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剛畢業的大學新鮮人
通常都還在找尋未來的方向,
但陳佳婉早已確定她想走的路:
到育幼院擔任保育媽媽
走上這條路之前,
她不知道怎麼跟家人相處,
但在這裡,她重新認識了母愛,
不只學會如何跟家人相處
更成為這些孩子們的「媽媽」!
一起來看看佳婉媽媽的故事
當同學規劃著自己的未來
不論是進入大企業,抑或是出國增廣見聞時
陳佳婉的選擇,很不一樣
保育媽媽這份工作,需要很多的耐心與愛心
而讓陳佳婉義無反顧地選擇這份工作
就是因為從小被「視如己出」
陳佳婉 和父母的關係緊張
她卻從一位親戚身上 得到滿滿的愛
陳佳婉的家庭有些問題,
讓她和父母之間沒有那麼親近。
卻有一個親戚,對她非常照顧
陳佳婉說:
「我不是她的小孩,她還是這麼愛我...」
這位親戚對她的照顧
讓她即使和父母關係緊張
還是可以感受到滿滿的愛
這位親戚帶給陳佳婉的影響非常大
不只填補了親情的不足,成為她的精神支柱
更讓她決定將這份無私的愛散播出去
才決定到忠義育幼院,
「所以我想我也能去愛更多的孩子,
才會選擇到這邊工作。」
到了育幼院的陳佳婉
更付出了自己全部的愛
去陪伴這些缺乏愛的孩子
只希望自己能夠讓這些孩子能因為她幸福一點
剛進育幼院,照顧常常焦慮的 小圓
陳佳婉 用「陪伴」,溫暖他的心
剛畢業的陳佳婉來到忠義育幼院,
負責一位化名小圓的 4歲孩子,
小圓常常會感到焦慮,
而且有輕微的語言障礙,
一開始甚至完全不理她。
陳佳婉在面對連「媽媽」都說不清楚的小圓,
會耐心聽完他說的一字一句,
聽不懂時也會問其他的孩子,
漸漸的,她開始聽懂小圓說的話
兩人的關係也越來越好。
小圓要到美國生活了
她忍住淚水,陪小圓睡覺,只為了...
不久之後,小圓被一對美國的夫婦收養,
在小圓離開的前一晚,育幼院還特地辦離別派對,
小圓也因為要重新適應新環境而感到非常焦慮
在歡送會上,小圓就只是一直吃、一直吃...
「他不敢看你,你也不敢看他,
怕看到他就會開始哭...」
就算再捨不得,陳佳婉也會強忍淚水
不管怎樣,都不願在孩子面前哭,
因為會讓他們感到錯愕,
以為自己做錯事。
那一晚,陳佳婉只是默默的陪伴他、陪他睡覺,
只想讓他能夠安心的
前往美國爸爸媽媽的家
並祝福他能有個幸福家庭。
愛上當「媽媽」的感覺
陳佳婉 想成為孩子的靠山
送走小圓後,陳佳婉更愛這份工作了,
不同於一般年輕女孩子,
對「媽媽」這個稱號避之唯恐不及
陳佳婉卻很喜歡孩子們叫他媽媽,
她說:「這代表孩子知道 我是照顧他們的人。」
育幼院的小家園裡有 8個孩子,
上學時,曾經有家長問過她為什麼帶那麼多孩子,
還有人以為他們是一家補習班,
但陳佳婉從不畏懼這些旁人的眼光,
「我就是他們的媽媽,
他們就是我的孩子。」
這份工作,帶給她滿足感
更改善了 家庭關係
照顧這群孩子,對她來說不只是付出愛而已
她也從這群孩子身上得到很多心靈上的滿足
面對家庭溝通問題,
她有很明顯的心態轉變
「以前我跟我父母以前常常就是吵架,
有時候我甚至門甩了就出去。」
陳佳婉過去與家人的關係不是很好,
而來到忠義之後,
工作的內容,讓她的想法改變了
在忠義,她的工作就是建立一個好的家庭環境,
所以孩子們會把她當媽媽看待,
就算她還沒實際生育過孩子
也能體會到作為「媽媽」,會是怎樣的心情
「現在我可以好好地跟父母溝通,
他們也比較能冷靜地跟我講話,
我到這裡最大的轉變,
就是家庭關係改善了。」
這裡是個「中繼站」
是為了讓孩子,找到更好的家
忠義育幼院照顧 0~12歲的失依兒童,
他們不盡然是沒有父母的孩子,
更多孩子是因為家裡有重大變故
在原生家庭無法照顧的情況下 才會來到這。
陳佳婉說,育幼院就像一個轉運站
孩子們提著行李從各地來到這
「而我們就會以媽媽的角色照顧他們,
幫他們準備好行李,前往更好的家。」
對陳佳婉來說,
能夠陪伴孩子度過最無助的童年、
能成為這些孩子曾經的媽媽 已經足夠了
就算不捨,
也希望這些像小圓一樣的孩子 能有好的歸宿
所以不管再捨不得,也要笑著和他們說再見
只要他們能過的幸福、快樂
對她來說,就是最欣慰的事。
甫來到忠義,就看到佳婉帶著兩個小朋友寫作業,
「媽媽,這一題我不會算!」
「媽媽、媽媽,這怎麼寫。」
只見佳婉耐心的幫他們解答,
「媽媽,我快洗好了!」
此時浴室又傳來一個聲音,
佳婉便又進去幫忙小朋友。
這般情景讓我覺得這裡就是一個家,
就是放學後媽媽跟我在家的互動!
一個動作都能讓人感到溫暖,
愛就是如此的簡單又偉大!
好的故事,當然不只這些!
我們每天報導著 各行各業出色的人物
以及每個 用力生活的台灣人。
希望能讓遇到挫折的你,
因為這些報導 而重新擁有力量!
趕快加入我們的社群
精彩正能量故事,不再錯過🔥
50 歲以下的你 一定要看,
為你傳遞各種正向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