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長抱 10 年的關鍵
一般認為價值投資人操作方式保守、
追求的也是「保守」的年報酬率
事實上,價值投資人進出次數少、
換股頻率低,看似無聊
其實是為了「最貪婪」的理由
股價翻倍的報酬,一旦進場
一定是有把握可以長抱 10 年以上的股票
否則絕對不要碰
經由量化分析可以估算好公司的好買點
但是,讓人勇敢投入、長抱 10 年的關鍵
還是要靠質化分析
如此可以更深入發崛好公司的潛在價值
讓價值型投資人敢長抱、
抱到股價不翻數倍不肯罷休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可以回答「為什麼」
才是質化的精神
「量化分析之外的研究
都可以叫做質化分析」
例如一家公司 1 年的營收、
淨利率、每股盈餘、本益比預估等數字
質化分析則可以回答「為什麼」
為什麼這家公司有投資價值?
為什麼優於其他同業?
以鄧安鎮追蹤的 F- 慧洋(2637)為例
「和日本造船廠間不離不棄的親密關係
不但能取得低成本船隻
甚至一交船還沒下水就被買走
轉手獲利動輒 500 萬美元」
他說,對於慧洋而言
轉手買賣零成本卻賺到價差
等於是在做「貿易業」,大賺管理財
財報看量化成績
卻看不到核心競爭力
但從財報數字只能看到量化的成績
卻看不到核心競爭力
慧洋與日系供應商的穩固關係
就是鄧安鎮看到的核心競爭力
鄧安鎮表示,因為 1 年只研究 1 檔股票
一旦研究完,基本上就可以放牛吃草
不太需要理它
之後只要每月看看營收有無重大變化、
新聞有沒有出現異狀
然後 1 季打電話給發言人 1 次
問問公司狀況
並且將事先閱讀過的財報或年報
攤開來向發言人詢問想要進一步了解的地方
至少聊個半小時
只要公司沒出現太大意外,就不需要調整
第一手資訊很珍貴
話雖如此,鄧安鎮的「纏功」也是一流
他可以晨昏定省、想到就打電話
他還會暗示他是代表一群投資同好來了解公司營運
「剛好我負責了解貴公司
我們對貴公司很有興趣」
基於上市櫃公司服務投資人的原則
在鄧安鎮的纏功
以及一群投資同好的「誠意」之下
公司發言人通常都會提供資訊
甚至讓鄧安鎮去參觀公司、工廠
讓他有進一步的機會了解公司
藉由第一手的觀察與交流
對於他日後持股的信心也有強化效果
「哪些股票不要研究」更重要
除了個人的基本功修練外
鄧安鎮也深知「打群架」的乘數效果
因此,他自己成立巴菲特價值型投資社團
進入該社團的成員必須認同價值投資
且願意分享,才能被邀請入社
看過許多投資社群興衰起落的他有感而發
唯有提供彼此精緻交流的服務
才是社群能維持下去的關鍵
因此他創立的投資社群人數設定上限為 90 人
並且定期調整成員,如果有成員缺乏互動交流
不符社群的宗旨,就要請走這位成員
「每個人都有他擅長與熟知的領域
在這個領域內,每個人都是卓越且有價值的
藉由互動與分享,就能縮短每個人的學習曲線
進而在投資路上有所成長」
全心投入做好一件事
就是一種成功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先按個讚哦!
更多勵志人心的故事 ...
推薦這本《Money錢》2016年10月號第111期 給你
文章來源:Money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