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文 / 林旻柔
高齡化的影響,
延燒到了超商零售業?
去年,台灣第二大
連鎖超商全家便利商店,
才剛風光公布亮眼業績,
但很快全家董事長潘進丁
與總經理張仁敦,
卻突然宣布交棒,
進行世代傳承,退居幕後,
如此突然的變動,
引發市場的一陣騷動。
而這一切是因為
便利超商受社會高齡化影響
未來恐將逐漸落沒?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據調查,年齡超過 50 歲,
消費者將大幅減少到超商消費
數位、行動化時代的來臨,
讓原本就瞬息萬變的零售業,
受到更多的衝擊;
無獨有偶的,
加上台灣邁向高齡化社會,
使得超商的經營變得更加的嚴峻。
國內一家超商表示,
因長期以來一直都有委託市調公司、
密切關注市場的變動情況,
他們發現,
消費者年齡只要超過 50 歲,
到超商消費的次數就會大幅減少;
在台灣即將步入超高齡化社會之時,
年齡中位數已升破 40 歲,
過去 15 至 35 歲的
主力消費族群日漸減少,
未來超商的獲利恐怕不甚樂觀,
而此一現象,
將波及國內所有的超商業者。
超商、百貨、量販業
互相競爭,爭搶客源
另一方面,在過去,
國內的三大零售業
超商、百貨、量販業,
各有主要的消費族群,
可說井水不犯河水;
但是,這樣的界限已逐漸被打破,
現今的超商業,
不僅要和同業競爭,
更要和百貨業、量販業相互抗衡。
為了因應面臨的戰國時代,
超商業者開始與異業結盟合作,
販賣有機生鮮食品、
或和連鎖藥局合作等,
無非是要提高來客率。
手機APP 行動購物興起,
將衝擊超商業績
此外,零售業面臨的
另一個挑戰是行動購物的興起,
各家超商也在苦思如何突圍;
有超商業者已推出手機購物 APP,
但銷售成果不算太好。
對於超商而言,
虛擬通路的操作並不是強項,
因此需要一段摸索期,
並將產品組合與實體通路區隔,
以創造更好的營收。
高齡化社會的來臨,
超商的消費主力族群
正逐年減少...
台灣的 24 小時連鎖超商,
是民眾生活的一大便利站,
但面臨紅海市場的廝殺,
各家經營均陷入苦戰。
面對高齡化社會的來臨,
過去的消費主力族群將逐漸減少,
未來,如何吸引
不常到超商消費的中高齡族群,
將是超商業者重要的課題。
此外,
對於有機超市、
連鎖藥局等的異業結盟,
是否能符合消費者的需求,
也有待時間來檢驗。
已經習慣台灣滿街都是便利商店了!
如果他們關門倒閉...
感覺好哀傷啊Orz
延伸閱讀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