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作者:Alice Yang/哈佛姐的不正經學術之旅,轉載自:換日線
最近,哈佛校園裡
流傳著這樣一句話:
「如果你沒聽說過 CS50,
那麼,請不要說你讀過哈佛。」
CS50(註一)可以說是我在哈佛
見識過最「狂」的課,沒有之一!
甚至也許有一天,
哈佛最有名的不再會是 John Harvard 雕像,
而會是這堂超越所有課堂極限的知識體驗。
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
這堂課究竟有多「狂」!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最「狂」的上課地點
對一位異地學生而言,
光是坐在哈佛大學
最有名的 Sanders Theatre(註二)上課,
就已經值回票價了!
還記得大約是一年前,
在 edX上看到 CS50x 的課程影片,
一堂程式課程竟然可以
進化到像是在看大型劇作公演,
令人感到不可思議!而真正的震撼,
還是要回到第一次踏入 Memorial Transept,
與數百名哈佛大學部學生
一起走入 Theatre 的那個瞬間。
教授 David J . Malan 真實的出現在眼前,
為了解釋二分法的場景
將電話簿撕成兩半;
而我與有著全世界
最聰明腦袋的大學生並肩坐在台下,
兩眼聚精會神的看著台上教授的神情,我
感受到的,是一種躍然於
電腦屏幕之上的生命力。
這不僅僅是一間教程式語言的教室,
而是一間有趣的大型教學實驗室!
透過聲光、透過歌舞、
透過各式各樣的互動,
所產生與程式之間的篇篇對話,
再經由失敗、嘗試,
和無數個不眠的夜晚,
所共同寫下由 0 和 1 組合
而成的符碼青春歲月走廊。
最「狂」的上課型態
如果你只把堂課重點放在
每週 Sanders Theatre 的 lecture,
那就大錯特錯了!
教授的課程大綱中清楚點明了:
「選修這堂課的同學,
只需要現場出席第一堂和最後一堂課,
其他的 10 堂課都可以在線上收看!」
所以如果你收看任何
今年錄製的 CS50 課程影片,
會發現台下幾乎沒有任何學生!
糊塗的我曾因為搞錯時間,
亂入進到了課程拍攝的時段,
不過也因此有機會
見識到 CS50 拍攝的後台秘辛:
一堂課程的
拍攝絕對不僅僅是講座的側錄
光是現場,就有超過 6 台攝影機從不同角度拍攝,
還有專業的燈光、音效組。
更讓我佩服的是教授的講課功力,
非常具有張力的表演和互動,
實在很難想像講台底下竟然如此空蕩。
最「狂」的課程規定
想要同時間上很多課程,
你不需要妙麗的神奇沙漏,
CS50 特殊的上課型態,
讓學生可以在 CS50 表訂的
上課時間(每週一和週三),
同時選其他的課,滿足你的求知慾望。
根據往年的統計發現,
學生在 CS50 的前幾堂課程,
實際出席率往往較高,
但是隨著課程的進行,
選擇線上觀看
課程的比例明顯增加,
2015 年的統計顯示,
出席第一堂課的比例高達 8 成,
但到了最後一堂只剩下不到 2 成。
分析原因發現,
由於線上課程有各種功能
(暫停、重播、快轉),
學生可以依照自己
不同的學習曲線調配,
同時有不懂的觀念
也可以隨時搜尋到相關影片。
即使沒有出席現場課程,
從作業的成績分布也可以看出,
線上課程的效果幾乎和實體課程差不多,
甚至在某些時候,
同學們反應透過
線上可以得到最即時、
也最有效率的學習支援!
(延伸閱讀:Hahow 掀起的線上講座革命)
最「狂」的 Office Hour
程式語言的 office hour
竟然不是在電腦教室?
是的,你沒有看錯,
CS50 office hour 舉行的地點
是 Annenberg Hall,
這個餐廳是只有哈佛大學部,
而且是大一新生才可以進去的餐廳
──是不是覺很像哈利波特電影裡的場景呢?
