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針谷國小這餐震撼的午餐,
其實是日本 100多年「給食」制度的一個寫照,
類似的情況每天發生在日本各地的中小學。
即便是二戰後,日本淪為廢墟,
日本也盡最大努力,為全國學生提供午餐。
這段 8分鐘的影片,
記錄了日本一所普通小學的一頓日常午餐。
影片引發很多網友的關注,
1300多萬次觀看,
近 6萬次點讃,1萬多條評論。
是什麼讓外國人如此青睞日本學校午餐?
我們又能得到哪些啟示呢?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午餐時間,也是「教育」時間!
影片開頭就引用一位日本校長的話:
45分鐘的午餐時間也是接受教育時間,
就像學習數學或者閱讀一樣。
這就是日本提倡的「食育」精神。
除了吃,還有潛移默化的教育。
影片跟拍的是日本埼玉縣針谷小學
一位 5年級學生,三島唯。
三島早上 7:45出門。
她在書包外面掛了一個袋子。
這袋子裡可不是什麼玩具,
或者便當,而是午餐用具,
桌布、環保筷子、刷牙用具、手帕等。
這些都是她每天上學都要帶的。
學校食堂的「衛生」標準
要高於普通餐廳...
學生開始上課,
針谷小學中心廚房的廚師們也忙起來了。
廚師全副武裝,廚房也乾淨整潔。
在日本,
學校食堂的衛生標準要高於普通餐廳。
為了保證飯食新鮮,
5個廚師在 3個小時要做出 720份飯菜。
看,這個廚師正在把梨汁澆在炸好的魚塊上。
這道菜叫炸魚澆梨汁,孩子們都很喜歡。
需要特別說到的是,這鍋馬鈴薯泥。
做馬鈴薯泥的馬鈴薯是學校自己農場生產的。
種馬鈴薯的是本校 6年級的學生。
當然不是因為日本老齡化,沒有勞動力,
在日本,政府鼓勵學校建立農場,
讓學生參與種植、養殖。
孩子們在自己動手的過程中,
感受勞作之苦,認識大自然。
也培養出孩子們對食物的珍惜和感謝的心。
學校沒有食堂,
課桌就是餐桌!
中午 12:25,終於下課了。
和老師鞠躬道別,學生沒有去食堂。
因為,學校根本沒有食堂!
記得三島的那個袋子嗎?
學生們在歡聲笑語中,收拾好課本。
然後,把課桌就當成餐桌,
鋪好桌布,擺好餐具。
教室就是餐廳。
飯食呢?需要值日生拿回來。
今天,還輪到三島午餐值班。
有沒有記起來,
櫻桃小丸子曾經感嘆:午餐值日生真辛苦!
三島和另外幾名值班的同學繫上潔白的圍裙,
戴好口罩、餐帽。
再把頭髮扎進餐帽。
午餐值日生,
取餐分配食物給大家
然後是一名同學拿著單子詢問:
有沒有腹瀉、咳嗽或流鼻涕?
還有沒有認真洗手?
確認無誤,孩子們還要在手上噴下消毒液,
班主任領著,去取餐。
拿走飯菜前
孩子們要向廚房師傅鞠躬致謝:
我們是 5年級 2班的學生,
謝謝給我們烹制美味的食物。
然後,大家再齊心協力,
推的推、拎的拎,把飯菜帶回教室。
教室,
同學們已經整整齊齊坐在座位上等開飯了。
值日同學平均分配牛奶、麵包、打菜、盛湯。
整個過程秩序井然。
先感謝值日生及介紹食物,
才開始用餐!
不過,要開動,還需再等一會。
值日同學首先報告:打完飯,
還剩下 2罐牛奶、2個花捲、5個麵包、
1份魚、5份馬鈴薯泥,還有很多湯。
接著兩名值日的同學介紹:
馬鈴薯是 6年級同學在校園農場種的,
炸魚澆梨汁用的梨子是從附近農場買的。
班主任對孩子們說:
今年 6年級同學為我們種了馬鈴薯,
來年 3月輪到我們,
7月就能吃到我們種的馬鈴薯了。
餐前一切已完成。
班主任宣布:可以開始吃飯了!
同學們再次向辛苦做飯的廚師和值日的同學道謝。
然後,享受起午餐來。
「食不語」,所以,
孩子們並沒有太多嘰嘰喳喳。
在日本,
班主任也要和同學們一起吃午餐
不僅可以照顧孩子們,
也經常結合食物講解種植、烹飪、風俗等方面的知識,
讓同學在就餐中增長知識,
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
剩下的食物,孩子們有自己的處理方式:
石頭剪刀布,決定歸屬。
一名男孩,贏得了那份魚,高興地躍了起來。
看來,孩子們真心喜歡學校的午餐。
到了整理時間。
大家的第一件事是,
把自己喝的牛奶盒,拆開、攤平。
在日本回收的理念深入人心,
也從娃娃開始抓起。
這些牛奶盒也都要回收利用。
吃完後,不只要做好回收,
還要「刷牙」跟整理環境!
