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作者:羅振宇
話說二○○四年有兩個經濟學家,
意識到互聯網、電腦對人類的就業
可能會帶來一次大衝擊,
所以趁這個衝擊還沒有來的時候,
先排排座,看看哪些產業會被衝擊,
哪些產業相對是安全的。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駕駛」要處理 大量資訊
互聯網 「暫時」辦不到…
他們覺得從事簡單勞動的人可能夠嗆,
比如說寫代碼、大規模的運算,
所有幹這些事的人可能夠嗆,
這些職業是危險的。
而安全的是什麼?
他舉了一個例子,比如說駕駛。
一個人在開車的時候,
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接觸、處理的資訊那是海量的,
所以開車這種事情
互聯網暫時是搞不動的。
"> )
實際上,只花了 6年時間
就設計出 自動駕駛汽車
我們不知道二○○四年
經濟學家們說的這個「暫時」是多長久,
反正六年之後的二○一○年,
《紐約時報》就報導說,
谷歌在官網上已經宣佈,
他們成功地研發出了自動駕駛汽車,
這輛自動駕駛汽車在美國的幾個州
已經跑了十幾萬英里了,
而且過程中只發生了一起交通事故——
有人開著車撞了它。
這就證明這個東西在技術上已經成熟了,
原來我們需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才能處理的海量資訊,
自動駕駛汽車已經做到了!
在汽車上裝上各種感測器,
增加運算速度,
每秒二十次 探測周圍所有移動物體的狀態,
再回饋到電腦的中樞,
以此來控制車體的運行。
這就是計算能力,包括網路能力、
各種各樣的技術能力進步的一個結果,
而這個結果從預言不可能實現到真正實現,
只花了六年時間。
2004年 美國的無人駕駛賽
人們認為:電腦 無法駕駛汽車
二○○四年,
就在經濟學家們做出那個判斷的同時,
美國還搞了一個無人駕駛汽車拉力賽,
全程一共一百五十英里,
好多人用自己設計的
無人駕駛汽車軟體把汽車送去參賽。
結果,榮獲第一名的汽車只走了八英里,
而且還用了好幾個小時,
剩下的車不是被碰得歪七扭八,
就是壓根兒沒有走完。
所以,當時人們長出了一口氣:
哦!原來人類在駕駛汽車這方面的能力,
電腦是無法替代的。
可是結果呢?
僅僅六年之後的二○一○年,
這一切都實現了,快得讓人始料未及。
6年前,我們低估 互聯網
現在 我們仍可能低估它…
我們以為互聯網的浪潮對就業的衝擊
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
相對來說會是比較溫柔的一刀,
但是現在看來,可能是驚豔的一槍,
直接要把這個社會扎出一個血窟窿。
所以六、七年之前,
我們絕對低估了互聯網,
而且我們現在仍然可能低估了互聯網。
"> )
現在人們利用互聯網
在很多領域開發了一些技術,
比如說前面講的無人駕駛汽車,
比如說翻譯,
再比如說大量的醫學技術資料的處理、
法律文書的處理等,
電腦正在呈現出越來越強悍的
對人工的替代能力。
互聯網 引發全球年輕人失業
就是種「技術性失業」
二十世紀初,
著名的經濟學家凱因斯就講過一句話,
他說有一個詞現在不太著名,
但是未來大家會越來越多地聽到這個詞,
叫「技術性失業」。
也就是說,
我們人類用聰明才智 發明的這些技術,
反過來會導致我們失業,
這是一個未來會
越來越清楚、越來越壯大的趨勢。
聽著一百多年前凱因斯講的這句話,
我們自己從瓶子裡放出了互聯網這個
比以前所有技術都要強悍無數倍的新魔鬼,
引發了全球性的年輕人失業,
你不覺得這是一個
真正的恐怖故事的開始嗎?
這輪失業危機,
靠傳統方案 無法解決問題…
這一輪危機,
尤其是在失業這個領域造就的危機,
和此前的危機有很大的不同,
傳統的解決方案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傳統的解決方案無非是從
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來解決。
宏觀角度,就是說富人太有錢了,
別那麼心黑,別那麼貪婪,
拿出一部分給窮人吧!
