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投資時,都想要猜測市場。
如果猜對市場,當然可以獲利,
如果猜錯了,就要承擔損失。
然而理財是為了讓資產穩定成長,
而不是像賭徒一樣,一下子賺錢一下子賠錢。
做好基金配置計畫,才能在這個有些瘋狂的市場中存活。
過去一個月,金融市場好像經歷一場三溫暖,
忽冷忽熱,搞得投資人摸不著頭緒。
為什麼川普當選後,美股一路衝?
為什麼歐洲政治黑天鵝風險升高,歐股還在漲?
為什麼人民幣一直貶值,但陸股卻越走越高?
一大堆的為什麼?
搞得人心惶惶,真的不知道,
甚麼是利多,甚麼是利空?
最近三場北中南演講活動,
我再次跟大家分享,
資產配置的重要性。
這個觀念看似平淡無奇,大多數人也不認同,
但在此混亂市場氛圍中,卻更顯得重要。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
(贊助商連結)
為什麼需要做資產配置?
一、美國股市本益比偏高
美股四大指數在11月再衝歷史新高,
估算目前美股本益比達17倍,
巴菲特指標(美股市值與GDP比)也達120%,
都不是便宜的股價。
雖然目前大家期待川普上台後,
推動更多內需建設,帶動美國經濟持續成長,
但畢竟美國已經歷8年景氣多頭,
是否還有大成長空間?
不無疑慮,仍要保持戒慎恐懼。
二、新興市場有成長機會,但也有變數
新興市場歷經近五年修正,直到今年才看到一些曙光。
從經濟基本面看,新興市場有較大成長空間。
但仍會受到一些議題影響,包括美元強弱對新興貨幣牽動,
原物料價格變動,對新興國家景氣推力,
以及潛在貿易摩擦是否影響企業在新興市場投資行動。
三、國際經貿、政治風險升高
明年是歐洲選舉年,再加上英國脫歐談判啟動,
歐元區政治動盪不安。再加上川普高舉貿易保護大旗,
可能增添國際經貿談判變數。
這些話題不一定會成真,但都會持續干擾市場。
四、全球資金流動加速
全球資金流動速度快,市場波動性加劇。
今年年初原物料價格重挫,
但2月之後資金卻大舉湧入原物料與新興市場,
帶來一波大反彈行情。
11月美國選舉當月,
資金又大舉流出新興市場、轉進美股,讓美股再創新高。
國際熱錢流動速度越來越快,讓投資人更難掌握。
五、美元升息債市利空,
但仍需要防衛性資產
目前市場對美元12月升息幾乎有共識,
接下來則是明年升息次數多寡的影響。
升息階段對歐美成熟國債券價格有負面影響,
但長期債券仍有保本功能,對資產影響有限。
另外,除了歐美公債之外,
還有新興債與高收債等不同產品,
提供不同風險與收益選擇。
投資人仍需要一定比重債券投資,
作為防禦性資產一環。
7 成資金紀律投資
3 成彈性運用
以目前市場環境,較簡單的資產配置原則是,
七成資金採取紀律投資,只用三成資金作為短期彈性投資。
七成資金可以分配為四成債券,
分散在全球型債券、亞洲債券、
美國高收益債券均衡配置。
這類資產著重於長期配息能力,
不需要短線進出,可以長期持有。
另外,三到四成基金,
可以配置在範圍最大的股票市場,
包括全球股、美股、全球新興市場股票基金。
這類投資想要獲得股票市場長期成長收益,
最好採取定時定額方式投資,
不為追逐短期報酬率,
也比較不用擔心進場點與出場點。
另外,保留三成資金作為彈性投資標的,
可視市場情況做短線投資,也就是大家最喜歡的猜市場。
但即使猜錯市場,對整體資產影響可控制在30%以內,
若再加上停損防護機制設定在10%,
則對整體資產影響不會超過3%。
目前市場變動劇烈,從獲利角度來看,
也更具機會,但只怕猜錯市場,賠錢機會也大增。
與其讓自己每天提心吊膽,
還不如檢視一下自己手上的基金配置,
建立讓自己可以安心睡覺的投資組合。
3 原則,做好資產配置:
40% |
債券(長期投資) |
全球債+亞債+美高收益債 |
30-40% |
股票(長期定時定額投資) |
美股+全球新興市場股票 |
20-30% |
彈性標的(短線操作) |
中國基金、台股基金、天然資源基金、高科技基金、反向ETF、黃金ETF、現金(僅為舉例參考) |
歡迎加入:林奇芬治富俱樂部
林奇芬相關著作:
新書「第一份收入就投資,30歲存百萬,40歲領雙薪」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02162?loc=P_003_001
「窮人追漲跌,富人看趨勢---投資前你一定要懂的10個指標」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19473
「藏富-我用基金賺到一輩子的財富」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12509
「治富-社長的理財私筆記」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60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