而且,其他重要科技公司也可能會
對於進入台灣有所顧慮。
這又會進一步造成台灣網民 對先進科技的脫軌
(如今天,美國和中國大陸的網民
對網絡的方便和應用,已經遠超台灣用戶了)。
這脫軌又會導致科技創新的土壤
無法孵化出世界一流的公司。
台灣已經錯過軟體、Internet、
移動互聯網、社交網路,
現在又加上共享經濟。
再下面怎麼辦呢?
難道是政府 太強硬?
因為許多國家 都歡迎引進 UBER
(3)是 Uber不守規矩、不肯妥協?
是政府部門太強硬?
還是計程車行業官商勾結?這我無從得知。
但是,我們可以看到絕大多數的國家,
無論經過協商或默許,
是歡迎 Uber/Lyft/Didi/Grab/Ola/GoJak的,
只有少數是不允許的。
所以我認為根據全球先例,
一個有彈性的政府是可以談出結果的。
而且,即便 Uber太強硬或固執,
為了讓共享經濟不至於倒退,
可以先和 Uber妥協容忍,
再鼓勵其它的公司進來,
或者支持一個本土的公司。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責任編輯 : CMoney編輯/ Ry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