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靠「基金養基金」存到大安區房子、攢到子女教育金的蕭碧燕,退休後靠「配息債」照樣月領 10 萬元!

Money錢

Money錢

  • 2017-01-04 14:26
  • 更新:2018-09-20 15:22

曾靠「基金養基金」存到大安區房子、攢到子女教育金的蕭碧燕,退休後靠「配息債」照樣月領 10 萬元!

(圖/shutterstock)

 

基金投資人對於蕭碧燕一定不陌生,

她除了有「基金教母」的稱號外,

也是「定期定額教母」。

這是因為蕭碧燕長期以來以定期定額投資為主,

並且定期定額買基金從來沒賠過錢。

蕭碧燕任職投信投顧公會秘書長時,

大推定期定額,一心為投資人指引獲利之路。

 

而當時鍾情定期定額的她,

對於「穩健」的債券基金可是一點兒興趣都沒有。

蕭碧燕透露,唯一一次碰「債」是

2002 年單筆買進 1 檔高收益債基金,

「賺了就走囉!」

之後,再沒與債券基金有任何瓜葛。

 

繼續往下看...

 

領終身俸觀念深植血液中

就是要活到老、領到老

2012 年從公會秘書長職位退下後,

蕭碧燕的投資態度 180 度大轉變,

過去幾乎不屑一顧的債券基金,

如今在她的投資部位中占比卻高達 8 成。

「我要求每個月要有 10 萬元的現金流進帳。」

她不諱言目前已經達到期望。

值得一提的是,

現在蕭碧燕對於基金淨值漲跌幾乎不關心,

就連翻開對帳單的頻率都大幅減少,

退休生活因此很閒適。


從「單戀」定期定額、幾乎完全不看債,

到退休後以債為主軸的改變,

蕭碧燕提到關鍵人物:母親的影響。

「從小媽媽灌輸我們家 7 姐妹的觀念是,

當老師最好,因為可以領終身俸,

就算退休沒工作也不怕。」


窮滋味,蕭碧燕嚐得透徹。

父親兩次失業,母親對於金錢錙銖必較,

總是在昏暗的燈光下,

敲打那怎麼算都不會平衡的收支。

父親、母親、阿嬤外加 7 個小孩,

就擠在 10 來坪的房子度日。

「媽媽對金錢的恐慌,

對於年老後沒有兒子可以奉養的擔憂,

都深深影響我們 7 姐妹。」


於是,蕭碧燕家的 7 千金,

有 4 位成了可以領終身俸的老師。

而由於「領終身俸」的觀念

也深植於蕭碧燕的血液裡,

因此自公會退休後,

她積極為自己打造一套領取終身俸的策略。

 

 

工作時靠定期定額賺很大

退休後靠配息債穩穩領

蕭碧燕解釋,人生階段的不同,

累積金額的多寡,都會影響投資行為。

「年輕還在職場打拼時,每月有收入,

因為資產水位低,『賺很大』是第一目標;

等到水位升高,加上退休後沒有固定收入,

這時候投資忌諱賠很大。」


確實,100 萬元資產與 1000 萬元資產

所要求的報酬率一定不同,

百萬資產就算賺 20%,不過是增加 20 萬元;

相對來說,1000 萬元賺個 5%,則進帳 50 萬元。

因此,資產長大到一定程度後,

「衝衝衝」已經不是重點,

而是如何讓錢穩穩流入口袋,

特別是進入退休階段,「穩」更是最高原則。

 

回顧過往買基金只愛做定期定額,

蕭碧燕坦承,對債券基金不夠熟悉是一個因素,

當然,主要原因還是為了賺快一點、賺多一點,

「定期定額波動大,不要在乎過程,心法對了,

確實可以比較快速累積資產。」

 

要關注績效、適時停利

定期定額投資過程較忙

而任職基金公司、甚至之後的投信投顧公會,

因為貼近市場,蕭碧燕也不覺得定期定額

要頻繁關注績效、要適時停利、

停利後要尋找其他標的買進⋯⋯

這樣的過程很麻煩,

「但,確實是比較忙一點。」她笑說。

 

蕭碧燕最高紀錄

曾經每個月定期定額扣款金額達 20 萬元,

且基金檔數有 23 檔之多,

「這是『養』出來的結果,不是全用薪水去扣。」

她提到,因為定期定額的操作從來不間斷,

也不會輕易把停利贖回的錢拿去消費,

全數放在同一個帳戶裡,

因此,當基金養基金到一個階段後,

帳戶的金額便可以大到同時扣 23 檔基金。


「那時候的基金公司少有自動停利機制,

多數要靠自己瀏覽對帳單,

而為了即時停利,要很注意停利點是否出現,

花的時間一定比較多。

另外,也要費一點力氣找好基金。」

 

比較過往只做定期定額

與現今以配息債為主的投資法,

蕭碧燕表示,現在「愜意」許多,

面對空頭市場更無所謂,

「每個月就會有一定的現金流入,何須擔心?」

只是買債難道沒有風險,

可以這麼輕鬆的面對市場起落?

