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人類壽命快速增加,是過往從沒發生過的事,
當台灣位處在快速老化的變動中,
經濟負擔、醫療品質、照護問題...
將複雜到讓人難以想像。
如果你還用過去的舊思維來規畫保險,
恐怕將面對「越活越辛苦」的人生;
相反地,換掉保險舊腦袋,你會活到老、快樂到老,
並且有尊嚴到老。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總論篇:想念自己 ,更要照顧自己
最近《我想念我自己》這部電影引起熱烈迴響,
影片敘述的是阿茲海默症患者的心路歷程
及家人的扶持。
女主角Alice 原是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教授、
全球知名語言學專家,
卻在50歲時被診斷出患有早發性阿茲海默症,
一開始只是忘了回家的路,很快的,
她逐漸遺忘了與家人及自己的記憶。
年紀越大,失智症盛行率越高
這是一段見不著黎明的漫長黑夜,「活著」,
卻喪失了生活能力,必須有人時時照應。
於是Alice的家人請來一位照護者照顧她的生活起居,
過去與她衝突不斷的小女兒,
則放棄了最喜愛的西岸生活,飛回東岸,
與母親一起走這段「過去缺席」的日子。
電影劇情讓人動容,事實則讓人椎心。
阿茲海默症是失智者最常見的病症,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於2012年4月
首度發布的失智症報告指出,
2010年估計全球有3560萬名失智症患者,
且以每年增加770萬人的速度成長,
也就是大約每4秒鐘就有一名新罹病者。
影片敘述的是早發性阿茲海默症對生活與家人的衝擊,
而現實面是,有更多的老年人與其家庭
正面對此病症的折磨,包括經濟上與精神上的壓力。
依衛生福利部委託台灣失智症協會
進行的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
年紀越大失智症盛行率越高,
且有每5歲盛行率倍增的趨勢,
舉例來說,75~79歲失智症盛行率為7.19%,
80~84歲則躍增為13.03%。
回到目前國內的整體現況,
以內政部2013年底人口統計資料估算,
台灣65歲以上老人共269萬4406人,
其中50萬4864人有輕微認知障礙,占18.74%;
失智症人口則有21萬7855人,占8.09%。
前所未見的長壽風險像海嘯襲來
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指出,
阿茲海默症、乃至更廣義的失智症,
或者其他經常伴隨老年人2017年,
台灣將成為「老人國」;
2025年,為應付20%的老年人口比重,
健保須籌措1兆元財源。
過去長壽令人欣羨,現在長壽成為風險,變化太快,
每個人都該嚴肅面對的骨質疏鬆、青光眼等,
都是醫學發達後,現代人因長壽所面對的「長壽風險」
攤開圖表,指著陡峭揚升的趨勢線,陳亮恭繼續說明:
「人類壽命在近200年增加了1倍——
西元1800年人類平均壽命是40歲,
台灣光復時的1945年,國人平均餘命也僅30餘歲,
但是現在台北市女性平均壽命已經拉長至83歲了。
算起來70年間,台灣民眾平均餘命增加了50歲。」
時代變了!過去某一個人很長壽是個案,
現在是一群人都很長壽...
而這個改變是近1、200年才發生,
「特別是壽命快速延長的這件事情,
是我們人類歷史中從沒經歷過的狀況,
可以想見此衝擊有多大、多廣。」陳亮恭強調。
當然,人口老化是普遍的現象,
只不過,亞洲老得更快。
一般定義,65歲以上稱為老年人,
而老年人口數占一個國家總人口數的7%,
即為高齡化國家;
若此比重升高為14%,則為高齡國家,
也就是俗稱的老人國。
目前台灣老年人口約占12%,預估2017年會來到14%,
也就是再過2年,台灣也將成為老人國的一員。
比較值得關注的是,以法國來說,
老年人口從7%升至14%,是歷經120年的時間,
歐美多數國家為50年,日本這一段歷程走得相對急,
只有26年,而台灣更只用了24年,
就從高齡化跳到高齡國家。
老年人口大增健保難負荷
「現在台灣老年人口約270萬人,
預估到2025年會增加為約480萬人。
挑戰更大的是,過去老年人口占10%時,
花掉的醫療費用已經是健保總支出的33%,
一旦人口跳增為20%,
行政院預估健保起碼要有1兆元的收入來源
(目前約5000億元),才有辦法維持正常運作,
且屆時老年人的醫療開銷占比將拉高至56%。
這樣的變化,誰能說健保一定不會倒?」
陳亮恭因此大聲疾呼,進入老人國後,
社會一定會變,而且這個改變,會快到你無法想像。
以健保為例,如果無法籌措到如此龐大的財源,
屆時一定會提出相對應的方式,
朝向不太花錢、拉高效率的方式,這樣一來,
醫療品質會變成如何呢?