CS50 除了每週的 lecture 外,
還有固定的 section 和 office hour,
學生們可以聚在一起討論問題,
office hour 的時間也非常配合大學生的作息,
從晚上 9 點一直延續到半夜。
數百位年輕大學生聚在一起
解 code 的場景,
真的不是一般人可以常常見到的,
或許未來的 Mark Zuckerberg 正隱身在其中呢!
最「狂」的教學陣容
哈佛的課程除了教授精心安排的課程之外,
課程助教的配置也是
讓課程增添精彩的要角。
CS50 助教和學生的比例是1:12 ,
以今年(2016年)636 位學生來算的話,
竟然就有多達 53 名的助教!
助教時間也是課程非常重要的一部份,
課程會依照程度分成
more comfortable、less comfortable和
somewhere in between來安排上課。
這些助教們也是大有來頭,
他們都是修過 CS50,
同時還是現役的哈佛大學部學生!
從課堂上,你不難看出
哈佛學生對於 CS50 的熱愛,
在校園中穿梭,時不時就會看到
有人穿著「I took CS50」的衣服。
最「狂」的功課量
"work hard , play hard"
這句話最能代表 CS50 修課學生的心聲,
在享受各種 Puzzle Day、Hackthon、
CS50 Fair、CS50 Lunch、Holiday Party......之餘,
還是得面對現實,
解出一行行的程式碼。
根據統計結果,修課學生平均
需要花上 15 個小時才能完成作業,
如果扣除週末不算,
一天至少需要花上 3 小時。
由此可見這堂課
所涵蓋的知識含量甚廣,
課程內容包括抽象化(abstraction)、
演算法(algorithms)、
資料結構(data structures)、
封裝 (encapsulation)、
資源管理(resource management)、
資訊安全(security)、
軟體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
以及網路開發(web development),
還有各種程式語言介紹:
C、Python、SQL、JavaScript、
CSS、HTML,都包含在 12 週的課程內!
最「狂」的哈佛歲月
曾遇過一位已經修過 CS50 的
大學部學生──Anita,
跟她聊起修課經驗,
她說:「我感覺修 CS50 課程的那個學期,
整個課表上好像只有那堂課!.....
而每天起床到睡覺,
我都覺得必須要打開電腦寫作業不可!」。
她滔滔不絕地談起課程的各種艱辛,
但接著又說,修 CS50 是她在哈佛大學
最美好的修課經驗。
一堂不只是程式語言的課,
更教會你時間管理、
決策和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Fiona 說起期末考前,
和同學在深夜的 dining hall
面對數萬行程式碼的奮戰,
終於找出 bug 的那一瞬間,
她真的覺得
"I feel like I discover
a whole new world!"
"This is CS50"and......
"Welcome , to Harvard!"
本篇文章同時刊載於Hahow好學校
註一:CS50 全名是 Computer Science 50: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Science I .",
哈佛大學今年有 636 位學生選修 CS50,
今年已經邁入教授 David J . Malan 教 CS50 的第十年。
註二:Sanders Theatre 一般不對外開放,
如果想要入內參觀可以參考公演時間,
或是可以考慮平日中午 12 點到 6 點參觀 The Memorial Transept。
熱門文章:
- 【美國大選】我不是川普鐵粉,我只是反對傲慢地解讀民主(上):川普是怎麼贏的?
- 「資深,已無法掩蓋你的不專業」──台灣企業的世代斷層危機
- 「免費的最貴」──善意援助第三世界,為何反害慘了當地人民?
- 「覺醒鄉民」的逆襲,與「美國夢」的矯情
- 「同溫層泡泡」破裂了:一場不會到來的勝選派對,一個單邊的故事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責任編輯 : CMoney編輯/ Piper )
孩子的教育不能等!
培育您的孩子成為Google人才
或許,您從沒想過
您的孩子 有成為明日之星的潛能 ...
現在,給孩子一個機會
發掘他的天賦和興趣吧!
為孩子在學習的道路上,創造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