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前兩天朋友圈熱傳一篇文章,
《媽媽不打你,社會也會打你的》,
我不得不說,真是噁心至極。
一切將打壓式教育合理化的行為,
都是耍流氓。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我是你的孩子,
可我首先是「我自己」
父母的三大利器:
「聽媽媽的話」
「你不應該這麼做」
「我都是為了你好」
你厲害!你厲害!有本事你自己回家,
你再往前走一步,我就不要你了!
年輕的孕婦把小女孩使勁往前一推,
頭也不回地走了,
悄悄藏在拐角處,觀察。
小女孩大約兩三歲,
蘋果一樣的小臉蛋,
葡萄一樣滴溜溜的黑眼珠,
非常可愛,還不是很會走路,
但是仍然自顧自的,
向著遠離母親的方向行進。
等了會,年輕的女人耐不住了,
衝出來提溜起小姑娘
劈頭蓋腦就是兩巴掌,
讓你厲害!你還不得了了!
小姑娘愣了幾秒鐘,開始放聲大哭。
這是2016新年,我在家鄉親身經歷的一件事。
「你得聽我的。」
「你不能這麼做。」
「我都是為了你好。」
這3句話,是不是覺得很耳熟?
你家是打壓式教育嗎?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規則。
在健康的家庭,
這些規則是靈活、積極、使人成長的。
而在不夠健康的家庭,
規則則是僵硬、迂腐、不合時宜的。
有些規則是擺在明面上的,
例如「你必須取得好成績」。
有些則是隱晦的,
例如,「孩子必須服從家長」
這些條條框框的背後是無數個
「應該」和「不應該」。
在許多中國傳統家庭中,
天性——如「自私」、「憤怒」、「性慾」
都是不被允許的,
這使得我們的一生與羞愧感如影隨形。
我們常常會覺得
我不好,我是一個有問題的,
而不是 就這件事而言,我的行為不太好。
健康的家庭,
犯錯被視為成長的機會,
重點在於從中學習。
在不健康的家庭,犯錯是羞恥的,
而羞辱是習以為常的。
你怎麼那麼笨!
我就知道你做不好,就憑你?
父母為什麼要打壓我們?
那些批判中常充滿對自己不能接受的部分
如果他們總是在挑剔你的某些部分,
你可以試著想一想,
那是不是也是他們自己最介意的部分。
如果你的父母不許你哭,
他們一定也不允許自己軟弱。
他們會選擇不看自己脆弱的部分,
但是當你哭的時候,
他會像照鏡子一樣看到自己的脆弱,
甚至這份脆弱以血脈的方式延續著。
那種無力感會讓他害怕,
他們只好用憤怒來掩飾害怕。
當我們長大以後,
會將父母不能接受的部分,
投射到別人的眼光中,
彷彿在心裡重複收聽、
收看那些引起他羞愧的眼光和批評,
總覺得別人在評判我們,
挑剔我們,因此更加不安和自卑。
在孩子身上找尋
沒能從對方身上獲得的完整
接受別人與自己不同的能力
是基於個人的獨立程度,
兩個夠獨立的人才能悅納異己。
反之,兩個自貶並且同樣自卑的人結婚,
會經歷慘烈的權力爭奪期。
他們都會認為自己那一套是對的,
對方必須聽自己的。
他們都堅持自己那一套,
卻失望地發現,
找到另一半就可以讓自己完整,
根本是一個偽命題,
控制對方是如此困難,
讓孩子聽話卻很容易。
孩子必須放棄真我,
塑造出一個假我來滿足父母的私心,
他們沒有背棄父母的能力,
也不敢不聽從,
只有努力去博得父母的喜愛。
當他們長大以後,
會把社會標準當成自己的惟一標準,
他們根本不知道真實的自己是什麼樣的,
自己真心追求的是什麼。
因為父母無法給你
他們不曾擁有的
我們的父母和他們的上一代並非壞人,
他們都曾經是毒性教條的受害者。
他們無法給我們的,
常常也是他們自己從未得到的。
有的父母不能欣賞孩子的自我欣賞,
他們習慣潑冷水:
「別打扮了,人醜怎麼打扮也沒用!」
原諒他們吧,
他們小時候自我陶醉的時候,
你的爺爺奶奶也是這樣對待他們的。
因此他們無法付出自己所欠缺的東西。
甚至因為自己的欠缺,
他們更加不能容忍別人擁有。
打壓式教育下的孩子,
會長成什麼樣?
1.沒有安全感,
2.沒有主見,
3.自卑,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4.認為一切愛都是有條件的,
5.喜歡比較,沒有真心朋友。
6.沒有自我,把真實的自己藏得很深,
7.和家人關係疏遠,
8.抗打擊能力弱
被打壓大的我們,
應當如何挽救自己?
找回自己的感受,
承認、釋放出憤怒和悲傷,
才能不再自貶,
才能了解自己的許多行為只是在
表達我們曾經領受的痛苦,
並非自己有什麼不對。
才有可能開始一個暫新的自我。
當我們成為父母,我們應該知道:
(1)孩子不是家長的私人財產,
他們是獨立的個體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財產,
你可以設法使自己跟他們相似,
卻不能勉強他們像你,
因為生命是走向前面而非向後發展的。(紀伯倫)
(2)孩子是孩子,不要讓他們成為小大人
大自然要人類在長大成人之前先當孩子。
如果違背了這個自然原則,
培育的將是一個既不成熟也不可口,
而且很快就會腐爛的早熟果子。(魯索)
打罵式教育:
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
不要再為暴行找藉口了
熱愛體罰的父母普遍很難自控。
人自從兩歲起開始學習控制衝動。
而熱愛體罰的父母在控制衝動的能力上,
只能和兩歲孩童一較高下。
暴力家庭中的成員,
事實上是生活在一個不及兩歲的人的統治之下。
可以想像,這有多麼可怕。
體罰包括身體虐待和生存威脅。
如使用皮帶、掃帚教訓孩子,
拳擊、打耳光、扯頭髮、推拉、勒頸、
腳踢、捏擰,以及威脅
「再這樣就不要你了」,
或是把孩子關進黑漆漆的地下室。
很多人覺得體罰並沒有什麼,
事實上,
身體虐待是除了性虐待以外最能羞辱人的辦法。
左鄰右舍、兄弟姐妹甚至陌生人
都有可能看見並且津津樂道,
你爸媽又換什麼新辦法收拾你了。
打在兒身,痛在娘心。
打都打了,就不要再為暴行找借口了,好嗎?
在中國傳統文化下,
打罵式教育實屬平常。
孩子可能經常因為一些微小的事情受罰,
例如把午餐費拿去買糖,
忘記鋪床,以及和父母頂嘴。
棍棒教育是打壓式教育最激烈的表現形式。
當言語上的打壓已經不奏效的時候,
病態的父母會用暴力的方式奪回控制,贏得尊嚴。
孩子的教育不能等!
培育您的孩子成為Google人才
或許,您從沒想過
您的孩子 有成為明日之星的潛能 ...
現在,給孩子一個機會
發掘他的天賦和興趣吧!
為孩子在學習的道路上,創造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