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30未命名筆記

網路文章分享

網路文章分享

  • 2016-09-30 17:15
  • 更新:2018-07-17 09:54

2016-09-30未命名筆記

(圖/shutterstock)

許多夫妻發現,自從孩子出生後,

夫妻關係變成只是家事分工,忙進忙出,

所有談話內容都以小孩、生活瑣事為主,

很容易變成無話可說、心靈陌路。

 

尤其華人社會,孩子出生後,

變成第一順位,例如孩子睡在夫妻之間,

以至於無法將孩子放下,

經營親密的夫妻關係。

 

要改變現狀,夫妻必須有兩大認識:

 

繼續看下去...

 

 

 

認識一:

女人需要談心,男性從性滿足。

男女對親密關係的需求是不同的。

女性是透過不斷的談心,

讓情緒銀行充滿後,才會想到身體的親密。

男性卻是透過身體接觸、獲得生理層面的滿足後,

才會感到心理的需求。

也就是說,男人藉由性關係滿足心理需求,

女人是心裏滿足才會進入性關係。

基本上男女都有需求,

但是得到滿足的方式不一樣。

 

認識二:

不堅持用自己的模式,去要求對方。

不要堅持另一半要「用我的方式來對待我、來愛我,

你一定知道我的方式是什麼。」

但是對方幾乎都不知道。

在美國做婚姻諮商的黃國倫牧師分析,

夫妻溝通就像學習,

有視覺、聽覺、觸覺等不同方式,

例如,太太藉由視覺來感受愛,

需要看到先生實際送了什麼、或做了什麼,

所以希望先生用做家事、體貼動作來表達他的愛。

換言之,太太希望先生

為她做點什麼來表達愛意,而不只是口惠而已。

但是先生是藉由聽覺來感受愛,

一定要聽到太太說「我愛你」,才能接收到愛。


夫妻不知道彼此差異,

就會不斷用原本的模式去要求對方。

久而久之落差到一個地步,

就放棄、不想努力了。

其實,很多時候,

親密關係只在一個轉念和了解之間。

 

 

 

太太最想和先生說……

一、你從來不跟我談心裏的話,

我們需要多溝通。

這一類話只會讓男人覺得

你在指責他、攻擊他,反而使他心生防衞。

 

「不要勉強男性跟你分享什麼心事,

因為這不是他們的天性,他們也沒有這個習慣,」

實踐大學社工系副教授謝文宜說,

但是女性可以先分享自己。

不過,不要立刻期待另一半

會和你的姊妹淘一樣,聽你傾訴,

「男性傾聽的長度不如女性,

每個重點他可能只能聽五分鐘,」

如果分享的是負面情緒,男人的忍受度就更低。

 

當女性想要傾吐她的壓力和感受時,

男人聽在耳朵裡,卻像在責怪他做得不夠,

甚至像在命令他去做事。

「我如果問她白天過得如何,

只會聽到她說有多忙,而我應該多幫她做一些。

但是我回家需要輕鬆一下,而不是面對另一個老闆,」

 

很多男性這樣認為。

男人聽到「問題」,就回應「解決方案」;

但女人提出「問題」,其實只是需要同理心。

「男人就像消防隊員,知道失火,就想救火。」

美國親密關係專家約翰.葛瑞

在《男人不會、女人不懂的事》中形容。

當女人不快樂的談着她的問題時,

男人必須提醒自己,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問題面,

不要去想要怎樣替她解決問題,

而只要聽她的感覺,同理她。

 

二、我為孩子、這個家

做了這麼多,你都視而不見。

她真正埋怨的是,

沒有人疼愛她,聽她的心聲。

傾聽就代表關懷。

 

男人必須了解傾聽女人說話的重要性,

一旦她把問題說出來,反而能把問題擱在一旁。

相對於男人拋開煩惱的方式是絕口不談,

女人渴望男人傾聽傾吐,得到男人的了解和支持,

但並不一定需要男人提出解決方法。

女性希望自己的付出得到肯定,

自己的辛勞被看到,她需要另一半的支持,

而且往往以為先生就應該知道

如何表達對她的愛意和謝意。

 

但是,謝文宜提醒,男性需要很清楚的指示,

你要讓他知道,怎樣做才對你有幫助。

你希望被疼愛、關心、希望他貼近你,

你要講清楚、很具體。

「什麼叫貼近?是坐在你旁邊嗎?

