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作者:peermyheart
基本工資前陣子確定調漲 5%,
勞工認為不夠,
工商界則委屈大喊難以負擔。
到底是台灣勞工不努力、缺乏競爭力,
還是台灣老闆們太小氣?
這兩張和韓國薪資水平的對照圖,
殘酷算出低薪真相...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先來看看評量經濟發展的四大指標
(經濟成長率、最低工資成長率、
消費者物價指數、失業率)
我們拿南韓來做一個比較:
經濟成長率(%)
可以看得出來高低走勢相當類似:
最低工資(月薪)增長幅度(%)
你可以發現南韓調基本工資的幅度
都高於前一年的經濟成長率(只有2011年例外)
而且年年調漲(根本像台灣的物價);
反觀台灣的調整幅度,
只有2010、2013、2014年
略高於前一年的經濟成長率,
其它年度的調幅皆低於前一年的經濟成長率。
這顯示一個態度,相對於南韓資方,
台灣資方吝於分享經濟成長果實!
消費者物價指數
南韓如此的調薪幅度,
受到影響的是 CPI指數(基期 2010年)
2008年為 94.52直至 2015年的 109.81,通膨率16.17% ,
台灣從 2008年的 96.2增至 2015年的 103.7,通膨率7.79%,
南韓的通膨率是我們的兩倍左右。
值得觀察的是,南韓從 2012年之後,
調整基本工資的幅度都在 6%以上,
但 2012年之後的物價反趨穩定,
通膨率都在 2.19%以下。
失業率
台灣失業率從 2008~2015都在 4%~6%之間徘徊 ,
反觀南韓 2008~2015失業率最高才 3.7%(2010年)。
綜上所述,南韓的通膨率雖然是我國之兩倍,
但最低工資的調整幅度卻有我國的四倍,
失業率也穩定低於我國。
若再輔以 BIS版的 REER(有效匯率指數)CPI-based來看,
在 2008~2015年期間,
我國與南韓在此指數上雖互有高低,
但南韓不但波動較大,
且近兩三年來都在將近 110左右徘徊,
而我國相對穩定在 100上下。(指數上升表示匯率走強)
按理來說相對於台灣的出口價格競爭優勢,
南韓是比較不利的。
但這幾年同樣是出口導向國的南韓
經濟成長率有比較(台灣)差嗎?
薪水有比較低嗎?失業率有比較高嗎?
沒有嘛!
低薪問題出在誰身上,就很清楚了,
而政府絕對是幫兇!
試問讓一個人花 5000萬買一台進口的跑車、
和讓 5000個人各花一萬在國內消費,
哪一種比較可能為台灣的經濟注入活力?
結論:
上面八個年度的最低工資調整幅度,
假設每年被偷掉了 2%(譬如5.47%→3.47%、2%→0%)
那麼這八個年度下來,
以 2007年的最低工資 17,280來做基數,
再以 2%複利八次,
得到的差額 2,966就是被偷掉的薪資。
每年2%你不會有感覺,
但是連續八年慣老闆們就會很有感覺,
因為若是把少掉的(應該給的)2,966加回來,
那麼這次調薪的基數應該是$22,974,而非$20,008。
這種情形是不是也可能發生在你任職的公司?
(譬如以國家沒有調整當年度基本工資為由,
要你相忍為公司而暫停年度調薪一次。)
這樣子對於慣老闆們會發生什麼事?
就表示長年使用的22K起薪將再也不存在啦!
(至少對合法雇用的業者來說是這樣,
假設願意守法的比非法的多←這應該很難統計吧。)
老闆往年在哀哀叫
只為了讓最低工資晚點到22K
所以其實往年慣老闆在嘩咻(台語)的
都只是為了讓最低工資晚一點達到22K,
他們真正擔心害怕的是突破22K那一天的到來。
因為這樣所有合法雇用22K的老闆們,
要嘛就得提升自己,動起來轉型或是做企業內部革新,
再不然就只能尋求外部協助來增強體質,
再也無法慣下去,否則以後每次調薪都有自己的份,
撐不下去就會被淘汰,
少數鋌而走險轉為非法雇用的,
在現今勞檢越趨頻繁
與資訊透明的時代之下,遲早也會被揪出來。
別說22K對你沒影響
別說22K對你沒影響,人力成本整體墊高之後,
企業便不得不對人力資本的價值
從上到下重新審視(連帶的結構或可能調整),
不同企業間的比價效果也會逐漸顯現
(當時的22K也是從這樣的效應而廣為流傳的),
如同漣漪的擴散那樣,最終或大或小影響到每個個人。
對照前面的經濟四大指標,
說每年被偷 2%
還算是很保守的估計吧?!
你~被煮了多久而不自知呢?
參考資料
1. 國際貨幣基金的IFS,請選擇Korea, Republic of
2.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
3. 維基百科
4. 韓國勞動部
5. 維基百科
6. 行政院主計處
7. 國際貨幣基金DATA,請選擇Korea, Republic of)
8. 行政院主計處
9. BIS國際結算銀行
本文由 peermyheart 授權轉載,原文 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Cmoney / Lu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