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 cursor: pointer; font-family: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13px;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tabindex="0" target="_blank">Images Guru)
ETF 投資狂熱潮今年正式引爆
掛牌檔數將呈倍數成長
但很多投資人買 ETF 時
只會鎖定元大台灣 50(0050)
更有人認為,ETF 隨便買就會賺
下場卻是住進套房!
ETF 是懶人救星,但跟股票、基金一樣
還是要經過篩選,只要 5 個挑選指標
加 2 種操作方式,長期投資 ETF 要賺錢,真的不難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國內 ETF 的熱潮持續擴散
台灣業者發行 ETF 至今年將滿 14 年
前面 11 年,ETF 投資標的每年只有個位數的發行量
2015 年起卻呈倍數增長,發行了 13 檔
2016 年發行 28 檔,今年至 2 月 8 日止
就已經發行了 5 檔,目前國內 ETF 總數量已達 69 檔
資產規模則從 2003 年的 394 餘億元
增加至 2016 年底的 2600 餘億元,成長近 5.6 倍
隨著投資熱度持續升高,近年積極發行 ETF 產品
想要超越龍頭元大投信的富邦投信董事長胡德興表示
富邦今年會以 ETF 產品為主,發行量是 2 位數
而緊追在富邦投信之後的國泰投信也非常積極
這些投信業者們,不只在數量上競爭
也在產品類型上互別苗頭
ETF 的選擇日新月異
ETF 產品原本只有完全追蹤指數的原型 ETF
增加了看空市場走勢的反向型 ETF
倍數看漲或看跌的槓桿型 ETF
投資標的也從股價指數,擴增到商品、匯率、債券等
觀察業者近 1 年發行 ETF 的模式
每發行一種 ETF 產品
會同時推出原型、反向、槓桿等 3 檔
來滿足不同投資人需求
長期投資且推廣 ETF 的財經作家綠角表示
很高興台灣 ETF 市場朝國際化靠攏
讓投資人的選擇可以更多元化
不過他提醒,槓桿、反向等 ETF 蓬勃發展
但就指數化且長期投資的角度來看
投資人不但用不到,且可能反受其害
ETF 的分類方式與共同基金類似
不過專家與業者特別提醒投資人
追蹤指數的原型 ETF 適合長期投資
反向與槓桿型 ETF 只能短線操作
也就是說,投資人必須先確認標的市場
以及投資目的是長期投資或想要短線投機
再從眾多 ETF 商品中
根據以下 5 個關鍵條件
挑選出適合自己的 ETF
關鍵 1 指數架構 首選全市場指數
關鍵 2 內扣總費用率 影響ETF報酬
關鍵 3 追蹤誤差越小 越貼近市場表現
關鍵 4 資產規模小 會遇到清算風險
關鍵 5 流動性太差 當心賣不掉
覺得這 5 個挑選關鍵不好懂?
有個簡單方法可用,就是根據
「全市場優於大型股,全市場優於產業型」的原則
來挑選因此綠角建議以投資全市場的 ETF 為主
蕭世斌也是這樣做,直接從 MSCI 全球指數中挑選
買進 iShares MSCI 全世界 ETF(股市代碼 ACWI).
ETF 選擇多
功課一定要做足!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先按個讚哦!
更多勵志人心的故事 ...
推薦這本《Money錢》2017 年 3 月號第 114 期 給你
本文由 Money錢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