第二件事,就是刷牙。
孩子們拿起牙刷,蘸著清水刷牙。
班主任也不例外,既是督促,也是示範。
還記得那些牛奶紙盒嘛,
值日負責發牛奶的同學,
收集齊全班的奶盒,到水池,
打開水龍頭沖洗乾淨,放進框子,
在教室外陽台晾乾,
第二天送到學校的回收站。
全班同學也沒閑著。
下午13:20,到了每天的打掃時間。
同學們不用使喚,
因為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活兒。
值日的同學,
還要把圍裙、帽子、口罩帶回家,
洗乾淨,第二天再帶回學校,
再交給當天值日的同學。
不只享受午餐,
也學會「合作」與勞動!
45分鐘的午餐,
同學們享受了美味的午餐,
還最大限度地參與其中,
懂得了一菜一飯來之不易,也學會合作和勞動。
重要的是,孩子們對 45分鐘的評價:
非常喜歡、開心!
針谷小學這餐震撼的午餐,
其實是日本 100多年「給食」制度的一個寫照,
類似的情況每天發生在日本各地的中小學。
早在 1899年,日本山形縣鶴崗町(現鶴崗市)
私立忠愛小學校,建立學校的僧人們,
為了讓學校窮人家孩子吃上熱乎的午飯,
開始免費提供飯糰、鹽煎鮭魚及漬菜等食物。
很快日本人發現,這是件天大的好事!
孩子,是國家的未來,
每天吃營養的午餐多重要!
所以,日本決定在全國推廣「給食」制度,
人們還在忠愛小學校外建立起紀念碑,
紀念先賢們偉大的創舉。
明治維新帶來日本國力的強盛,
學校午餐也更加豐盛。
「給食」最初還是面向窮人家的孩子,
隨後範圍不斷擴大。
即便是二戰後,日本淪為廢墟,
日本也盡最大努力,為全國學生提供午餐。
當時,美國的援助優先供應各地中小學。
午餐,
還要培養孩子對餐飲的正確理解、好的習慣,
豐富校園生活,
養成開朗的人際交往性格。
午餐,首先要吃得「健康」
日本法律規定,
學生人數在 600人以上的,
就要配備專職營養師,
營養師享受國家公務員待遇,
負責營養知識和衛生知識教育。
學校還會把午餐食譜讓家長帶回家,
詳細說明每頓午餐的營養成分,
家長能更好地準備早晚餐食物,
保障孩子營養均衡。
很多學校還會每學期邀請家長到學校吃午餐,
對午餐打分、提建議。
午餐,「衛生」也關鍵!
日本人大都有小小的潔癖,
對學校午餐更加重視。
廚房要乾淨寬敞明亮,
食譜也要排除含過敏源的食材,
每頓午餐都要留樣,
在零下 20℃保留 2周備查,
第三方機構會每年進行 2~3次徹底檢查,
還有不定期抽查。
中心廚房一角廚師還要定期體檢,
多次消毒,「全副武裝」才能上崗。
而且,廚師待遇還不錯,
比如下面這則招聘信息:
神奈川縣一所學校招廚師,
月薪在 19~28萬日元(約 5萬台幣)。
所以,日本學校能吸引來有專業技能的年輕廚師。
午餐,費用還便宜!
學校午餐人事費用由各地方政府負擔,
材料費用由家長負擔,
家長每月大概只要負擔 3000~4000日元(約 900台幣),
貧困家庭學生的費用則全部由政府支持。
重要的還有「食育」
很多學校有農場,學生參與種植,
「給食」還提出「地產地銷」的口號,
就是主動採用當地出產的食材,
不僅新鮮,減少了運輸成本,
保護了環境,也能讓學生體會到家鄉味道,
增加愛鄉情感。
午餐期間,校園廣播也廣播餐桌上食物的各種知識。
不論家庭福貴貧賤,
孩子們吃著同樣的事物,
無形中,也傳遞著平等意識和精神。
對於公民人格塑造也許是潛移默化,
內在的,但舉世矚目的是,
日本人平均身高在戰後增加了近 10公分,
達到 170.7cm,排名全球第 29。
日本肥胖率只有 4%左右,全球最低,
日本人的壽命連續 20年世界第 1。
(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