萬一最差的狀況,健保不再支應大家的基本醫療開銷,
醫療花費又會倍增多少呢?
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助理教授
彭金隆就提出一個實例,一位英國醫生到美國旅遊,
在當地生病住院,沒想到住院11天,
出院拿到帳單幾乎無法承受,因為必須支付11萬美金
(約330萬元台幣)的診療費用。
「大家有沒有設想過,沒有健保的醫療體系,
該準備多少的醫療費用呢?」
長壽、通膨退休金難算出止境
除了醫療品質令人擔憂外,就算老得很健康,
還有讓人怎麼精算也算不出來的退休準備金,
原因很簡單,幾乎每個人生命的終結
都是由老天爺決定。
「很多人認為1000萬元的退休金已經足夠,
但這是在大家認為健保會永遠存在的前提下,
而且大家沒有認真看待『活太久』的風險。」
彭金隆舉例,30年前10元的麵包已經算高檔,
但現在以30元起跳,物價硬是增加了2倍,
所以,你要如何設算不知道活多久、
物價又會如何變動的未來所需呢?
「在我看來,老後的生活開銷,
很難算出止境,不容易規畫目標值。
卻又是一個不能不面對的嚴肅議題,
所以,很多舊思維都應該被打破。」
彭金隆語重心長的表示,在保險規畫上,
以往大家都以「他益」為出發點,
在腦中閃過的念頭不外乎意外、死亡時,
可以領到一筆錢,來照顧家人,
避免自己早走、非預期死亡的風險。
但是保險的範圍絕對不只有「照顧別人」,
還包括「照顧自己」,尤其如今生命歷程正在改變,
活到80歲是常態,甚至根據統計,
至2056年時,女性平均壽命將站上90歲高齡,
也就是說,如果60歲退休,
得為未來30年的日子做好打算。
保險配置重「自益」不擔心活太老
事實上,以多數人的生命歷程而言,
50歲已經逐漸卸下照養家人的重擔,
此時,保險規畫應以「自益」為重點。
「只是比較麻煩的是,
如果等到50歲才回過頭來考慮自己,
多半已經來不及了,
因為所有的保險商品會貴到讓你買不下手。」
「所以,我的建議是,50歲雖是個降低『他益』、
增加『自益』的分界點,但最晚要在40歲即陸續行動,
否則,『自益』的配置會讓你準備得氣喘吁吁。」
彭金隆直指時間規畫上的重點。
總之,活到老、快樂且健康到老,是每個人的期待,
沒有人希望打拼了一輩子,
在退休之後卻過個凡事得精打細算,
只要花錢就擔心受怕的日子。
因此,面對「長壽」趨勢,你的保險腦一定要革新,
這樣,等到邁入老後的生活,
萬一不幸成為失智的一員,想念自己之餘,
也有能力照顧自己。
畢竟「自益」做得好,
也等同「他益」,
不會拖累最親愛的家人。
還有更多保險辛秘
會在新開幕的【保險理財寶】
現在按讚 就成能為我們
前 100 位元老支持者呦 ❤
此外 ...
加LINE好友
更有不定期好康呢!
本文由 Money錢 授權轉載,原文 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