「既然要投資,就一定要對產品徹底了解。」

蕭碧燕直指投資要從容、要能獲利的關鍵。

 

事實上,從決定為自己創造「領終身俸」的機制起,

蕭碧燕便一頭栽進債券的世界,

把自己的疑問一一釐清。

 

 

買債前問自己兩個問題

配息滿意嗎?波動接受嗎?

「我的目的很清楚,是為了領息,

所以配息債是我要的標的。

接下來,我要滿意的配息,

而我期待的配息率是 6∼7%。

高配息的債券有什麼特別要留意的問題呢?」

「波動嘛!」

 

蕭碧燕繼續推演,

「那波動會不會影響配息率?答案是會。

但這多半是基金公司的策略,

希望在市況不好時,降低配息率,

好讓淨值有一點彈性調整的空間。

事實是,債券發行後,價格不論怎麼波動,

發行單位都得讓債權人領到息,

所以領息是一件確定的事,

且債券的票面利息是基金配息的主要來源。」

現在確定了幾件事,

債券價格會波動,但在波動的情況下,

還是會領到息,

所以如果買債券基金是為了領息,

那就一定不要去在乎淨值波動。

 

但是,還有一個問題值得探討,

淨值確定會波動,有沒有可能變成「0」?

答案是:有,那就是該檔債券基金

所買的債券全部違約,而此時當然就拿不到息了。

 

也就是說,買債券基金的最大風險

是買到 1 檔投資組合中的債券通通都違約。

就算沒有通通違約,5 成違約影響也很大

(實務上此狀況發生機率幾乎是零),

因為發債單位違約,就配不出息了。

「所以,我買的債券基金規模一定要夠大,

而且我會挑投資組合包括至少 400 檔債券的產品,

這樣就可以把傷害降到最低。」

蕭碧燕點出買債券基金應有的思維,

以及選擇的重點。

 

花 2 年建立配息債部位

月月領息 空頭降臨也無感

在配息滿意度及波動度能否接受的考量下,

蕭碧燕把所有債券基金種類拿來一個個套用,

「公債波動度是低,但配息呢?

不是很滿意,所以刪除了。

投資級公司債波動 ok,但配息也不甚滿意,剔除。

南非幣計價的新興市場債,配息很不錯,

但波動實在太大,也不考慮⋯⋯」

 

一個個套用下來,最後蕭碧燕看中了

高收益債及新興市場債兩種產品。

她目前的債券基金組合為 4 成高收益債、

3 成新興市場強勢貨幣債、

3 成新興市場當地貨幣債,

計價幣別則通通為美元,

「這組合花了 2 年時間慢慢建構,

重點是如此一來可有效平衡波動。」

「買債就是事前做足功課,

接下來其實不用太關心。」

 

蕭碧燕提到,只做定期定額時,

需要認真追踪績效、認真停利、認真找標的,

現在買債券基金果真「簡單」許多。

但,這樣的「減法」投資,

對於績效會不會有很大的影響呢?

 

蕭碧燕笑說,過往很忙,是創造了不錯的績效,

買了房子、存到了退休金;

但現在也不差,每個月有約 10 萬元的現金流。

而且她其實沒有完全放掉定期定額,

配息債流入的錢,還是會撥一部分做定期定額。


「兩邊賺,要達到年獲利 10% 不是難事,

重點是,心情更篤定、更輕鬆。

尤其是面對現在超難賺的行情,

因為配息債還是月月提撥金額到戶頭,

所以就算定期定額扣個 3∼5 年才能見到停利點,

也幾乎無感了。」

退休後的蕭碧燕,

減掉「忙」投資,卻依然不減漂亮績效。

 

慢投資績效不會比較差,

心急的投資人試著放慢腳步吧!

Money錢

Money錢

Money錢雜誌,是台灣理財‧投資‧股票‧基金‧退休‧保險規劃學習網。www.moneynet.com.tw/

Money錢雜誌,是台灣理財‧投資‧股票‧基金‧退休‧保險規劃學習網。www.moneyne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