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旅行 是為了找尋
未知的體悟!
我們從黃昏時分用餐到華燈初上
面對這般美景當前,我終於曉得
這一餐是物超所值的
此時,就在河邊對岸的不遠處
響起悠揚的樂聲
隨著河邊蕩漾的波影
在這樣浪漫的夜晚,釋放開來⋯⋯
而鄧安鎮更是無法自拔的每年
一定要安排 4∼5 趟海外自助旅行
且每一次都要行走 20 天以上才肯作罷
「但今年只計畫出去 3 趟
因為手上有浩鼎(4174)
要花多點時間研究」
鄧安鎮露出大男孩般的陽光笑容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買股想見到「開花」
就需呵護、等待
面對股市,鄧安鎮把當「園丁」的心得派上用場
「買股像種花,捨棄雜務,1 年專心研究 1 檔股
1 次只做 1 件事,才有可能卓越」
過往,鄧安鎮約每 3 個月研究 1 檔股票
但近 4 年,他每年只會認真「照顧」1 檔股票
所以是鉅細靡遺的深挖
就像為了好好照顧浩鼎
他可以想盡辦法打入醫生圈
認識藥商,以釐清有關生技業的艱澀內容
當找到好股票之後
就只剩「等待」
鄧安鎮分享一個最簡單的買進策略:
本益比 10 倍以下再出手
「我要把買股的安全邊際拉高到 100%」
我很貪婪
買股票一定賺 2∼3 倍
對照目前的股價
鴻海與長華約 90 元、裕融近 80 元、
浩鼎在 300 元左右、胡連約 130 元 ⋯⋯
再加上多年來的配股配息,報酬率難以計算
而這是他 2008 年進入
「價值投資 3.0 版」之後的成績單
44 歲的鄧安鎮,因為已達財務自由
日子過得很「任性」
雖是保險公司的業務主管
但他總是有一搭沒一搭的「調教」小業務
其餘的日子,他愛攝影、愛旅遊、
但就是不愛看盤
「我曾經去上過技術分析的課,聽不懂
疑問一大堆,結果因為追根究柢的問老師
才上第 3 堂課就跟老師吵架」
鄧安鎮聳聳肩說
初入股海慘被吃乾抹淨
第 1、2 檔股票全變壁紙
其實 18 年前,鄧安鎮是騎著摩托車
大街小巷鑽進鑽出的菜鳥業務
當時他年薪不到 50 萬元
除了是職場的大菜鳥外
更是險峻股海的小鮮肉
慘被吃乾抹淨
買的第 1、2 檔股票
洲電子與泛亞銀行,通通變壁紙
不過,初入股海,幸運之神的不眷顧
倒成了好事,因為他很快醒悟
買股票得靠自己好好做功課
於是 25 歲起他大量閱讀
每個月一定會看 4∼5 本
算一算 2 年時間大概看了上百本的書」
鯨吞百本書漸入佳境
遇見洪瑞泰獲利再提升
這是鄧安鎮的「鯨吞階段」初步買股方法
而這個階段他的年報酬率可以達到 10% 左右
「但,我不滿足。」2005 年一次到誠品書店
鄧安鎮見到洪瑞泰寫的書《巴菲特選股魔法書》
當時在書店站著一口氣看完三分之一
買書後的 2 天
就決定要去上他所開設的「巴菲特班」
「洪瑞泰可以把複雜的東西
簡化到連菜籃媽媽都看得懂」
一直到 2008 年
鄧安鎮買股票不偏離洪瑞泰的核心思維:
從財報找出潛力股
且特別重視股東權益報酬率(ROE)、
盈再率(盈餘再投資率,即資本支出占盈餘的比率)
而這個階段,他的投資年報酬率從 10% 拉高到 15%
進入價值投資 3.0 版
不過,當發現年化報酬率難以突破 15% 時
他那顆不滿足的心又蠢動了
看財報選股,著重的是「量化」分析
少了「質化」的研判
大家都知道股票要買在一家好公司尚未被發現前
但財報數字是公開的資訊
並且是過去式,想要前瞻未來
得採質化分析,1 檔股票
我要連它 10 年後的樣貌都看得到才會買
這又是鄧安鎮為自己建構投資護城河的作為
於是 2008 年起
當他以量化加上質化分析做為選股依據時
他正式把自己推入「價值投資 3.0 版」的階段
投資是一門藝術
複製不來、唯有自己練功
雖然進到價值投資 3.0 版後
鄧安鎮資產加速度膨脹中
不過,他還是有過滑鐵盧的戰役
「23.75 元買進中華車(2204)
抱了 6 年時間,結果以 27.5 元賣出」
這是他這 10 年來投資紀錄中最大的汙點
他因此從中學到:不懂的東西不要碰
沒感覺的產業不要買
與股票談戀愛談了 18 年
鄧安鎮總算是修成正果
對於股票這個「牽手」
他有濃到化不開的愛
讓鄧安鎮找到自己買股的「藝術」後
投資績效直竄。你呢?
找到屬於自己的那門「藝術」了嗎
還是依舊在找尋「明牌」呢
找到自己的獨門藝術
準備好了再入場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先按個讚哦!
更多勵志人心的故事 ...
推薦這本《Money錢》2016年10月號第111期 給你
文章來源:Money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