這是過去解決社會不平等,
用社會再分配的方式
來解決這個問題的通常方案。
但是這一輪會有用嗎?
就算富人 願意拿錢出來
讓窮人不愁吃穿 又如何?
要知道整個社會分成兩部分。
一部分人很有錢、很有成就感,
他們是社會的明星,
他們為技術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享受著這個時代給他們的一切桂冠和榮譽。
另外一部分人,比如失業大軍,
談不上窮困潦倒。
就算富人願意把錢拿出來,
保障他們吃喝不愁,
甚至還有很漂亮的廉租房屋住,
但是又如何?
很多「不滿」
往往是 對比出來的
「我是一個 loser,我是一個失敗者,
我整天無所事事,我的人生毫無價值可言,
我的前景一片灰敗。」
財富的再分配能夠解決
這種社會心理的不平衡問題嗎?
很多時候差距或者說不滿,
或者說幸福感的缺乏,
並不是由於絕對狀況無法容忍,
往往是對比出來的。
隔壁家小亮如何如何,
你看人家小紅如何如何,
而我現在卻是這樣,所以才受不了。
財富的再分配
無法確實解決問題
美國總統佛蘭克林•羅斯福講過一句話:
「任何一個國家,不管它多麼富裕,
都浪費不起人力資源。」
什麼叫浪費?就是失業,
因為失業導致的問題是整個社會的軍心渙散,
一種非常灰敗的社會氛圍,
而這種氛圍恰恰是大規模社會危機的源頭。
所以說,僅僅從富人兜裡掏出錢來給窮人
根本解決不了問題,
他們無所事事的生活
仍然是社會潛在的危機,
誰也不知道會爆發成多大的一個危機。
就算 做機器做不了的事
仍無法解決問題
微觀角度,解決這種問題的傳統方法是,
我們每個人都往高處爬,
很多傳統的工作不是被替代掉了嗎?
那我們就往高處爬,
去做機器做不了的事,
我們靠自己的努力去當人上人,
這行不行呢?現在看來也不行。
為什麼?
因為這一輪機器對人工的替代
是不局限於哪個領域的。
"> )
人往高處爬,但怎樣算「高」?
再高,都有機器 可以取代你!
你說往高處爬,什麼叫高?
比方說美國,
一個放射科醫師大概需要學習十幾年,
然後他就可以拿到三十萬美元的高額年薪。
可是現在這份工作,
基本上被模糊識別的電腦技術替代掉了,
而且所花費用
是原來的幾十分之一乃至幾百分之一。
再比如說,
美國有一個非常掙錢的職業——律師。
美國有一個笑話,
說有一個恐怖分子劫持了一架飛機,
上面全是律師,他就給美國政府打電話,
說你們趕緊拿十億美元贖金來,
否則每隔一個小時我就釋放一名律師。
可見律師這個職業多有錢,
在美國有多招人恨。
但是現在又如何?在互聯網的衝擊下,
有一種工具已經可以代替律師
去分析各種商業文件。
要知道,要打一個大型的商業官司,
經常要分析幾百萬份文件。
現在用這種軟體來模糊識別,
一個律師就可以輕鬆做好
過去五、六百名律師才能做到的事情。
努力當上律師 要往上爬時
卻被「互聯網」沖下來…
有一個案子,
講的是一個公司打官司就花了十萬美元,
這對於美國的訴訟花費來說,
是一個非常小的數字。
這個案子分析了一百五十萬份文件,
而且,人工分析的準確率只有機器的六十%。
所以說在美國,如果你是一個窮人家的孩子,
通過自己的奮鬥當上了律師,
開始往律師界的山頂去爬,
爬到半途仍然會被這個趨勢的浪潮給衝下去。
幾乎沒有什麼領域是安全的,那怎麼辦?
如果社會再分配不起作用,
如果個人向高處的奮鬥也不起作用,
我們怎樣抵擋這次浪潮?
本文出處:天下文化官網
本文 擷取自:羅輯思維:迷茫時代的明白人
作者:羅振宇 出版社:天下文化
更多精彩內容在這本書中,推薦給大家!
此文為 CMoney 編輯群 精選好書分享 ,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責任編輯 : CMoney編輯 / Alod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