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李翔是「得到」訂閱專欄
《李翔商業內參》的專欄主理人,
更早之前,是著名的商業記者、媒體人,
採訪過包括柳傳志、馬雲在內的一眾商業大佬。
除了享有極高的專業聲譽,
他也精於「自我管理」。
新年開始,李翔特意在專欄裡
列出了自己的2017年精進清單,
下面就是這份清單的內容,分享給你。
比起總結,我認為更重要的是
給新一年列出一份精進清單。
我用了一個下午時間,
列出希望自己在2017年有所提高的五個方面。
它們分別是:
拒絕、專注、自律、好奇和謙卑。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1. 拒絕
我屬於討好型人格。
這一面性格帶來的直接結果是:
不懂得如何拒絕。
2016年我最震撼的時刻之一,
是看到一封別人收藏的彼得·德魯克的標準回函。
內容翻譯過來是這樣的:
彼得·德魯克先生非常感謝您的邀請。
但是,
他不能評論您的著作、論文或建議書。
他不能參加您的圓桌、論壇或董事會。
他不能參與您的調查或研究專案。
他不能接受您的約稿或約訪。
他也必須婉拒各種推薦和背書的要求。
2017年,我也要更多地說「不」。
2.專注
拒絕其他事情,是為了專注在某個事情。
年末一期《李翔商業內參》曾提到,
曼聯傳奇教練亞歷山大·弗格森的領導力秘訣之一,
是專注。
他稱之為「排除干擾的藝術」。
弗格森說:
「我還沒碰到過哪個取得巨大成功的人,
沒有把自己封閉於其他人的需求之外,
並且放棄消遣。」
他以足球巨星C羅為例,C羅不抽煙、不喝酒,
知道如何控制自己 和自己的時間。
這樣做,可以讓一個球員儘量長地停留在巔峰狀態。
2017年,我要把注意力和精力的95%以上,
全部分配在不超過三件事情上。
3.自律
心理學大師希斯贊特米哈伊有一個洞察。
希斯贊特米哈伊說,
人類對創意存在一個很大的誤解,
人們認為創意是不經意來臨的、
因此是無法掌控的隨機事件,
而創意工作者的工作習慣往往也都是很不羈的;
但事實的真相是,
創意往往是艱苦卓絕的工作的產物,
很多創意大師都遵循著
看似極為刻板的工作習慣,
都是自我管理的大師。
尤其是那些保持著持久創造力的創意大師們。
他們至少要在以下三個方面保持高度自律:
管理好自己的身體狀況;
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管理好自己的學習能力。
這方面最好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日本小說家村上春樹。
村上春樹日復一日過著同樣的生活:
早起寫作,跑步或游泳一個小時。
同時,他在每部小說寫作的間隙會翻譯文學大師的作品。
2017年,我仍然要堅持跑步、
保持內心平靜、持續地閱讀和寫作。
4.好奇
有些人天生就擁有無窮盡的好奇心;
有些人更容易沉浸到自己的內心世界。
我屬於後者。但是到了一定階段之後,
「內向式成長」會遇到一個問題:
你會更多在自己
熟悉的世界裡迴圈打轉,
突破式生長變得越來越困難。
發現這一點,是在2016年年底,
一天晚上,我在心裡默想,
過去這一年給過自己幫助和啟發的人,
然後發現自己還是在過往熟悉的世界裡打轉。
我曾經聽阿裡巴巴的一位高管聊馬雲,
最為佩服的就是馬雲無窮無盡的好奇心。
她打了個比方,馬雲屬於那種
在辦公室裡聽說哪裡發生了件事,
就要馬上借輛自行車,
騎過去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的人。
馬雲自己說,2005年前後,
他滿世界轉悠,去找老師教自己。
2017年的一項重要修煉就是,
多認識陌生的有趣的人、
多去看自己不熟悉的領域。
5.謙卑
這份修煉清單的最後一項是謙卑。
我有一次看插坐學院創始人何川的一篇文章,
裡面提到他從羅振宇身上學到的東西,
其中有一點對我觸動非常大。
他說,看羅振宇的朋友圈,
會發現就是一個典型的市井中人的朋友圈,
極少看到羅振宇對大事發表評論,展現高明。
這就是一種克制的謙卑。
因為他對自己的定位就是一個知識服務者,
要本分地把前沿的碎片化知識梳理出來,
再傳遞給大家,
而不是顯擺自己多有情懷、
對家國天下有多少看法。
另一方面,
謙卑還包括時刻記住
自己最該做的事情是什麼。
2017年,
做自己最應該做的事情
2016年我很偶然地聽到了
一位財經高官對一些學者表示不屑的評論:
「學者最重要的工作不就是學習嗎?」
他驚訝於很多學者把時間和精力放在其他地方。
2017年,做自己最應該做的事情:
説明使用者高效率獲取高品質內容;
跟有見識的人交談;
讀更多有洞察的書。
然後,對其他事情保持謙卑之心。
以上,就是我在2017年的修行清單:
學會拒絕、專注少數事、
更加自律、拓展好奇心、
以及變得謙卑。
我會把它列在2017年的日記本上,
經常提醒自己看一看。
以上就是李翔的2017年個人精進清單,
希望對你也有所啟發。
本文源自:「得到」訂閱專欄《李翔商業內參》
音訊稿:黃旻旻
講述:傑克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