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投資理財的安全距離

Money錢

Money錢

  • 2017-02-14 14:38
  • 更新:2018-07-26 14:33

漫談投資理財的安全距離

(圖/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華聲論壇)

 

家裡養了兩隻玄鳳鸚鵡寵物鳥,很親人甚至黏人。

其中一隻是老婆一手帶大,

特別黏老婆,只要老婆在,

一定找老婆、不找我,有時我主動要牠上我的手,

站我肩膀,摸牠的頭,牠都顯得不太情願。

老婆時不時會帶牠一起睡覺,由於訓練有素,

雙方默契十足。這隻「鳥寶」(養鳥人用語)

會乖乖地在老婆胸口或上臂睡覺,不隨便大便。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保持距離 以策安全

有一次睡覺時, 我試著去摸牠的頭、脖子,

牠居然全然不以為意,我覺得意外又好奇:

怎麼會這樣?是光線昏暗嗎?還是因為睡著了,

腦子不清楚?尋思片刻, 我悟出了個道理。

原來是我與老婆並肩而睡,牠根本分不清摸牠的手,

是我的還是老婆的,而且老婆常在躺下要睡覺時摸摸牠。

對我們而言,很好玩,但我覺得對牠來說是有危險的,

因為我如果要傷害牠,牠根本毫無防備。

白天牠有足夠的距離意識到是誰要摸牠,

但當距離近到無法分辨時,牠就不知防備了。

我因此體悟出: 一定的距離是必須要有的。

這就是所謂的「安全距離」。

 

(圖片來源:生活專家)

 

投資也要保持適當的距離

保持距離真的很重要,要看清楚就需要一定距離,

嚴肅一點來說,要做好事情,都須觀察、了解、分析,

才付諸行動有所作為,

整個過程應該是看清楚、辨識、判別、

做決定、執行、檢討、執行、修正或調整,

再看清楚,

形成一個循環(cycle)。

 

我們的生活中,到處充滿這種有距離才好辦事的事例,

投資理財也一樣,

不論是一般個人或專業的金融從業人員,

都須具備上述的「距離觀」。

常看到股市散戶在股海裡浮浮沉沉,多數賺少賠多,

這些人就是沒有和市場保持安全距離。

「在股海浮沉」表示已深陷其中未留距離。

我們也常說一個人埋首工作、沉浸在某工作領域,

融入工作場合⋯⋯等等,似乎都是對認真工作的稱許,

但相對的卻也因忽略安全距離帶來身心病痛

(所謂職業病)。

 

與市場保持距離 你會看得更加清楚

一般個人在進行投資理財時,

不論自己處理或經手專業人員,

也要退一步挪出距離,給自己思考空間,

才能做較正確的判斷,採取較有利的作為。

投資理財要成功, 本來就需要相關知識、經驗,

以及足夠的時間,

所以本身要有足夠的「空間」容納這些,

這空間就是一定的距離,

包含前述實質的、表象的、具體的、

抽象的、心理的⋯⋯等等距離。即使是專業的投資操作人員,

如基金經理人、大機構的資金超盤手,

他們也須與市場保持距離,時時觀察、分析、應變,

一般人失敗是賠錢了事,他們失敗是連工作也沒了,

所以他們更懂得利用距離來做好工作。

 

所以我們更應和市場保持距離,

甚至和業者(例如理專)保持距離,對方的建議、

提供的策略,不可盡信;可相信但須有前提,

那就是針對你的需求,

以及所提供的商品都做過解析、規畫,

這前提就是某種距離,

相當於先等在某處、再往前走。

 

 

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投資人

換個角度來看,

我們常說做好事情要先做好準備,

以投資理財來說,必要的資金規畫,

認清自己的需求,相關的知識及資訊,

檢討過去的經驗,選擇可靠的業者,

投入相當的時間,這些都是準備,

準備妥當才跨步前行,

所以準備也是一種距離的掌控,

切忌什麼都沒準備就一頭栽進去。

 

隨時做好準備

知己知彼 投資將無往不利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先按個讚哦!

 加入Line好友,即時追蹤更多理財好文!

 

更多勵志人心的故事 ...

推薦這本《Money錢》2017 年 2 月號第113期 給你

 

 

 

本文由 Money錢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Money錢

Money錢

Money錢雜誌,是台灣理財‧投資‧股票‧基金‧退休‧保險規劃學習網。www.moneyne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