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只能找郭董,Google也找宏達電!台灣代工超強,但就是沒有「品牌」,竟是因為.....

CMoney精選

CMoney精選

  • 2016-12-02 11:46
  • 更新:2017-07-04 13:45

iPhone只能找郭董,Google也找宏達電!台灣代工超強,但就是沒有「品牌」,竟是因為.....

(圖/shutterstock)

 

作者:citywall

 

品牌為王,

已是上個世紀的 商業模式

有兩個重要的操作觀念,

可讓各位PTTer思考

自有品牌與本國人口的關係

 

繼續看下去...

 

1. 現代實體「品牌經營」很燒錢

若各位有在關心瑞士精品錶,

一定知道近年瑞士錶的

總體銷售數字已大不如前,

漸漸進入寒冬期

以往世界的經濟動能,

是需要由殺手級應用(新科技)帶動的

而既有的 食衣住行 傳統產業,

也都會隨著 科技進步,

開始進行轉型

 

台灣的 產經特性,

國際品牌 也青睞!

台灣的產經特性,

一直是在於實體研發

應用與產線品管

你會看到現在成衣業

所用的機能布料台灣是世界第一

蘋果庫克找來找去,

還是只有郭董能擔起

iPhone的 生產重任,

Google也找要 宏達電,

做最頂級概念機,

背後需要的無線,基頻,

軟硬都非常吃重

 

 

不做那 品牌形象, 

而是背後的「實體技術」

更不提台積電世界第一的

研發與製成能力,

是台灣對世界產經的樞紐價值。

有人問為何 台灣會做代工,

就是 不做品牌

甚至還有人很愛訕笑代工窮,

說做品牌加上社會主義就多均富,

其實是社會主義學到,

開始做白日夢了。

 

台灣 不是沒有

「世界級 品牌」...

如歐洲人最愛用的捷安特和宏碁電腦

但關鍵問題就在於

既有的 實體品牌戰場

很吃 消費者印象

也就是需要歷代產品推成出新,

並用時間累積使用經驗,

進而創新才能打開世界局面

若你不創出新概念產品,

只是做me too品牌

那初期是要吃本土市場的,

因此就像郭董所說,

「人口紅利」 是必須的

才能撐起 品牌初期,

在穩定資本的狀況下,

才能推出二代產品累積記憶

 

 

要能「創新」,

才能 搶占先機!

舉例來說,在舊時代,

在沒人跟你做手機,做組合傢俱的時代

那你當然可以做3310,

做 IKEA, 而現代你再做,

就會遇到燒錢局面

就像左派很愛批判房地產價格不正義,

但這就是 先搶先贏的時機問題

你現在再出碳酸飲料,

要對打可口可樂,

輸了難道也要怪不公平正義?

在這個狀況, 台灣 Gogoro,

用電動機車共享電池

的概念打進德國市場

就是實體品牌戰場

需要新花樣的最佳案例

你能創新, 能吃海外市場,

才不受限於本國人口

 

能吃 海外市場,

才不受限於「本國人口」

而不是拿人口

與品牌的生存者偏差,

證明品牌不需要人口紅利

換言之, 中國國產品牌

之所以能累積快速壯大,

人口紅利絕對是關鍵因素

此時若你再看台灣 85度C,

王品等服務業如何佔領中國市場

有時真要對自己國家與產經能力

有自信, 並尊重 敬業態度,

才能 做好品牌

這不是任何社會主義

政府能保障你成功的,

這都是靠資本市場的自由選擇中,

率先做出初期創新, 才能致勝的

 

 

台灣 不是不想做 品牌,

只是 很燒「資本」!

但在既有現實產品中, 很燒資本

我們有郭董讓 SHARP轉虧為盈

的神級操作案例

也曾有BenQ併購西門子

導致破產危機, 成為各大商學院學習案例

 

天時 地利 人和 都重要,

看到這, 應該能懂不是說

創新就有創新的,

在創新之前, 台灣用代工

和服務業,專住 基本命脈, 

不也很偉大嗎?

若你還未創新, 沒有先開源,

就開始談分配 (社會主義,政府干預),

那因為資本總額就是如此,

分配的結果不是均富, 就是均貧

 

2. 新型態 品牌, 應先著重

「操作資訊 服務」, 而非實體

由於上述所提,

實體創業很吃資本(本土人口紅利),

你可以觀察新一代的品牌

如 Google, Amazon, UBER, Facebook

都是在操作資訊服務,

一台電腦 搞物流, 搞金流,

才是台灣年輕人 該思考

品牌創業時, 該著眼的方向

不是說做咖啡廳不好,

只是若你再把夢做大,

你的對手是 STARBUCKS

你需要更高明的商業模型,

否則若就只是咖啡口味好,

吃街坊辦公大樓口碑,

再談展店, 資本槓桿膨脹

太快時最危險, 很容易自爆

 

除了 技術門檻,

「心態」很重要!

台灣政府請唐鳳當數位政委,

願意開放一些實驗區, 是很好的起點

這些都需要技術門檻,

除了能力, 差的 只是心態

初期做沒錢是理所當然,

就跟賈伯斯和沃茲尼克

在車庫做蘋果一號是同樣光景,

不會比較苦, 成本 甚至更低

 

抱持 改善人類生活的

遠大夢想,

玩數位品牌, 不是什麼做做 APP上架,

畫畫 Line貼圖的玩意兒

而是要抱持改善人類生活的遠大夢想,

這和當初創實體品牌是一樣的

而數位創業 面臨的模式

拷貝競爭 將更加惡劣

 

只是在成本考量下數位品牌

才該是年輕人創業首選,

而且該直接在大市場(中國) 創業

當台灣青年勞工沒選擇創業,

只是吵著要政府分配資源時

不妨想想 自由市場

給你的路 就是選擇出路,

你明明可以選

 

 

 

此時往往問題不在能力不夠,

而是視野不足,

市場基本盤 (使用者) 不足

更可能是根本沒那個心去冒險去闖,

那在談什麼品牌, 也都是空的

首先 提升視野,

在跨足 更大的市場!

 

本文由 citywall 授權轉載,原文於此
本文受著作權保護,請勿侵權。
(責任編輯:CMoney編輯 / Rita)

 

菁英軟體工程師戰鬥營

熱烈招生中!

想學程式、成為工程師

卻怕自己沒基礎、學不好嗎?

別擔心!

CMoney 菁英軟體工程師戰鬥營

只要夠熱血,從0開始也能學程式!

 

不但全程免費,同時邀請學、業界師資

培養你的程式力,提高競爭力!

 

馬上行動>>立即報名!

活動詳情:菁英軟體工程師戰鬥營

有問題歡迎私訊粉專:從0開始學程式!

或是寄信到:engineertraining@cmoney.com.tw

 

 

 

CMoney精選

CMoney精選

CMoney 自出版社、各大報章雜誌精選好文 網路上的各家觀點,通通網羅呈現 !

CMoney 自出版社、各大報章雜誌精選好文 網路上的各家觀點,通通網羅呈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