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xabay)美國人通常都有自己很不喜歡吃的食物,你可以說是挑食,但我們幾乎每個人都有這個傾向,問個美國人他喜歡吃什麼,或問他不喜歡吃什麼,他大概都可以立刻跟你講,而且很仔細說明原因。日本人其實也會!我曾經認識一個北海道人,她偏偏就不吃魚,就算這會造成困擾,她就是不愛吃!......繼續看下去." /> pixabay)美國人通常都有自己很不喜歡吃的食物,你可以說是挑食,但我們幾乎每個人都有這個傾向,問個美國人他喜歡吃什麼,或問他不喜歡吃什麼,他大概都可以立刻跟你講,而且很仔細說明原因。日本人其實也會!我曾經認識一個北海道人,她偏偏就不吃魚,就算這會造成困擾,她就是不愛吃!......繼續看下去." /> pixabay)美國人通常都有自己很不喜歡吃的食物,你可以說是挑食,但我們幾乎每個人都有這個傾向,問個美國人他喜歡吃什麼,或問他不喜歡吃什麼,他大概都可以立刻跟你講,而且很仔細說明原因。日本人其實也會!我曾經認識一個北海道人,她偏偏就不吃魚,就算這會造成困擾,她就是不愛吃!......繼續看下去.">

總說著「日本人壓力大」,台灣其實更慘...各種「社會壓力」正徹底摧毀 自己的個性

CMoney精選

CMoney精選

  • 2016-11-08 10:20
  • 更新:2016-11-08 14:20

總說著「日本人壓力大」,台灣其實更慘...各種「社會壓力」正徹底摧毀 自己的個性

(圖/shutterstock)

; font-family:tahoma,helvetica,mingliu,sans-serif">pixabay)

 

美國人通常都有自己很不喜歡吃的食物,

你可以說是挑食,

但我們幾乎每個人都有這個傾向,

問個美國人他喜歡吃什麼,或問他不喜歡吃什麼,

他大概都可以立刻跟你講,而且很仔細說明原因。

日本人其實也會!

我曾經認識一個北海道人,她偏偏就不吃魚,

就算這會造成困擾,她就是不愛吃!......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日本就算 壓力很大

但內心深處 還是有「個性」

新聞連結(美國、日本、台灣生活壓力大不同!

美籍老師9年觀察:這社會有摧毀個性的壞壓力!)

看完這篇文章,

我雖然沒有在美國生活過,不懂美國人生活壓力,

所以對於文章裡說:

「在美國生活的美國人都有個很強烈的感覺:

我走在鋼索上,隨時都可以不小心跳入貧窮的無底黑洞。」

我著實沒有太多感觸。

對於日本,我可能感覺還比較強烈一點,

至少像文章中所提到的:

「日本的壓力很大,他們都必須要跟彼此一模一樣,

他們很禮貌,可是心裡卻是黑暗的。」

或是說「他們也沒有要展現出自己有多與眾不同,

但他們確實非常有個性」這些。

他們在某些地方都會有自己的一些「莫名堅持」,可以說是固執。

 

夜幕下的日本,工作壓力大,直接在車上就睡了! 

 

台灣人真的就是

沒什麼自己的「主見」

如果對比台灣人來說,又更明顯了。

因為台灣人真的就是一個「沒什麼自己主見」的國族。

我話有說重嗎?其實沒有。

過去我也曾經當過幾年中等學校的教師,

對於美籍教師畢靜翰文章裡所說,

他在台灣當老師8、9年來的觀察心得,我頗為認同,

就拿「你喜歡吃什麼?不喜歡吃什麼?」這個問題來問好了,

絕大部分的人真的第一時間都說不出來,

即使追問之下說得出來,那通常也都是很爛的答案,像是:

不喜歡:1青蔥、2青椒,再不然頂多就南瓜、榴槤

喜歡:1白飯、2麵、3巧克力、4牛排,

再不然頂多就生魚片、燒烤等


這些答案都非常沒有自己的個性,

好像是從一批機器人裡問出來的答案。

並不是說身為人類,一定都要很有個性才是好事情,

台灣人其實很多都很有個性,

但是他們不敢把這種個性表現出來,

深怕被當成異類,被排擠、被邊緣化。

 

 

台灣比日本 還恐怖

什麼事情 都只會說「好」

我們常說「日本人的壓力很大,日本人都一樣,好恐怖!」

但其實,就我們台灣人某些層面來說,

比日本人還恐怖,比日本人還整齊劃一,

那就是「沒自己想法」、「沒主見」,

什麼事情都說「好」、「嗯」、「可以」

即使只是口是心非,

永遠都停留在「心非」的階段,

不敢直接表露出自己的想法,

務求「人和」,乖乖跟在別人的屁股後面走。

 

連拒絕都不敢,多數人只能板著臉乖乖地說「好」...

 

台灣的教育

就是試圖 把人總體化

仔細一看,台灣的教育,

就是試圖把人total化,

很多老師在教育的過程中,

為了方便管理、方便教學,

所以動輒要求學生要溫順乖巧聽話,

一有不同的意見,

馬上就給予白眼,甚至認為學生在唱反調!

不僅老師如此,甚至久受這種氛圍薰陶,

稍微「社會化」一點的同儕也會跳出來遏止「異類」發聲。

久而久之,我們那些

不同於他人、不同於社會主流的想法,

就不敢再輕易流露出來了。

為了融入畢靜翰所說的:

這些都是那個國家的— system」,融入台灣社會的 system。

 

「社會的目標是讓大家走在一起,

所以就設定了一個可以讓大家往前走的環境,

但這種系統越完美就越會產生一些比較獨特的人類。

所以德國、日本、美國-這種環境裡長大的人,

一般來說都很有個性,文化也很多元,

也相當有感染力,因為文化本來就是出於某個族群設定給自己的特殊壓力。」

 

 

台灣社會的這種壓力

只會「摧毀」 各種個性...

而台灣社會的這種特殊壓力,

上至國家社會,下至學校、父母親戚、同儕等等,

很多時候根本不論是非,沒有道理、沒有邏輯

各種摧毀個性。

「乖,要聽老師、阿嬤、父母長輩的話」、

「要聽老闆的話」

即便沒有什麼道理,

台灣人常常被逼著就是要聽話。

(不聽話=不受教=不識相=有人格瑕疵)

 

 

台灣最大的問題:

太想要簡單化、方便化、輕鬆化

在我看來,台灣社會從社會到學校到家庭教育的最大問題,

就是太想要簡單化、方便化、輕鬆化,

所以我們放棄了某些讓自己說出真正心裡話的機會,

放棄了讓自己展翅去飛翔的自由

只為了好好融入這個「倫理綱常優於是非倫理」的社會,

而不被邊緣化。

而什麼學長學弟、學妹學姊制,

這是這種病態文化的變形體。

 

本文授權自 xy01 原文 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CMoney編輯/Luke)

 

原作者FB:秋泓翔

 

CMoney精選

CMoney精選

CMoney 自出版社、各大報章雜誌精選好文 網路上的各家觀點,通通網羅呈現 !

CMoney 自出版社、各大報章雜誌精選好文 網路上的各家觀點,通通網羅呈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