作愛嗎?男女的想像完全不一樣,」她說。

女性要學會溝通自己的需求,

清楚明確,而且可行。

告訴他,如果你拍拍我、

擁抱我,我會感受到你的愛。

或希望他多分擔一些家務、

多一點時間待在家裡。

 

有些男性在成長過程中只是被責罵、

被要求,真的不知道可用擁抱、

拍肩的方式來鼓勵人。

 

三、你為什麼不能主動幫忙?

女性很容易過度付出,

尤其覺得不滿足時,反而做得更多。

她在把重心過度放在孩子身上後,

就沒有剩下多少相對的能量和力氣,

所以常有「被虧欠」的感覺。

 

精神科醫師鄧惠文從精神分析學派角度觀察,

很多女性因為要彌補

「童年沒有得到足夠的愛,

沒有當夠小女孩」的缺憾,

就「用力把孩子帶好」。

 

但女性自己的「情感存款」已經透支,

還要提領巨款給孩子,所以只能貸款,

每天都要還貸款,心靈永遠不平衡,

自然覺得先生虧欠她。

 

不是所有需求都一定要從老公身上獲得。

被了解的感覺還是可以從

其他女性朋友身上獲得。

 

「想百分之百從同一個人身上 獲得你全部的滿足,

會讓別人辛苦、自己失望,」她說。

 

先生最想和太太說…

1、你為什麼老是在抱怨?

男人最怕失敗的感覺,尤其是他無法讓太太幸福。

但是女性對情感要求和期待比較高,

所以常忽略男性日常一些小小的動作,

其實就是他在表達對你的愛和關懷。

例如,先生洗碗,太太不但沒有感謝,

反而說洗不乾淨。很多太太的抱怨,

對男性來說就是一種挫敗,

這牽涉到他無法給太太幸福、沒有顧好這個家,

好像被批評「愛妻指數」不及格。

 

而他們最需要的,

其實是希望被看到、被稱讚、被需要。

「被尊重和被肯定就跟男人的命一樣,

比性的滿足還重要,」

「對一個男人來說,你告訴他『你好棒』

就等於告訴他『我愛你』。」

如果在家只是被瞧不起、羞辱,

他不會喜歡在家裡。要跟男人溝通,

一定要跟他談談最近所做的成就,

告訴他多了不起,保證男人耳朵全開,

會想跟你談更多。

 

 

2、我需要一個人靜一靜。

面對一個不想說話的另一半,

女性常會誤解為不信任、

有意隱瞞或不再愛她。

 

但不同於女性面對壓力時,

傾向於去找人談話,男性卻需要獨處。

當男人抗拒談話,其實只是要獨處一下,

以便從白天的壓力中恢復過來。

但是女性常「將心比心」,誤以為他希望由她開起話題,

或等她注意到他的苦悶,希望她近一步詢問。

約翰‧葛瑞在《男人不會,女人不懂的事》中分析。

有一天另一半回家臉色不好,

她去關心去同理,但感覺被拒絕、很受傷。

 

趁心情、氣氛都好時,跟他溝通,

「我很想為你做什麼,我可以做什麼嗎?」

謝文宜問。另一半回答「Leave me alone」。

她再追問,「但我怎麼知道什麼時候可以靠近你?」

另一半回答,「我來跟你講話的時候,就表示我出來了。」

有時候,女性必須等待一個更適合談話的時機。

 

 

 

3、為什麼我想做愛時,

你總是說好累?

先生對性有需求,跟太太需要講話一樣,

太太跟先生講不要性,

就等於先生跟太太說不要講話。

當一個男人在性方面得到很大滿足時,

他會覺得備受肯定,認為他的女人非常愛他。

但同時,如果先生能夠去滿足太太被疼愛、

聊天溝通的需求,他相對可以得到更大的性滿足。

 

一個樂意做家事的男人,

在性得到的滿足機率高達八○%。

這就表示「你在廚房裡做什麼,

會影響你在臥室裡的滿足感,」

黃國倫笑着說。女人覺得男人性感,

不在於他肌肉有多大,而在於他洗多少碗、

倒多少垃圾、怎樣照顧孩子。

 

「性感與否,不是送一朵花

就可以打發的,」

黃國倫表示,雙方都有意識,當對方得到滿足時,

自己也會得到滿足。女性也可以坦承自己當下

沒有性需求的心情,

而不要虛應故事,好像在做功課,

黃國倫表示,這樣先生反而覺得不被尊重。

謝文宜建議女性,壓力很大時要告訴他,

但不要用否定的態度

(「你滿腦子想的都是這個!」)拒絕他。

 

「把性變成一個禮物送給他,」換了心態,

女性也會比較有愉悅的感覺。

 

(文章來源)

網路文章分享

網路文章分享

來自網路的好文章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