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存、股票、基金哪個好? 證券商 15年工作經驗的老投資人分析:「選對」理財工作很重要!

時報出版

時報出版

  • 2017-02-18 16:32
  • 更新:2018-11-07 16:15

定存、股票、基金哪個好? 證券商 15年工作經驗的老投資人分析:「選對」理財工作很重要!

(圖/shutterstock)

作者: 施昇輝

 

存款裡的錢必須進行投資,

才能一直有收入進帳,

來維持生活之所需。

任何投資都有風險,

但因為保險和房子都已備妥,

投資當然就比較能夠無後顧之憂了。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用最熟悉的工具投資

就能降低風險

要投資什麼呢?

每個人都該找到他最熟悉的投資工具,

千萬不要做過度的分散。

因為越熟悉的投資工具,

風險對個人而言就越低。

反之,為了遵照很多理財專家的建議,

為了投資組合而納入你所不熟悉的投資工具,

風險其實更高。

因此,我認為只要專注一項,

最多兩項投資工具,就已足夠。

我有證券商十五年的工作經驗,

加上股市資訊最易取得,

所以我就選定股市投資

來做為養家活口的主要工具。

其他投資工具的優劣,

我將簡單分析如下:

 

第一、定存:

千萬別認為它零風險。

縱然帳面數字絕不會少,

但每年的通貨膨脹率都遠高於定存利率,

所以存錢的下場就是虧損。

 

第二、房地產:

第一間房是理財,

第二間以上就是投資了。

只要不是買在題材被過度炒作的地區,

獲利相對可期。

不過,退休或失業之後,

沒有穩定收入,

資產流動性變得很重要,

因此房地產變現慢的缺點,

就得慎重考慮。

 

第三、黃金:

在美國貨幣寬鬆(QE)政策退場後,

黃金避險功能所造就的狂飆行情已趨於緩和,

價格波動區間變小,不易獲利。

我建議去買實際的金條,

而不是用黃金存摺來殺進殺出。

 

 

第四、外匯:

各國經濟實力的強弱,

直接影響該國貨幣的升貶,

因此外匯投資考驗你對全球經濟的解讀,

我認為其實比股市投資更難。

我只有一個建議,

不要去買國外基金,

因為不只有價差的風險,

還有匯差的風險,

若想投資外匯,就去做該貨幣的存款,

至少風險只剩一項。

 

第五、期貨:

它訴求的重點就是「以小搏大」,

每個成功的故事都強調它的「高報酬」,

但是從來不提醒它同時具備的「高風險」。

退休後,真的沒必要整天提心吊膽,

也沒必要分分秒秒盯著大盤看。

如果傷身有賺錢還好,

不要傷身傷心又破財。

你如果不是退休,而是失業的話,

就更沒有承受高風險的資格和能力了。

 

只要有保險、房子、小孩已就業

退休 只需要 880萬!

之前我有提到,

很後悔自己只有一千萬就貿然退休,

因為當時子女仍在就學,

正是花費最多的時期。

投資稍有不慎,可能就會侵蝕本金,

對家庭經濟影響甚為巨大。

好在從二○○三年失業那年,

直到二○○七年發生美國次貸風暴之前,

股市走了很長一段多頭行情,

所以靠股票賺到一家人的生活費

倒也不是太難的事。

 

近來常被人問到,

退休究竟要準備多少錢才夠?

當我回答只要一千一百萬就夠了,

很多人都不相信,

如果你住在大都會區以外,

甚至只要八百八十萬。

不過,這必須有三個前提:

保險已足夠、有自己的房子,

以及子女都已成年就業。

 

 

符合上述 3前提

退休後就能做 穩當投資!

以我為例,我都符合上述三前提,

而我和老婆往後生活

一年大概要五十萬。

拿一千萬做穩當投資,

一年只要百分之五的報酬率,

就能賺到所需的五十萬。

百分之五,因為不高,容易達成,

所以不會每天都想進出股票,

也不會心存僥倖而躁進,

真的可以等到低點再進場,

獲利可能性當然就比較高。

還有一百萬呢?

就當作萬一碰到股災時,

可以支應兩年生活的預備金。

 

本文 擷取自:走過失業,我喜歡現在的人生

作者: 施昇輝  出版社:時報出版

 

時報出版

時報出版

時報出版:https://www.facebook.com/readingtimes.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