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文章出處:Money錢
馬雲說,阿里巴巴成功
是因為沒有錢、沒有技術、沒有計畫
張宥宸從小家庭時常因為錢吵架
父母甚至用他的名字簽了高達千萬的本票
使他還沒社會就身背千萬債務
但他從不輕言放棄
不到 30 歲卻背負約 2000 萬元債務的他說:
「也是因為債務
他才能創造年平均收入達 250 萬元的職場人生」
到底他是用什麼方法
從負債 到平均收入達 250 萬元呢?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
(贊助商連結...)
從小見父母為錢吵架
退伍前滿身負面情緒
工作 6 年多時間
「我幫家裡還了大概 1500 萬元的欠債
現在,仍舊背著 400 多萬元的債務。」
講這句話的人是今年 30 歲
剛成為富邦人壽水上分處經理的張宥宸
在公司內部他有一個響叮噹的稱號
叫做「嘉義還債哥」
退伍後最大目標就是:幫家裡還債
「還債哥」的稱號很貼切
因為張宥宸退伍後的最大目標就是:
幫家裡還債
而他確實朝向這個「苦」目標不斷前進
「最高紀錄 1 個月還掉 100 多萬元
應該再過幾年就可以清掉了。」
「不過,我覺得人應該要創造適當的、好的負債,
所以,接下來我打算買房子。」
從極端負面、埋怨、不平衡
到現在的凡事正面思考、覺察、放下
年紀輕輕的張宥宸像是活了兩輩子
前一輩子他見到的是
父母親因為債務累累
每周一小吵、每月一大吵的畫面
債主上門,在他們家賴以為生的簡餐店撒冥紙的場景
從小沒有安全感
選擇沉浸在電玩世界裡
「印象比較深的一次是,
學校考完試回家原本都會在樓下等我的媽媽
怎麼不見人影
一上樓,見到她躺在床上
旁邊圍了好多人。那次,她吃了安眠藥尋短。」
張宥宸娓娓道來那些從有記憶以來頻頻上演的晦暗影像
原生家庭如此
張宥宸很沒有安全感
但在他的腦袋瓜裡已經種下:
我以後一定要賺很多錢的因子
只不過,沒自信又自卑的他
光有想法沒有做法,甚至上大學後
因為全身散發的負面情緒
連打工都會跟人吵架
最後他選擇沉浸在電玩世界裡
從一開始拒絕賣保險到接受
只因為一個念頭 ...
「我記得,媽媽那時候每個月
都會給我 8000 元到 1 萬 5000 元的生活費,當然
這些錢都是向別人借來的
直到有一天我覺得我好糟蹋家人才拋掉很『廢』的生活。」
只是,腦袋依然空空如也
張宥宸雖然念的是保險
但因為父母親對保險的觀感很老舊
認為做保險沒朋友
所以極力反對他走保險的路
而毫無想法的他
也按照爸媽的指引,「拒絕」保險之路
做保險,卻不知該外出找人
3 個月 只賺7000元
但,像是安排好的劇情一樣
一位經常在他們家簡餐店用餐
從事保險業務工作的阿姨
時不時與張宥宸閒聊
當阿姨知道他的夢想是幫家人還債後
馬上說:「你進來做,一定可以把負債還清。」
但受到父母親影響的張宥宸
心裡的OS卻是:「拜託,別騙人!」
之後,當這位阿姨要再與他聊保險的事情時
張宥宸甚至撂下:
「妳如果再談保險,就不要再來」的狠話
為了還債
決定朝「保險」之路試一試
退伍後
持續茫然、完全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的張宥宸
想到這位阿姨也許可以給他除了保險以外的建議
於是一通電話找上了她
結果阿姨說的一個點:
「做保險,公司會給很多訓練,
有機會學習很多東西」讓張宥宸心動了
但我是抱持著消極心態去的。」
不巧的是,張宥宸進入保險業的時間
與百年難得一見的金融海嘯剛好撞期
2008 年 9 月退伍,10 月到富邦報到
「剛開始的 2 個月,我完全沒有踏出辦公室一步
我還真不知道當保險業務是要外出找人的。」
腦袋空空外加天真的張宥宸,
果然在 2008 年寫下難忘的篇章:
3 個月總收入 7000 元!
讓他打起精神繼續向前的動力
竟然是「一些單據」...
