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天真了!有保險 就有保障?購買前 思考這 「3 件事」,否則恐只換心安!

別天真了!有保險 就有保障?購買前 思考這 「3 件事」,否則恐只換心安!

(圖/shutterstock)

 

自己的人生保障,誰幫你決定?

大多數人 可能沒有真正去想過,

如果 需要保險的話,

要買多少保額 是合適的?

多數的情況

應該都是業務員 告訴客戶說

他需要買的額度是多少,

客戶衡量 他自己的預算後 就購買了,

或甚至 是因為人情關係 買的保單。

老實說...

 

 

 

 

 

只聽信別人,卻忽略自己的權益

老實說 保險商品 琳瑯滿目,

有不同的險種、不同的給付條件,

光是看保單條款 就讓人丈二金剛 摸不著頭緒,

要去弄清楚 保險的區別 還真是不容易。

不過保險業務員 有幾十萬大軍,

專業守紀律的不在少數,

但是難免有 極少數業務員

用比較不正確的方式 在銷售保單,

消費者 還是有必要 對保險的專業 稍做涉略,

在投保時 也可以維護自己的權益。

 

投保壽險 3 種計算投保保額方式:

一、較常見的計算方式:收入的 10 分之 1

這樣的說法 太過籠統,

單以保費 來做計算 並不合適,

同樣的保費,

但是 買到的保障額度 可能天差地遠。

 

二、用未來還能工作的年期 與 收入來計算

例如,

預計還有 20 年工作生涯、每月薪水 6 萬,

他所需要買的額度是:

6 萬 x 12 個月 x 20 年 = 1,440 萬,

這種算法又 太過於簡化,

它並沒有去考慮 家庭負擔 等因素。

 

三、較貼近 實務的算法:所需準備 - 已有儲蓄準備

在理財規劃的實務上 我們常用的計算方法,

為所需準備 - 已有儲蓄準備 = 所需壽險保障額度,

這種方式其實是一種家庭資產負債表的概念,

假設這個人發生風險的當下,

壽險的給付額度可以幫他清償掉家庭的負債、貸款等,

另外提供一筆金額讓他的家人有緩衝時間、做應變

(例如,配偶需要 重新學習 工作技能,

 以便回到職場工作 等等調整),

完成心願(讓子女完成學業、有能力獨立自主等)。

例如,在勞保中的身故給付

或是 團體保險裡面的 壽險保額等,

為什麼 不算意外險?

因為意外險 是要因為 意外事故身故 才給付,

如果是生病身故 是不會給付的,

因此 我們計算時 一般是以壽險的保額 為主,

並未算入 意外險的保額。

 

如何選擇自己的保障項目:

當你已經知道 所需壽險保障額度,

那如何套入 你的財務規劃 當中呢?

例如說,你算出的 所需壽險保障額度 = 1,000萬,

這時候壽險 你可以有 2 種選擇:

例如,買了 20 年期的 定期壽險,

在第 21 年身故,是 完全領不到 保險給付的,

因為保險的保障 已經結束了。

你一定會說:

那定期險 不好啊,沒有保障,

2 者的差別是,定期險的保費 相當低,

舉例 以 30 歲男性 保額 100 萬計算:

這代表的意義是:

1. 同樣的保費,你購買 定期險,

 可以買到 比終身壽險 多將近 5 倍的保障。
2. 如果 預算有限,

 定期險 可以用低廉的成本,

 買到 跟終身壽險一樣 保障額度。

 

3 個觀點 幫你選擇定期 或 終身:

很可惜的是,

定期壽險 在台灣 普遍接受程度 不高,

一方面是 業務員 較不願意

主動推薦 客戶購買,

再者是 消費者 先入為主 的觀念,

認為 終身型的會比較好。

不過就財務規劃 的觀點,

你可以思考 幾件事情:

1、財務規劃的保障

首先是 我們前面所說的

計算 所需的保障額度,

其中 幾個決定額度 的因素是:

給家人的保障、子女教育基金、房屋貸款等等,

這些一般在 20、30 年後,

當你 60 歲左右時,子女都已長大成年、

可以獨立了、房貸 也已經繳完了,

事實上 這些因素 已經不再存在了,

那你還需要 這麼多 保障額度嗎?

還是你會希望

一開始 就有多 4、5 倍的保障 比較實在?

因為你 負擔比較大的階段 是小孩成年以前,

因此 你需要更多保障,

而不是一開始 就比較不足的終身保障。

 

 

2、時間價值 與 通膨效果

第二點是 終身壽險 保障額度 一般是固定的,

如果 從通膨的角度 看的話,

這樣的固定額度 是隨著時間過去,

一直在降低 它的真正價值的,

以 3% 通膨來算,

100 萬的保額,在 30 年後的價值,

會相當於現在的 41 萬,

所以你認為 它是終身保障 有那麼必要嗎?

 

在整體財務規劃上,

它也必須 與你的預算 做配合來考慮,

千萬不要 買了一堆保險 超出自己的預算,

每年繳費 都很吃力,甚至於讓保單停效,

這都失去買保險的意義了。

如果能夠 在當初 做保險規劃時,

就先做好財務規劃,

把自己 與 家庭的 財務目標 訂出來,

再根據 自己的狀況 算出需要的保障額度,

然後配合預算,比較各個商品的成本效益後再投保,

這樣的投保過程 就是根據自己的需求 來決定的,

比較能符合自己的需求。

之後只要每半年、一年,或是 家庭工作狀況改變

(結婚、生小孩、失業等),

再做定期的檢視,看是否需要調整就好。

 

 

3、定期 與 終身的特性:

當然定期壽險 還是有它的某些特性 是你應該了解的,

定期壽險 指的就是 只保障一個固定年限,

過了這年限 保障就消失了,

你必須注意 它的保障年期 是多久,

在那之後 是否需要

再另外購買 另外一份保單 來延續你的保障?

再來是 定期壽險,因為不是終身的,

所以它的現金價值 並不是一直成長的,

以終身壽險來說,

因為它的 保障期限 是到身故為止,

因此它的 現金價值 會隨著時間而增加,

但是定期壽險 是時間愈久,

它就愈接近 保單的到期日,

因此 保單的現金價值

反而是 在接近到期日前 就會開始降低,

以 30 年期的 定期壽險為例,

大約在第 22 年開始就會開始下降直至歸零,

萬一 你中間 需要做保單的變更

(更換險種、延長年期等等),

這些因素 是你必須要考慮到的。

一份保單 因為年期很長,

一般都在 10 年、20 年,甚至更久,

它也無法像 一般的金融商品一樣,

隨時可以中止,

如果購買了 在中間做解約,

可能會有 相當程度的損失。

因此 如果投保前做好評估、了解自己的需求,

也能夠 根據自己的需求 來購買合適的商品,

對自己 會是比較有利的。

ps:保險商品內容 各家保險公司 都有差異,可能與本文內 舉例之保費數據不同

 

 

本文由 廖義榮 授權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追蹤FB粉絲團

即時學習更多保險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