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600 萬的理賠金夠用嗎?
蝶戀花賞櫻團在國道五號車禍奪走 33 條人命,
依照旅行社幫乘客投保的責任險,
一人拿到 600 萬理賠金,
如果今天身故的人是家庭的主要經濟來源,
600 萬的理賠對一個家庭來說,
如果孩子還小、還有房貸沒付完,
600 萬是遠遠不夠的!
而且,旅行社還好有投保乘客責任險,
罹難者能拿到理賠,
如果是旅行社沒有投保,那該怎麼辦呢?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平時做好自身保障
才是最重要的
怎樣用最少的錢,打造最高的醫療保障,
讓自己的愛能留給家人?
其實,保險有個「雙十原則」,
「保額」是年收入的 10 倍,
「保費」則為年收入的 10 分之一
因為在這樣的架構下,被保險人的保費負擔合理,
而保障也夠周全。
但普遍的台灣人投保額度都偏低。
根據資料顯示,
台灣平均每人壽險保額不過 243.8 萬元,
而平均每個家庭年支出超過 70 萬元,
240 萬保險理賠金只能支撐 3 年。
買保險不是在買保障
台灣死亡保障長期偏低,
這和台灣人喜歡把繳出去的保費拿回來有相當大的關係,
所以,保險業務員只能多賣一些能把保費拿回來的保單,
就算好貴的終身儲蓄型壽險,
在市場上都有一定的銷售量
又或者用投資型保單去彌補壽險保障,
以為保障做足、投資也能紅不讓,一舉兩得。
問題是投資績效沒人說得準,萬一績效不彰,
少有人會關注「保障」層面的好處,
而是將焦點擺放在「投資」,
因此中途「夭折」的比例不低,
也就是把投資型保單解約。
那只給死亡保障的保單,到底該怎麼買?
如果你的預算並不非常充裕,又希望建構安全的保障,
「定期壽險」是首選。
但究竟定期壽險該怎麼挑?
1. 要有保證續保機制
全球人壽及中泰人壽的保單可納入選擇。
這兩家公司的定期壽險純粹只保障死亡,
沒有多加其他理賠,如殘廢扶助金,所以保費最便宜。
除了保費划算,
全球人壽及中泰人壽都有提供保證續保的機制,
也就是保障到期後,保戶若還需要定期壽險的保障,
即使體況已經變差,保險公司仍必須承保。
舉例來說,如果保戶在 30 歲時買了 20 年期、
保額為 500 萬元的定期壽險,
不幸在 45 歲罹患糖尿病,50 歲保障到期時,
保戶認為自己還有需要繼續購買,
保險公司也不得婉拒投保。
2. 更周全、挑有殘扶金保障
若想要更周全的保障,再加上職業風險偏高,
或者家族可能有遺傳性疾病,例如糖尿病,
建議選擇有附加殘扶金保障的定期壽險,
當然,保費會偏貴。
國泰人壽、富邦人壽的定期壽險,
就有額外提供殘廢扶助金,
因為意外或疾病導致身體殘疾,
每年會依照保額的固定比例理賠給保戶。
例如發生意外,雙手十指均切除,屬於二級殘廢,
如果投保的是富邦人壽的定期壽險,
每年會給付保額的 13.5% 給保戶,
理賠 10 年或至保障期滿,取兩者最大值。
例如,投保 100 萬元、20 年期的定期壽險,
在投保的第 17 年發生事故,每年給付 13.5 萬元給保戶,
若給付到期滿,3 年合計的理賠金為 40.5 萬元;
若是連續給付 10 年,總金額則為 135 萬元,
「連續給付 10 年」的金額大於「給付到期滿」,
會以「連續給付 10 年」理賠。
3. 用一年期壽險補強不足的保額
不論是 10 年期或 20 年期的定期壽險,
保障金額超過 500 萬元,
年繳保費很容易超過萬元,
如果預算有限,還有 1 年期的定期壽險可參考。
遠雄人壽、臺銀人壽的 1 年期定期壽險,保費相當便宜,
30 歲男性、投保 100 萬元,年繳保費是 1600 元,
還有保證續保機制,且遠雄人壽能續保至 95 歲,
是目前業界最高。
不過,
1 年期的定期壽險在家庭責任負擔最大的時候買就好
不需要年年都加買。
因為壽險代表自己對家庭的責任,
而家庭責任會隨著年紀增加、
小孩長大、還清房貸逐漸減少,
除非有財產規畫的考量,壽險保額應是逐年遞減。
不過,一年期壽險保費是死亡保障險種中最便宜的,
也有人認為既然如此,選一年期就好,
為何還要購買 20 年期的定期壽險?
也因為一年期壽險沒有投保強制性,
當度過一段平安沒事的好日子,
危機意識漸漸消退,很多人不希望浪費保費,
往往不願意繼續投保
到最後,又變成保障很低,一旦身故,
家庭又落入經濟困境...
快點看看手上保障夠不夠
平常做好保障,出去玩再買旅平險才是對的!
【提醒:本文觀點僅供參考,投資人請自行判斷並謹慎評估風險。】
現在加入好友
讓畏懼業務員的你 聽懂話術、
徹底了解保險的各項細節~
本文由 Money錢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