「老實講,一開始進到保險業
我還是看不到未來,直覺在浪費時間。」
但是,當媽媽問起收入
而他支吾其詞的回答後
母親忽然一臉嚴肅的拿起一些單據說:
「這些支票,我們要一起負責。」
做保險賺不了錢
只好在公司兜售便當
「我知道家裡有負債,但從來不知道有這麼多!」
尤其張宥宸發現父母親因為欠債已無信用可言
所以後來都改用他的名字開票
更是不可置信
「我原來已經沒有後路了
因為名義上那是我背的債務。」
本想雙手一攤擺出
「你們欠債,不關我事」的態度
卻在見到票上名字赫然出現「張宥宸」後
起了化學變化
只是業務員的門檻真的特別高
在還沒跨過那道「坎」前
身旁大概都只會充斥「你不行」的言語
而張宥宸一如大家期待的表現非常「落漆」
為了多賺點錢,他會在公司兜售家裡簡餐店做的便當
「很多人都面露不屑的表情,也被資深前輩笑話。」
事實上,除了現在「還債哥」的稱號
更早之前,他是被叫做「便當哥」
因為妹妹的一句話
他決定面對自己的人生
便當哥真的很拮据
一次,騎車外出,加完油後
才發現口袋裡只有一個50元銅板
還不夠油錢,馬上急call妹妹前來幫忙
當妹妹送錢過來,見到神情漠然的張宥宸時
一句:「哥,你一定可以的,加油!」
讓他瞬間淚崩
教育訓練 干擾別人上課
被驅離 卻不放棄自己
跌撞的張宥宸,確實很需要「加油」
因為不只家裡的債務讓他喘不過氣
他的缺乏自信、缺乏專業能力
更讓自己氣餒
因而總是顯現毛躁不安的反應
富邦人壽訓練管理部雲嘉訓練科資深副理林雪玲
對這位 7 年級大男生印象最深刻的便是
他曾經在教育訓練課程中
因為不斷干擾別人的學習
而被驅離教室
「不過,很特別的是,
他並沒有一味感到丟臉而不敢面對大家。
相反地,事後他反思自己的行為
寫了一張卡片問我:
還可以回到教室裡繼續學習嗎?」
林雪玲認為張宥宸最寶貴的特質就是:
不輕言放棄自己
僅管如此
張宥宸剛開始並不敢逢人就談保險
所以從信用卡、車險跨售出發
「當開啟服務的機會,
他很有本事滿足客戶的需求,
進一步建立信任感。」
富邦人壽嘉業通訊處業務主任吳秉璋提到
保險在於信任感的建立
就算失敗他卻從不氣餒
可從一段他與客戶的互動看出端倪
一次,他與一位跟他買車險的客戶聊重大疾病險
客戶馬上打斷他
表示不要談這樣不吉利的話題
但張宥宸並沒有打退堂鼓
他補上一句:
「那如果出國有需要買旅平險的話,可以找我。」
1 年半的車險服務
加上半年的旅平險服務後
一天,他再次拜訪這位客戶
見到桌上報稅的資料,有多張保費收據
張宥宸隨即表示,可以提供保單健診
「我是真的想讓客戶釐清買的保單是否符合『價值』」
後來他把客戶的一疊保單拿回去仔細翻閱
花了 1、2 個星期做整理
終於在多次的「服務」後
這位車險、旅平險的客戶
也變成他人身保險的客戶
然而,就算業績逐步拉升起來
他還是不被看好
「有人說我是靠媽族
以為我媽開餐廳人脈很廣
拜託!我去找我媽的好朋友銷售保險時
他們的態度都是:
你媽都已經欠我錢了
還想我拿錢出來買保險
這樣,我如何靠媽啦?」
張宥宸無奈的說
不到 7 年時間
從遜咖業務到分處經理
「當發現自己有能力了
我就不再抱怨。
而我覺得現在什麼都有
只缺更好的自己。」
如今,張宥宸總算靠「能力」
走出「前一輩子」的陰鬱
現在的他 正在展開「這一輩子」的精彩
改變有多大?
「我以前只要一翻開書就想昏睡,
但現在習慣閱讀。
我好像25歲才學會讀書。」
張宥宸笑說。
並且過去最討厭「做筆記」的他
如今頻繁紀錄客戶的特色、喜好與需求
再說那個曾在台下聽講搗蛋被驅離出場的他
現在則轉換角色
成為夥伴的激勵高手
頻頻在台上分享他所走的每一步
我覺得可以從負債千萬
到年收 250 萬的經理真的很不容易ll
但人生... 就是這樣
絕對不要輕言說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